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治疗干眼症(中药治干眼症的偏方)


一些特色技术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市卫生局表示将部分民间中医纳入政府监管

本期主题:民间中医生存困局

在正统的医疗体系之外,有一个庞大的民间中医群体,始终游离在体制之外,行走在法律边缘,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按照古老的祖传、师承法则生生不息。

据估计,我国民间中医的数量庞大,最低估计30万,最高估计达100多万。这个庞大的群体生存情况究竟如何?散落于民间的特色诊疗技术有没有传人?这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幸运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抗美说,他们正在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首批向民间征集了30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其中一些优秀的特色技术已经过专家审核,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早报记者 肖蓓

一味中药治疗干眼症

一名医生在经络穴位人体模型上演示针灸手法。IC 图

崇明的张国强,30年研究了一套人体生物节律表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人体的身体、情绪、激素、智力的节律变化。

浦东的周阿宝,曾经是个脑外伤病人,久病成医,探索出一种以手指代替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独特技术。

类似张国强、周阿宝,上海有一个庞大的民间中医群体,他们散落在城市的角落,游走于法律的边缘,用独特的诊疗技术,为百姓提供着简便、实用、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

“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都是珠宝,我们就是把这些珠宝串起来,成为最美的项链。”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抗美说,他们正在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首批向民间征集了30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其中一些优秀的特色技术已经过专家审核,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上海市卫生局相关人士也表示,下一步将帮助一些发展较大的民间中医机构纳入政府的监管体系。

中医献宝

“民间遍地是宝,让人大吃一惊!如果没有这批民间人士的热心推广,中医药宝库里将缺少多少奇葩!”作为正统学院派出身的专家,朱抗美教授对民间诊疗技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传承发展处处长张怀琼表示,上海民间中医群体共有三类,一类是个体中医药诊所,目前共有300多家,一类是药店坐堂医生,还有一类是民间确有专长的人才,这类人群比较少,散落在郊区,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中医。

“有的病人说,到三级医院看专家太难,情愿找这些民间医生看病。民间中医为何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说明民间中医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朱抗美教授说,民间有许多离奇的疗法,比如宝山区有个人专门用蜜蜂刺治疗内风湿性关节炎,一些个案很有疗效。春节前她带着研究团队到广东省取经,就发现广州的一些医院里,蜂针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

“但限于技术、人力和国家的政策限制,这些技术和方药缺乏有效的 保护和开发,濒临失传,迫切需要抢救性发掘,而其中的首要问题是对这些技术和方药进行筛选和评价,通过鉴别去伪存真,然后再传承与传播,推广应用于临床。”

从2009年开始,朱抗美领衔的曙光中医药发展研究基金会就开始探索民间特色中医这个丰富的宝藏,基金会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我为上海中医发展献一技”的活动,吸引了几十位活跃在民间的中医献宝。

这些来自于民间的中医们出身五花八门,有在职或离职的医师,有乡村赤脚医生,有久病成医的,有祖传家学的,还有搞理科转行自学的。所献的技艺包括了内科、外科、针灸推拿、眼科、乳腺科、骨伤科、气功、偏方、单方、手法、器械、书籍等十余种,其中,各类偏方、单方、中成药的比例最大,占三成。

令人感动的是,在这些献技的民间中医中,有的医师分文不取,无私地把祖传秘方、独门绝技献出来,希望造福社会。范根发就献出自制中药“保康灵”药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过30余人的临床验证有一定疗效。

夹缝求生

本次献技活动,也暴露了上海民间中医的真实生存状况,由于政策问题,他们不得不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在夹缝中生存。

宝山区的钱元祥,担任赤脚医生25年,有乡村医生证和初级医师资格;师从云南掌纹诊病执业医师王晨霞,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具有掌纹诊病技术的人。

钱元祥目前在宝山区开设养生堂,运用特色掌纹诊病的技术为百姓看病,目前他的技术经过专家的评审,认为可以作为临床参考。钱元祥坦言,“我的技术在民间很受欢迎,在浙江、江苏等地推广时当地百姓也很欢迎。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的中医特色技术推广起来很难,王晨霞的掌纹诊病的技术推广20年来,仍被正统中医排除在外,现在只能以养生保健的形式推广。”

同时,献技活动也暴露了民间中医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种是打着中医旗号,忙于赚钱的。第二批46位献技者中,有半数人自己办公司或在他人场所内行医,但是仅有少数人有执业医师资格。他们有的借助红十字卫生站、老干部活动室作为行医场所,收取钱财。

