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神经(眶下神经位置)


是指眶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眶下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此间隙位于面前部,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包括尖牙窝(犬齿凹)间隙。其周界上、下、内、外分别为眶下缘、审核牙槽图、梨状孔侧缘、颧骨。间隙内有表情肌、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有眶下神经、血管、淋巴结,鼻旁的内目比静脉和棉静脉与海绵窦交通。第1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病因学第2楼第3楼感染多来自上颌前牙和第一磨牙的跟尖感染,较少来自鼻侧及上唇底部的化脓感染。第4楼眶下间隙(infraobitalspace)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其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上颌骨牙槽突,内界为鼻侧缘,外界为颧界。间隙中有从眶下也穿出之眶下神经、血管以及眶下淋巴结。此外尚有走行于肌间的内眦动脉、面前静脉及其与眼静脉、眶下静脉、面深静脉的交通支。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颌尖牙及第一双尖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此外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

第5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诊断第6楼第7楼临床表现以眶下区红肿热痛最明显,上下眼睑水肿造成睁眼困难,鼻唇沟或小时,脓肿压迫眶下神经时疼痛加剧。由于病灶牙的位置不同,脓肿因相应部位不同:切牙局限在上唇底;尖牙及前磨牙局限在鼻侧和尖牙窝。该区前庭丰满,有压痛和波动感。感染还可向邻近间隙扩散,引起眼眶蜂窝织炎、颧、颊部布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拴性静脉炎。第8楼眶下区肿胀范围常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龈沟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少数可由此自行穿破,有脓液溢出。感染期由于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疼痛。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第9楼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解剖特点来分析感染来源,再配合实验室检查、穿刺及X线检查等,不难作出正确诊断。第10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易混疾病第11楼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第12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误诊病例分析第13楼第14楼眶下间隙是口腔颌面部九大间隙之一,因其位置特殊,与眼眶、鼻腔、鼻窦、口腔及耳屏比邻,故其感染时易误诊误治,接收6例被误诊误治的眶下间隙感染的患者,情况如下: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21~63岁,平均46岁。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伴感染者2例、下睑蜂窝组织炎者1例、急性泪囊炎者1例、上颌窦脓肿及面部疖肿者各1例,6例患者来我院就诊前均有1~18个月的面部切开排脓后经久不愈、反复流脓史,来我院后拍摄牙片及口内进一步检查,确诊后治疗病灶牙,或经唇龈沟切开排脓,刮除面颊部骨膜下肉芽,对于有皮瘘者行转移皮瓣修复缺损,术后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面部伤口愈合良好。分析总结如下:第15楼一、眶下间隙位于眼眶前部的下方,上界眶下缘、下界上颌骨牙槽突、内界鼻侧隙、外界为颧骨,以尖牙窝为中心的上颌骨前壁形成眶下间隙的底,浅面有面部表情肌覆盖该间隙,内有蜂窝组织及出入眶下孔的眶下神经,有时还有眶下淋巴结,眶下间隙邻近上颌前牙和鼻侧部及上唇,该部位的炎症可侵及眶下间隙,故眶下间隙肿胀时局部皮肤软组织突出掩盖了牙痛症状。二、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口腔颌面部因其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局部有炎症时容易扩散,引起继发性感染,眶下区肿胀范围常涉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以至鼻唇沟消失、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龈颊沟即位于间隙底部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也可自此自行穿破,溢出脓液,故脓肿切开排出或自行排出后局部症状改善的表面现象掩盖了牙痛症状。

眶下神经

三、眶下间隙肿胀及炎症激惹眶下神经,可致不同程度的疼痛,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出现眼球前突,眼胀痛,也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医生往往容易忽略原发病。四、临床医生在接诊病人时不善于借助X光片、穿刺等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拓展诊疗思路。五、治疗首先针对病因,处理病灶牙。牙齿松动Ⅱ以上,予以拔除,必要时行根管治疗,当眶下间隙感染脓肿形成以后切忌从面部切开排脓,原因有三:①面部切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遗留皮瘘。第16楼②脓肿切排的原则应从脓肿的最低处切开,低位引流。第17楼③面部留有疤痕。第18楼故脓肿切排应从相应唇龈沟处,先用2%利多卡因局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选择适当切口,切至骨膜面,用血管钳钝性向尖牙窝方向分离到脓腔,使脓液充分引流,分别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甲硝唑或庆大霉素液冲洗脓腔,并留置橡皮引流条。操作时准确、迅速、轻柔,注意保护血管、神经等。引流条的更换时间,据引流通畅情况和脓量而定,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一旦面部形成皮瘘,应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局部炎症基本消退或得到控制后切除瘘管,刮净肉芽,或对位缝合或转移皮瓣修复,一定要保证无下睑外翻或畸形。

眶下神经

但脓肿形成后首先应掌握脓肿切开引流的时机。若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等脓肿形成表现,借穿刺和B超技术可确诊。第19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治疗措施第20楼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双尖牙区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做切口;横行切开粘骨膜达骨面,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橡皮引流条。第21楼脓肿形成后,应从上颌前牙或前磨牙前庭沟黏膜转折处,横行切开黏骨膜直达骨面,用血管钳分离至尖牙窝,即可见脓液流出,生理盐水冲洗后,安置无橡皮片引流。若脓肿穿过表肌到达皮下,应在眶下缘做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弥散性蜂窝织炎,可从口内、外贯通引流。第22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专家提示第23楼第24楼提醒临床工作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间隙感染的常见病因有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炎症,以牙源性多见,但均为继发性,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随着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因条件设备简陋,器械消毒不严格及不按无菌技术操作导致牙源性感染增加,成为不能忽视的发病因素。

眶下神经

临床医生要切记详细询问病史,注意患者的初期症状。第25楼二、因面部九大间隙间存在着相互通连关系,一个间隙感染常波及相邻间隙,引起较为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有时甚至导高0.1,其它无变化。第26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预防第27楼积极治疗颌尖牙及第一双尖牙或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或牙槽脓肿;防止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第28楼编辑本段回目录眶下间隙感染-相关词条第29楼1.:///BaiKe/BaiKeInfo-3909.html3.:///mag2/shehuikexue/zhengfa/33783/199501/17863453/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