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积累优美的语句。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母爱的伟大,思考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文中运用细节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2.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感恩和回报,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一个让人容易感伤的季节。那飘零的黄叶,那南飞的雁群……都有可能引发我们不尽的感伤。作家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时节想起了逝去的母亲,悲悔交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背景资料

作者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知识链接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①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使文章脉络清晰;④使文章结构紧凑。

4.检查预习

秋天的怀念教案

(2)词语释义

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没有规律。

沉寂:十分寂静。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秋天的怀念教案

央求:恳求。

神色:神情。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里啰唆。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深沉:形容程度深。

泼泼洒洒:水泼洒的样子。文中形容花开得茂盛。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答案示例: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示例: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章的字词,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文章的具体内容。

秋天的怀念教案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相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示例:①课文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母亲即将去世前(第1自然段第二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和第3自然段第一、二句中“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和“北海的菊花开了”体现出来的);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第7自然段“又是秋天”)。

②线索:看花。“我”不同意母亲带“我”去看花——“我”答应同母亲去看花--妹妹推“我”去看花。

二、新课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将体会到更多。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答案示例: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③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3.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示例: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答案示例: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案示例: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案示例: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答案示例: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答案示例:心理描写。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表达“我”的愧疚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文章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秋天的怀念”是指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重新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我”人生态度的变化的?

答案示例:“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答案示例: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

四、课堂小结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指对秋天的怀念,而是指在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的怀念。作者徜徉在菊花丛中,怀念的不仅是母亲用心良苦的深恩厚爱,更是母亲身体力行教给他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是母亲给他第二次生命的爱,是母亲对他勇敢而坚强的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不仅仅是看到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师简介

周永林,古交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2002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并多年担任班主任。本人喜欢读书,潜心专研。教学中能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教的信条,教学风格幽默风趣, 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秋天的怀念教案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