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梁江波)


梁江

□艾云

1998年春,《作品》杂志连载了几期吕雷、赵洪合作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的章节,我做的责编。至今我对小说的意境还留下深刻印象。

梁江

小说写得干脆利落,带着鲜活的、湿漉漉的大江大海的气息。而且画面感强烈,人物出场极具戏剧性,再加上引人入胜的情节,我读的时候很惊讶也很佩服。我惊讶吕雷此时的写作放得开,艺术意味强烈。

以前我也看过吕雷的小说,他在全国获奖的《海风轻轻吹》《火红的云霞》,虽也写得不错,但我感觉都没有这部长篇放达捭阖。记得发表完第一章节,我就找人要了在湛江挂职的吕雷的电话,打过去跟他说了我的观后感,然后又跟他讲了能否在湛江帮我推销刊物一事。吕雷听完,说可能有些困难,他建议我找湛江文联和作协方面的人讲讲此事。我后来才知道,此年正值1998年的9·8湛江海关走私大案期间,吕雷可想而知有多忙碌和烦乱,我却用这件小事去麻烦他,实在不应该。

梁江

《大江沉重》正是吕雷挂职期间写的。他走出庙堂,来到基层、来到民间,结识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决定了他的创作即使是宏大叙事,也充满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和细腻生动的情节。广东高明是吕雷常去的地方,这也是他深入生活的阵地之一。后来,我到高明见到了高明市委原书记梁江,《大江沉重》的邝健童被认为就是以他为原型来创作的。身材高挺,儒雅斯文却又有着文学梦想的梁书记,也认为自己就是邝健童。

吕雷与合作创作了《大江沉重》的另一位作者赵洪,之后又合作了《国运——南方记事》。这部书以报告文学形式采访了广东上上下下许多人,他们以现身说法,见证着广东开放与国家命运的内在关系。吕雷与赵洪在此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都为读者所称赞,它几乎成为人们勘察广东改革开放前路时具有文献性、史实性与阐释性的重要文本。

梁江

吕雷和赵洪这两个合作者,性格没有任何相似,反而差异很大。吕雷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而赵洪则认为自己属于民间,身上有不少江湖气;吕雷严谨周正、分寸感强,赵洪幽默达观、自然放松。这两个性格差异的人却有着经验的互补性,这也是他们两个成为很好合作伙伴的基础。

2007年前后,《作品》杂志陆续来了一批身份特殊的作家,王十月、郑小琼、曾楚桥、梦亦非、于怀岸等。很多人当时都是在工厂一线工作的农民工作家。吕雷对这批作家十分关心,他硬是磨着管财政方面的负责人,拨了一笔钱,然后《作品》杂志每次邀请来三四个基层作家,进行三个月的创作兼编辑实习。这批人后来成了广东文学创作中不可小觑的一支生力军。

2014年1月1日,吕雷不幸病逝。1月9日,他的追悼会来了许多人。实际上吕雷不是那种很会应酬交际的人,他对人也不特别热乎,却总有很好的人缘。他身上有秉性耿直、公道无私的作家秉性。他总希望写出有思想、有分量的东西。他对文学有信念,也有信仰。人们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也是因为人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