第二种是在药政监管的空白地带,销售自制药膏等中成药。本次献技最多的就是各类自制单方、偏方、药膏、药粉、药液,除一位在职医师外,全是民间人士。有的还开起中药小作坊,在监管的空白地带卖各种自制中药。

第三种是自办各类公司,专打“养生”“保健”擦边球。本次献技者中自办公司的有7家,打着养生堂、科技研究所、医学中心、器械公司、美容公司等各种招牌,但是全部都只有工商营业执照,却从事医疗、卖药活动。用他们的话来说,“不能公开行医,就打养生保健的擦边球。”还有的卖中药饮片、中药药酒,在应对药监局检查时就拿“药食同源”来搪塞。

良莠不齐

“民间中医市场太大了,难免有些良莠不齐的,对于民间中医技艺,应该规范而不是禁止。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要规范民间中医市场,我们对于散落于民间的优秀的特色技艺进行挖掘抢救,是责无旁贷的。”

朱抗美教授说,对这次献技活动涌现出的优秀的民间特色中医技艺,基金会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经过专家评审确有成效的,进入临床验证。如姚忠元献的“气功循经诊脉”疗法,能取手背部穴位诊断疾病,与专家交流后,已准备设计方案做临床鉴定。

民间医师的身份问题已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卫生部门今年下发了关于对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复审的通知,民间中医经过考试的可以转正。

目前,国家对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非常重视,去年本市卫生部门就对农村、社区特色诊疗项目进行立项研究。比如上海很有名的群力草药店,用传统的中草药治疗肿瘤,价格不高,深受百姓的欢迎,每日的饮片处方不比一个正规医院少,目前,卫生部门正在帮助他们整理临床资料,以保护传统的特色处方。

而对养生堂、保健会所内的民间中医,目前确实存在监管上的盲区。对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民间养生机构,长宁、闸北等区的卫生部门已经开始主动进行挖掘,在其中建立“治未病中心”(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将其纳入监管体系。

张怀琼表示,下一阶段,政府将在整理挖掘的基础上,对特色技术、单方、验方开展专项研究,对优秀的民间医生、诊所进行评选和推广,将符合条件的民间养生保健机构纳入监管体系。

部分民间特色诊疗术

柳国斌:自创“无创经络功”,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较佳。

俞晓飞:自创“浸药木棒”,叩击治疗诸多临床顽症。

詹红生: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临床评估技术研究。

余安胜:艾灸盒的革新。

赵春英:“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积乳症,治好病人甚多。

姚忠元:“气功循经诊脉法”,诊断并治疗各系统的疾病。

王根发:以膏药贴穴代替针灸治疗便秘等疾病。

范根发:自己研制“保康灵”药液,鼻腔涂抹治疗感冒等疾病。

施青春:自制“炎痛灵散”外敷药膏治疗外伤感染,具有消炎、止痛功效。

段晏明:自拟中药“补化汤”治疗血小板体积异常、脑梗塞疾病。

一味中药治疗干眼症

曹银燕:自创“无创、温馨、有效”的中医悬灸。

吴厚余:自创单位中药罗勒子治疗干眼症等眼科疾病。

王珠山:自创中医保健新疗法——声颤法、竹筒法,治疗房颤、颈椎病。

钱元祥:自创特色掌纹诊病技术。

谢金明:自制中成药“白血宁茶剂”、“口腔搽灵”、“养胃补气丸”、“消瘤熏蒸粉”等六种药物,治疗白血病等症。

民间秘方背后的故事

30年研究人体生物节律表

崇明的张国强,30年根据西方人体生物节律的理论,融合中医五行的规律,研究了一套人体生物节律表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人体的身体、情绪、激素、智力的节律变化。

目前,该技术经过专家审定,将联系企业开发成软件。“可以按照人体生物节律的规律,来调整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比如怀孕前半年就可以调整生物节律,以达到最好的状态,提高人口素质。”张国强说,“我并不指望通过这个赚钱,只希望将这套技术传承下来。”

手指代替针灸治疗颈椎病

家住浦东的63岁的周阿宝,曾经是个脑外伤病人,后来久病成医,探索出一种以手指代替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独特技术。

“就像自行车轴如果长短不一,车轮就转不利索一样,人的头颈也跟两条经络相连,如果经络一松一紧,头部运动时就会疼痛,我就通过手指代替针灸,调整两条经络的松紧,就能解决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现在周阿宝每个月都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免费看病。周阿宝说,“求医不如求己,我是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希望通过参加为中医献一技的活动,将自己的特色技术推广到社区。”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