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作用(秋水仙素的危害)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秋水仙碱有毒,但小剂量也能有“大”作用

撰文丨路路通

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中有文章提出,低剂量秋水仙碱(每日0.5mg)可降低冠状动脉疾病 (CAD)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1],但其效果却可能因人而异。

此研究通过跟踪36642名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将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的长期益处与降脂降血压治疗的益处相对比。平均而言,低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可将冠心病患者在未来10年内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17.8%降低到13.2%(降低4.6个百分点)。

研究认为,在大多数已接受降脂和降压治疗的患者中,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的获益,至少与强化降LDL-C(≤1.4 mmol/L)和收缩压(≤130 mmHg)的总益处相似(49% VS 28%,23%)。

秋水仙素作用

低剂量秋水仙碱应该

更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

此次研究将ESC指南推荐的SMART-REACH模型与低剂量秋水仙碱的 相对治疗效果相结合,并应用于LoDoCo2试验和UCC-SMART队列(n = 10,830)的CAD患者。

个体治疗获益表示为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死亡 (MACE) 的 10 年绝对风险降低 (ARR),以及获得的无 MACE 生命年。还对MACE加冠状动脉血运重建(MACE+)进行了预测,使用在REACH注册表中得出的新生命周期模型。

研究还将秋水仙碱与其他ESC指南推荐的强化(步骤2)预防策略进行比较,即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至1.4 mmol/L,收缩压(SBP)降低至130 mmHg。在来自北美和西欧的CAD患者中评估了对其他人群的普遍性(n = 25,812)。

秋水仙素作用

结果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低剂量秋水仙碱可降低4.6%的10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死亡)风险,从17.8%降低至13.2%。还可降低8.6%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冠脉血运重建风险,并延长2年的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寿命,延长3.4年的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冠脉血运重建寿命。

而强化降LDL-C和收缩压,仅将10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降低3.0%和1.7%,将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寿命分别延长1.2年和0.7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冠脉血运重建的结果也类似。

低剂量秋水仙碱的绝对益处虽然因人而异。但在已经接受常规降脂和降血压治疗的大多数患者中,低剂量秋水仙碱至少与LDL-c和SBP强化降低的幅度相似。 在未达到LDL-C和收缩压目标的患者中,低剂量秋水仙碱仍被认为是最有效或第二有效的预防性治疗。

危险危险!

剂量超过0. 8 mg /kg就致命!

为何上述研究强调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广泛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价格低廉。口服后它会吸收迅速,30-120 min 达血浆峰值。它在体内分布较广,尤其在血液、肾、肝、脾道内度高。主要从胆汁排泄,还有10%~3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该药具有独特的抗炎机制,不仅能抑制NOD样受体蛋白3的炎性小体,还能聚集在白细胞中阻止微管蛋白聚合。基于以上机制,秋水仙碱干扰了白细胞的部分功能和炎性小体的激活,继而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和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

但是秋水仙碱治疗窗狭窄,不良反应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超剂量或长期服用即可导致中毒,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且秋水仙碱一旦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一旦发生,预后极差。

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开始通过秋水仙碱药理作用入手,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剂量高于 0. 5 mg /kg则具有毒性,高于0.8mg/kg存在致命的风险[2]。

尽管致死量为0.8 mg/kg这样的一个剂量,但国内外也均有文献曾报道低剂量的致死病例,其中有患者口服0.4 mg/kg浓度的秋水仙碱在35h后死亡,以及国内报道的1例口服秋水仙碱5mg(<0.1mg/kg)死亡的病例,远低于以上浓度。

故在临床上,医生使用秋水仙碱都非常谨慎。

一线之隔,剂量到底多少才安全?

近年来,秋水仙碱也用于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Sweet综合征等。也有诸多研究证实,秋水仙碱小剂量使用安全性较高。且凭借着广泛的抗炎作用,已逐步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如降低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等。

Nidorf 等[3]研究发现,在慢性冠心病患者中,秋水仙碱有效预防了近 1/3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中风等。Opstal 等[4]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无论患者既往史中ASC的病史时间长短,低剂量秋水仙碱均能降低慢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在过去十年中,已有充足证据证明长期低剂量秋水仙碱(每日0.5毫克)可有效预防各种患者的痛风发作和心血管(CV)事件,Robinson [5]结合实验室、药效学研究、临床报告、对照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等中收集的最新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当用于没有晚期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患者或与大多数药物同时使用时,低剂量秋水仙碱在痛风和CV疾病中的药物治疗量维持的血清水平不会高于安全上限。且长期使用秋水仙碱治疗的生物学效应不会增加患癌症、败血症、血细胞减少或肌毒性的风险。

2022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上同样更新了低剂量秋水仙碱的LoDoCo2研究长期疗效数据结果提示,在慢性冠心病患者中,低剂量秋水仙碱的益处在长期随访中持续积累。

秋水仙素作用

图源于美国心脏协会

另有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mg/d)与高剂量秋水仙碱(4.8-6.0mg/d) 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慎用秋水仙碱和NSAIDs药物。同样,近期美国食药管理局(FDA)也发布公告,批准秋水仙碱0.5 mg片剂用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

结语

一直以来,因为秋水仙碱本身的副作用较大,医生们对于它的使用一直很谨慎,国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类的指南中也从未出现它的身影。尽管如此,目前在多个领域中,小剂量秋水仙碱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虽然有少数死亡病例的报道,但不排除个体化差异所致。所以对于低剂量秋水仙碱是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