1894甲午大海战(大海见证甲午战争)


如果对于清末的历史有过了解的话,那么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虽然清末时期的清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是作为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帝国清朝也是为了自己的延续做出了努力,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组建现代化部队北洋海军等等,虽然最后的结局你我也都清楚,但是当时清朝做的这些努力都毫无作用吗?为何花费巨资打造的北洋海军“一碰就破”在甲午海战之中一败涂地?

当我们谈论起中日甲午海战的落败原因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当时北洋海军的力量到底如何,谈论起日本军队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在二战抗日期间,的确在那个时候日本的军队,无论是从战斗素养还是武器装备均在我国之上,因此我国在二战之中可谓是伤亡惨重,但是在清末甲午战争阶段的时候,日本的战舰其实并未比中国强上哪里去。

1894甲午大海战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清政府因为洋务运动,李鸿章大力发展现代化军队建设,特别是因为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受挫之后的李鸿章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且不惜花费大量的真金白银(更具数据表明当时的清朝花费了800多万两白银),从德国和英国进口了“定远”、“镇远”、“致远”等多艘主力战舰,并且为了发展壮大这股力量清朝不惜每年花费大量的军费来打造北洋海军,因此在1888年《美国海军年鉴》上清军的排名仅次于美军,制霸亚洲可以说是在海军方面力压日本。

而发展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清廷的北洋海军拥有主力战舰25艘(但是在黄海海战的时候仅仅出动了12艘,总排水了32万吨),全体官兵4000余人,而其中最强大的“定远”“镇远”排水量7335吨,各装12英寸大炮4门,堪称当时首屈一指的巨无霸。

1894甲午大海战

而日本的海军力量在早期的时候可以说是并不是特别强,甚至可以说是弱于同期的清廷海军,但是由于日本在经历一系列政治改革之后,日本国内的力量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新兴事物的接收能力,因此日本海军的起点虽然说并不是非常高,但是日本海军的发展却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那就是技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在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由于当时的英国政策不间断向日本靠拢,而日本也果断地抓住了这个时机,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所以在19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日本海军迎来了大的发展,特别是依靠英国这位老牌的海军强国,所以在到19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海军可以说是初步的建设出了一支近现代化的强大海军,而且海军实力也是紧随大清,而此时的日本也已然将目光放在清朝这块肥肉之上。

在19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开始了初步的“赌国运”行为,在90年代的时候,日本将全国的财政税收中的六成用来发展海军与陆军,其中海军占大头,而且在1893年的时候日本一年海军的财政支出就高达1900万两白银,而中国从1875年到1894年海军全部支出仅仅只有8800万辆,所以在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日本共拥有军舰32艘(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出动了最强的12艘,总排水达到了4万吨)。所以在中日甲午海战之中,清廷的军队其实并不比日本要差上太多,那么为什么清朝海军的海上战舰一碰就碎呢?其实远远屋外屋以下几个原因:

1894甲午大海战

第一个:军备老旧

就是从上文所说的一般,清朝水师在1875年开始发展到1894年,清朝北洋水师一共发展了19年,但是实际中北洋水师发展的真正时期却只有84年那几年,也就是花费真金白银,从德国和英国大量进口战舰那段时间,而其余的时间大都是停滞不前的,因此可以毫不犹豫地犹豫地说在1894年的时候,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朝所使用的战舰基本上是10年之前的,要知道当时的海军战舰更新迭代的时间大约是在10年左右。

所以在中日甲午海战之中,清朝所使用的战舰,大部分都是面临淘汰的战舰,而日本的战舰则不同,由于其发展得较晚且一直处于更新之中,所以说当时日本的海军战舰技术力量要远远的超过清朝,特别是日本的大口径炮火更是要比清廷要猛,而且射速也是要远远的比清朝的要快,而且最为扯淡的当时清廷海军最强的战舰“定远舰”上的主炮,也就是对日本威胁最大的305mm主炮,仅仅只有三发榴弹,这种弹药缺少的情况也不仅仅只发生在“定远舰”身上,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中日甲午海战之中北洋海军所携带的弹药只有半个基数,可以说是根本不足维持一场战争,而这也仅仅只是甲午战争全军覆没的原因之一。

