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图片(手术图片实拍)


广州日报5月16日消息:11点30分,广州军区总医院4号手术室。在语言师的连声呼唤中,已全身麻醉沉睡了三个半小时的脑癌患者张某,竟缓缓睁开了眼睛。这时,在手术台一端的幕布后,他的颅骨已被打开,布满血管的脑组织随着脉搏的频率微微跳动着。三位医生正聚精会神地为他切除脑肿瘤。

“张×,医生在给你做手术,你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没有。”“电脑上的图片是什么?”“五角星。”张某清楚准确地逐个读出电脑上显示的80张图片。随着语言师的指令,他又连续十几次做出握拳举臂的动作。

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在该院神经外科进行的“术中唤醒脑功能区手术”中。5月14日,我们亲眼目睹了九名医生、四名护士奋战整整五个半小时,为38岁的张某成功地实施开颅手术,切除了一颗直径达5厘米的脑膜瘤。

开颅手术中停用麻醉药

开颅手术图片

上午8点,手术开始。张某被施用了全身麻醉,此刻正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三位医生根据他的脑部MRI扫描图,用药水在他头顶划出手术区域。由于张某的肿瘤长在掌管运动的大脑右功能区,手术中需要格外注意他四肢的反应。

9点34分,三位医生根据脑部MRI扫描图,用药水在患者头顶划出开刀区域。

开颅手术图片

伴随着电钻和吸血导管发出的“滋滋”声,医生割开患者的头皮,在颅骨上钻出六个孔,并用线据钢丝划开坚硬的颅骨,取下一块有一个巴掌大的头盖骨,血管密布的脑组织随即显露出来。医生把一块整齐排列着接触点的电极片放在上面,利用大脑皮层电流刺激来确定肿瘤的准确位置。

11点02分,主刀的王伟民教授小心地剪开硬脑膜,然后命令给病人停用麻醉药。据了解,大脑组织不像皮肤组织,本身没有疼痛神经,因此就算开颅后停用麻醉药,也不会觉得疼痛。这正是“唤醒手术”的原理。“大脑开了个‘天窗’,真的不会感到疼吗?”记者揪心地屏息等待患者苏醒,好解开这个疑问。

开颅手术图片

11点11分,头颅打开后,医生们用B超对肿瘤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病人反应“在雷区插旗”

20多分钟后,张某慢慢醒转。起初,他的话还有点含糊,但几分钟后就能准确地应声,甚至告诉语言师:“冷,想小便。”眼球碌碌转向记者,他居然记得提醒我们之前的约定:“(见报)别用我的真名字!”躺在手术台上,尽管看不到头顶,张某还和幕布后面正在操作的王伟民教授一问一答。王教授说:“我们现在要给你切除肿瘤,如果你觉得哪里难受就跟我说,好吗?”“嗯,好。”

开颅手术图片

这种对话并非多此一举。术中唤醒患者并与之交谈,目的在于随时对手术区域予以精确定位。脑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和正常脑组织犬牙交错,医生动手术时精确定位是最重要的。否则肿瘤难以彻底清除、术后易复发不说,还会因误切正常的脑功能组织而使患者变成偏瘫、失语等。然而,在常规的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施行全身麻醉,无论医生切对切错,完全不能做出反应,弊端十分明显。

12点,医生在用电刺激器对其脑肿瘤附近进行电流刺激,语言师密切注意着张某的应答和伸臂运动是否顺利,为了适应他的地方口音,手术前双方已经进行了语音对照。刚轻轻碰了碰一个地方,张某的脚突然痉挛了起来,嘴里说疼。“看来这里是功能区,不能切。”医生随即用一个小标签放在上面,就像是清除雷区时插旗警告。

开颅手术图片

12点19分,在语言师的引导下,已完全清醒的患者作出相应的动作,医生正在为他切除脑肿瘤。

病人运动、语言功能恢复如常

12点40分,肿瘤切除完毕,张某被重新施行全麻,医生们紧张地开始闭颅。半个小时后手术结束,张某于下午3点苏醒。

15日上午,当医生问张某手术中被唤醒时是否感到疼痛,他说没有什么印象了,还迫不及待地要求医生允许他“下床走走”。王伟民教授表示,他主持的第27例“术中唤醒脑功能区手术”已经取得成功。据了解,目前这一高难度手术在国内仅有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临床实验已经成熟。该院一年来开展的26例同类手术,术后患者脑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无一病例出现失语、偏瘫。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