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茹(茹红强)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年47岁的和红茹是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为曲阳县红源雕刻厂石志不语原创雕塑艺术空间总监,因为从小爱好画画,她走上了雕刻之路;因为爱好,她坚持不断、钻研创作,开拓了曲阳仕女雕塑市场,其作品多次获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金银奖。因成绩卓著,2018年,她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近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暮春时节,记者在曲阳县红源雕刻厂石志不语工作室见到了和红茹,人如其作品,朴实简单、气质恬静。

从小爱好画画,初中毕业后上了雕刻学校

1972年出生于曲阳县下河乡下河村的和红茹是家里的长女,下边有两个弟弟。6岁上学,14岁初中毕业。“我从小特别爱画画,那时村里庙会期间请戏班子唱戏,我不是去听戏,而是到戏台后边看他们化妆,喜欢台上人物的衣服和头饰装扮。”

1987年,15岁的和红茹在同学的建议下,她选择了曲阳县雕刻学校。

红茹是曲阳县雕刻学校的第三届学生。在那里,她遇到了美术老师王月明,也是她的班主任。“我非常感谢王老师,那么敬业,第一年我们完全学习画画,素描、工笔、设计等,这样系统地学习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个班40多人,我画得最好。”

红茹

第二年,进行石雕学习,卢进桥大师是学校的主创人,也是学校的老师。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有的同学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一个班原本10来名女生,最后只剩下五六名坚持到毕业,和红茹作为优秀毕业生留在校办工厂工作。

“1990年下半年实习我就挣了500块钱,这对一个小女孩儿,对我们家来说太重要了。”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好转,曲阳县的雕刻事业迎来了春天。在校办工厂工作的和红茹一年能挣2000元,为了两个弟弟,为了替父母分担,她努力钻研业务,“因为作品好,好卖。”

喜爱古装仕女,作品获得市场认可

在工作中,和红茹与同为雕刻学校毕业的马腾原相知相爱,有了家庭孩子,和红茹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雕刻事业,“孩子睡着了,我就在家做泥塑,不能让自己辛苦学来的手艺丢了。”

孩子大些,2009年,和红茹成为曲阳县红源雕刻厂工艺师,和马腾原一起进行艺术的探索和实践。和红茹在雕刻学校接受过严格的绘画、泥塑、雕刻技法的训练,在她的作品中,从题材、风格到艺术手法都明显带有传统的印痕,比如《花好月圆》《梅兰竹菊》等,然而这些作品又不拘泥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

红茹的作品以唯美高雅令人赏心悦目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受到大众和市场的喜爱。2014年,她注册成立了石志不语雕塑艺术空间。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摸索,和红茹雕塑的古装仕女,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可人、清新脱俗的气质。记者在她的工作室看到,陈展的每件古典美女作品,身材修长、婷婷玉立,楚楚动人,在手法处理上删繁就简,只保留了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那部分深入刻画,留下大量给人想象的空间。

让大众喜欢,被市场接受是和红茹创作作品的最终目标,也是她的最大动力。她的作品引领曲阳新题材的创作风尚,并被众多工艺品厂家效仿,为曲阳当代仕女雕塑开创了一片天地,拓宽了市场。和红茹将自己的实践探索升华为雕塑理论思考,多篇论文发表于《当代工艺》等专业刊物。

雕刻艺术需要创新,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红茹

现在,摆脱了金钱上的压力,和红茹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她会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地一心一意,一遍又一遍地审视、修理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精品之作。

在作品创作中,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适应、影响现实生活而不是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她的作品自成一系,成为曲阳雕刻的一个分支,受到市场青睐。仕女雕塑成为曲阳雕刻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使市场和业界对曲阳雕刻认识由“曲阳制造”变成“曲阳创造”。

2015年,她的作品《知音》获第一届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金奖,2016年,作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获第二届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金奖,连续四年,她的作品获两金两银。

成绩和荣誉给了她满足和成就感,同时也给了动力的源泉。越往高处走,和红茹越越感到知识欠缺,越需要学习。2017、2018连续两届,她参加河北省雕塑创作高级研修班,“研修班上的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大美院请来的,听了他们的讲授,令我开拓眼界、思路,现在我们曲阳缺的不是雕刻技术,而是作品的创意、创新。高科技、智能化能代替技术,但创意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展望未来,和红茹思路清晰目标坚定。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