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简介(淞沪会战简介简短)


时隔数十年,此图依然让人锥心之痛。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哭喊,山河破碎,生命消逝,亲人不见踪影,家园不复存在,逃难的人们匆匆忙忙,谁能挽救这个幼下的生命?这是81年前,抗战史上惨烈的淞沪会战一缩影。这场历时3个月的会战,中国军队付出了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依然没有守住上海。那么,日军为何会首先入侵上海呢?

淞沪会战简介

众所周知,日军此时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侵略中国,之前是做了充分战争准备的,并且也看准了中国当时面临的内外形势。在日本人看来,中国的经济、工业、军事、武器装备等十分落后,不堪一击。这张图片,是战前的上海苏州河,表面上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片繁荣发达,不愧是“十里洋场”的逍遥地,实际上此时已经危机重重。

淞沪会战简介

日军之所以率先攻占上海,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除了淞沪警备司令部和维持治安的警察总队外,没有部署像样的军队,并且市内和市郊也无应对战争的工事,而日军却在上海驻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这在战争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上图,是繁华的上海跑马场。会战前,不知有多少官僚、军阀、财主等权贵在此赛马、买马,过得逍遥自在,好不快活。随着战争爆发,跑马场成为一片灰烬。

淞沪会战简介

说起上海无守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当时南京方面向日军妥协,签订了罪恶的《淞沪停战协定》。协定中有一条,就是“中国同意在浦东和苏州河南部,以及龙华对岸之若干地区不驻扎中国军队”。于是,中国最大的军港城市上海,居然成了一座不设防的空城。仅有的一些警察队伍,根本无力防御外敌,反倒成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保护伞,受苦的是百姓。

淞沪会战简介

上海是老蒋发迹的地方,也是老蒋维系军队的重要经济支柱。这里不仅离南京很近,还有优越的海港条件,日军能发挥强大的海上作战优势。会战爆发后,为了抵御日军,老蒋做了一定准备,把大批主力部队以及最得意的“德械师”都调往上海方向,把冯玉祥、陈诚等将领也安排到了第三战区,自己则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图为会战中,日军挥刀砍杀中国人民。

淞沪会战简介

这场大会战,老蒋有两点考虑:首先,他如果放纵日军入侵,日军就会一直推进,一旦占领了武汉,抗战形势就会更加严峻,因为控制了中枢地区,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就会彻底落入日本人手中。因此,必须集中兵力防御,绝不能让日军突破上海。其次,英、美等国在上海都有租界,也有他们的利益。如果上海这场战役危及他们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出面干涉。这样,可以利用英、美国等国的力量来制约日本。

淞沪会战简介

会战爆发后,上海大量房屋建筑毁于炮火,数万市民被迫到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地区避难。图为逃难的人群。

淞沪会战简介

老蒋将他最得意的“德械师”派上了战场。在陆军和空军的配合之下,先期取得了一些小胜,但战役到了后期,日军连续增加兵力,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加上中国军队存在装备劣势和后勤补给困难,很难与日军展开大面积决战,守军伤亡惨重,被迫全线撤退。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

到了11月初,老蒋根据战役形势,果断撤下了中央军。在整场战役中,虽然老蒋增加过兵力,甚至将精锐部队投入了五分之三,但始终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图为日军在街道防御工事后面作战,记者在跟随拍摄。

淞沪会战简介

除了老蒋军事指挥有误、幻想英美干涉的误判外,国军的保障和工事很差,不少部队伙食不能正常供应,许多官兵饿着肚子打仗,甚至有的士兵赤着双脚上战场;城市的防御工事,由于奸商偷工减料,贪财误国,多半一打就碎。纵观整个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将士英勇无畏、誓死御敌,打破了日军“三月亡中国”的计划。图为日军入侵上海。

淞沪会战简介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