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教学活动)


一、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二、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分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浓浓亲情。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父母,热爱生活;如何学会细节描写中表情达意的写法。

三、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本课生字词。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通过品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秋天的怀念教案

五、教学难点

结合史铁生的人生境遇,借助人物描写方法,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旁批法、讨论法、点拨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天是个惹人愁思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感受秋天的怀念。

(二)明目标

目标是学习的方向,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秋天的怀念教案

1.识记、积累本课生字词。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三)测字词

1.学生朗读字词,师生纠错,教师强调易错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 侍(shì)弄

整宿(xiǔ) 憔悴(qiáo cuì)

捶(chuí)打 沉寂(jì)

诀(jué)别 烂漫(màn)

秋天的怀念教案

翻来覆(fù)去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

2.指导学生口中大声读,手中比划,积累巩固字词。

(四)品语言,读母亲

1.读懂一个人,我们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言”就是人物描写方法中的语言描写,“行”,就是动作描写,“色”就是神态描写。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何处写“行”?哪里写“言”?如何写“色”?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1) 教师示例: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挡”写出了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而触景生情,产生痛苦绝望的心情。由母亲的话可可以看出她希望儿子能出去走走,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憔悴”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2)看来文中打动我们的句子还真不少,这么多感人的句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满怀深情地把它读出来呀?试试看,将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指导。

(五)析变化,悟情感

1.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快速浏览第一段,找找哪些地方写到了作者双腿瘫痪后最初的生活态度。

——最初:绝望(“我可活什么劲”)

(1)在母亲的影响下,作者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转变。

——后来:希望(“要好好儿活”)

插入史铁生的有关资料:

1983年,史铁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2002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代表作:《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时隔多年之后,当作者回忆起这段往事,提笔写下本文时,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呢?

——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

(六)说一说

在父母陪伴我们成长的路上,回想起平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父母之爱,蕴含于平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怀着这份感恩之情善待自己的父母。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爱,不要等待,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七)作业

拓展阅读:《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写一篇读书笔记。

秋天的怀念教案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