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朱国治为什么杀妻灭子)


吴三桂没有给自己的鱼钩放置鱼饵,这样故意“放水”的举动说明,此时的吴三桂并不想要杀掉朱国治。《康熙王朝》中,朱国治由于参奏吴三桂,被吴三桂反咬一口并治其“诬陷”之罪,将其拿下。此时的吴三桂想要杀掉朱国治可谓是易如反掌。

朱国治

朱国治

作为拥兵自重,镇守一方的藩王,吴三桂的权势、地位远非仅仅是一介言官的朱国治所能比的,并且放眼整个朝廷,他也是炙手可热、一时期风光无二的人物:论功劳,他为大清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更是手刃永历皇帝朱由榔,解除了大清王朝的后顾之忧;论地位,他是位高权重的异姓藩王,还有个儿子在北京做着额驸;论影响力,他是节制云贵两省一切军政事务,俨然“土皇帝”的存在。用吴三桂自己的话说,他当年连南明的永历皇帝都敢杀掉,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朱国治了。然而,即便是有这样悬殊的差距,并且就是吴三桂杀了朱国治也不会受到康熙惩处,但是吴三桂却并不想现在杀掉朱国治

朱国治

一来,此时关于吴三桂的不利舆论已经是在不断发酵。康熙在巡视山西的过程中,惊讶的发现,远在云南的吴三桂,其影响力已经染指到了就在京畿附近的山西地区,这对于康熙以及对于朝廷中央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同时也给了康熙极大的震撼。并且在这期间,种种事情的发生以及各种民间的流言蜚语,已经将吴三桂至于了极为不利的舆论境地。如果这个时候,因为有人参奏弹劾,就自作主张擅杀言官,无疑是有着“杀人灭口”之嫌,不仅引发朝廷以及民间对其擅权专政的不满,更是让自己陷入愈发不利的舆论境地,这种局面并不是吴三桂想要看到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他并不想要杀掉朱国治

二来,吴三桂这是争取朱国治以及以朱国治为代表的汉官支持。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在为他的起兵反叛做着准备,然而并没有完全的准备妥当,他还需要时期来进行筹划,这也使得吴三桂不希望因为朱国治的死而引发朝廷猜忌,进而提前对其采取不利措施。与此同时,吴三桂这样做也是在争取朱国治的回心转意。吴三桂在于朱国治进行垂钓的过程中,反复用“朱国治是前明官员”以及“南明永历皇帝灵魂在此”为由,企图激发朱国治对于前明的思念,并利用此建立与朱国治的同理心,同时更是希望朱国治“感恩”他的不杀之恩,改变弹劾、参奏他的想法,或者避重就轻,减少康熙的怀疑,为自己的争取时期。

朱国治

朱国治

更为重要的是,吴三桂也希望着如果真的有一天起事,能以此作为标榜,争取到汉族官员特别是前明官员的支持,这才让他放掉了朱国治。而不杀朱国治,将朱国治放回北京,实际上也是他利用朱国治他试探康熙皇帝的态度。如果康熙皇帝下令严惩朱国治的“诬陷”之罪,则说明康熙皇帝并不想与吴三桂就此翻脸,甚至还需要继续稳定住吴三桂。这是吴三桂最想看到的结果,一方面可以就此平息朝廷上下乃至民间对他的不利舆论,另一方面则是借着康熙的手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钉”,同时还能知晓他暂时性的安全处境,可以继续进行备战工作。而如果康熙皇帝并不处置朱国治,则说明康熙皇帝已经对于吴三桂有着不满,同时也已经相信了朱国治乃至民间关于吴三桂的种种不利言论,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就需要考虑对策去瞒天过海,同时加快备战工作步伐。

所以吴三桂将朱国治送还给康熙,其实也是让朱国治起到“投石问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就此了解康熙和整个朝廷的想法。然而吴三桂还是反了,朱国治也最终为吴三桂所杀。康熙皇帝见到朱国治后,马上表达了对于朱国治的认可,同时任命朱国治为云南巡抚,将这个“钉子”重新放置在了云南。而这样的安排既是康熙“撤藩”举动的开始,同时也实际上变相告诉了吴三桂,康熙本人对其的不满。于是吴三桂假借撤藩,却积极备战,更是将云贵全境彻底封锁,朱国治已然成为了摆设,无法发挥其作用。最终,一切准备妥当的吴三桂起兵反叛,而朱国治杀掉了自己的妻儿,只身前往吴三桂的府邸质问吴三桂,而吴三桂眼见拉拢朱国治不成,只得杀掉他为自己祭旗。兜兜转转一圈的朱国治,最终还是难逃被吴三桂所杀的悲剧结局。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