1894甲午大海战

第二个:朝廷的腐败与愚昧

众所周知清朝末期官僚主义严重,朝廷之中皆是腐败无能之辈,因此在面对海军早期的巨额开支早就有人心痒痒想吞下这块肥肉哦,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清廷每年的下拨的海军军费总是被人克扣,而且当时清朝朝廷之中还有不少的守旧分子,对于现代化战舰不“感冒”甚至感觉厌恶。

就例如清朝末期的大儒翁同龢(光绪皇帝的老师),由于其一直对西方的科技不满,所以一直反对北洋水师的建设以及洋务运动,而且由于其身份特殊,所以在多次劝解之后,光绪皇帝也是停止了海军购买舰,炮等军备,而这不仅仅间接性地导致了海军军费的大大降低,并且也直接停止了海军的发展,这也是海军数年内未能发展的主要原因。

如果仅仅只是降低海军军费的话,其实对于海军的影响其实并不算太大,但是由于当时正值慈溪太后六十岁大寿,所以喜欢排场的慈溪准备大办特办,毕竟六十大寿对于中国人还是比较重要的,并且早在前几年大寿的时候,由于总是突发战争或者是财务吃紧,慈禧的生日过的总不是那么的顺心,所以在六十岁的时候慈禧这一次一定要过得顺心,而且是风雨无阻的那总。

而对于奢靡的清朝贵族而言,一场特大的寿宴必定要花费重金,而当时清廷末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支持不了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宴会,所以当时的官员以及慈禧便将目光放在了北洋海军的军费之上,因此当时的清廷政府为了给慈禧举办一场盛宴,便直接挪用了海军的军费。

根据史料记载显示,当时清廷为了给慈禧太后举办60岁寿日宴会之上,足足花费了上千万两白银,据说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费大部分都用来修缮早已破损的颐和园,因此由于慈禧的挪动,以及手下的朝廷官员的贪污,北洋海军的物资以及军备可以说是大大的降低,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历史中为何记载了北洋水师中为何会有那些哑弹,甚至是拿些掺了沙子的炮弹了。

1894甲午大海战

第三点:朝廷内部的斗争以及军队指挥系统的落后

中日甲午海战之所以会失败,其实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朝廷内部的斗争,由于清朝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皇帝与臣子的关系颇为的巧妙,并且朝廷之中也是党派林系时刻充满着斗争,不是今天,你压我一头,就是明天我压你一头,基本上完全不将国家的兴亡大事放在心上。而这也导致了在朝廷之中不少的官员将朝廷的军队作为自己在朝廷之中立足的根本,而由于当时李鸿章的海军势头正猛,所以也是遭到了朝廷内部其他党派的仇恨。而为了平衡这种关系,朝廷的掌权者也就是慈禧太后为了平衡朝廷内部的势力,便悄无声息地开始打压北洋水师,最为明显的就是挪用军费,对于那些克扣北洋海军军费的官员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这种党派斗争也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朝廷内部上下并不属于一条心,党派与党派之间基本是孤立的状态只能互相自保,而这也导致了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之中没有援手,基本上属于孤军奋战。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当时海军军官的军事素养参差不齐,大量的海军军官是陆军出身,对于海战压根不熟悉,虽然在成为海军之后也是进行过学习,但大都只是皮毛而已,压根不能和日军的那些海军军官相比较,因此在军队指挥之上,清廷可以说是远远的落后于日本。

对于一场战争而言,决定胜败的往往就在于指挥以及军备之上,而这些对于清朝而言都是弱于日本的,并且再加上清廷自身的矛盾也是旧病难医,所以综合来看,中日甲午海战战争清朝败亡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随着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