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浪漫(困惑中的浪漫在线观看)


“清明节,我挖开了父亲的坟墓……”这是摄影博主@司原逐冀 4月6日发布在微博的文章。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 他趁着清明节回老家修新坟,赤身裸体与自己父亲的尸骨拍摄了一组照片。

困惑的浪漫

照片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在“制造舆论”、“标榜自己”。

困惑的浪漫

有人却对他的举动表示理解,觉得“毕竟是特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司原逐冀称,刚提出合影请求时,“山人”并不支持,认为这事违反传统。但在司原逐冀讲述了自己和生父的感情以后,“山人”稍加思考后便松了口。因为“‘山人’都答应了我的请求,亲友们自然无话可说。”据媒体报道,司原逐冀是一名艺术工作者。自毕业以来,他就在艺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只不过到近几年才陆续创作了一些个人作品。3岁时,生父司先付因罹患癌症去世,去世时年仅28岁。

司原逐冀的行为让我想起一部同样争议巨大的作品,电影《困惑的浪漫》。《困惑的浪漫》由德国导演琼克·布特格雷特执导的一部关于“遗骸恋”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对尸体有着疯狂癖好的诡异故事。

困惑的浪漫

困惑的浪漫》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1987年上映,第二部1991年。两部影片故事单独成章,只是稍有承接。《困惑的浪漫》是以极端方式表达出爱情的狂热,是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的潜意识体现。是爱的本能与死亡本能的统一。虽然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破坏性的。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保持着此消彼长的状态。影片中女主角对于遗骸的迷恋导致她不能成功将爱情转移到下一位男友身上。

困惑的浪漫

在男友无法接受她的痴恋时,决定依然离开。但最终却惨遭杀害。片尾的画面,遗骸和死去男友的“重组”,就是女主角爱本能与死亡本能纠葛的神秘状态。这样的电影,必定争议巨大。《困惑的浪漫》从来就是世界限制级电影榜单中的常客。2004年时,美国的《时代周刊》曾评出“史上最恶心的五部电影”,该片以笑傲江湖之势荣登榜首。

困惑的浪漫

有影评人称导演琼克·布特格雷特是“历史上最龌龊、 最变态, 最令人恶心的电影导演”。但是这部电影不凡的商业收入和强烈争议带来的臭名昭著,让电影界记住了这个当时只有25岁的年轻人。当然也有部分影迷认为,这部电影表达了“感天动地的爱情啊!这才叫爱到至死不渝,爱到地老天荒”,甚至里面让人恶心的道具是件艺术品。

现实中,与父亲遗骸合影的司原逐冀也提到,“艺术创作需要反传统,只要带着真心就可以”。“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题材出现过很多次,虽也有一些批评,但艺术工作者也多持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我这次的作品也是一样,我的朋友圈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多以理解为主。”

但就像那部电影一样,他的行为的确引发了天量的关注,但其行为已经突破常识,是一种过于极端的表达。大师级的电影不需要这些元素,一样可以成为经典。经典并不是保守,而是有更为真实的力量。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里面同样大量的限制级的人类遗骸的场景出现,但没有人会忘记“红衣小女孩”的存在。这些画面残酷的传达出了对于战争的反思。

困惑的浪漫

但司原逐冀的行为,更多只能说是一种私人化的东西。极端私人化的东西是否让它留在硬盘或者家中的抽屉即可,为什么要通过网络发酵呢?这值得怀疑。

困惑的浪漫

对于此次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李显东教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在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范的行为,即便是吸人眼球也没有犯法。但这个不是我们民众习惯性做法,在道德层面没有习惯性法理,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新京报评论指出,将父亲遗骸“暴晒”于网络,被迫承受或猎奇、或膜拜、或鄙夷的眼光——这种“艺术”实在让人接受无能。人们普遍感到不适,不只是因为它是让人感到恐怖的尸骨,也是因为那是“父亲的遗骸”——这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情感模式,也就是社会普遍体认到的价值观。

对于一些艺术作品或行为艺术,虽然有时大众未必能够理解,但基本上抱持了一种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荒诞、目空一切、特立独行的行为,都能用“艺术”来自我标榜,来屏蔽舆论的评判。

目前,司原逐冀 的微博已经显示“用户不存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也已经看不到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困惑的浪漫

这就像电影《困惑的浪漫》一样,我们承认它的存在,但我们无法认同它对于爱情观念的极端化呈现。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