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简介(陈子昂怎么样)


提起初唐诗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实,还有一位与他们差不多同时代的诗人,更是堪称一面旗帜性的代表人物。他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纤弱靡丽的成分,同时也承上启下地打开了盛唐诗歌辉煌的大门。

这个人,便是被誉为“诗骨”的陈子昂。

在《新唐书陈子昂传》中有提到:“唐兴,文章承徐庾之风,天下尚祖,子昂始变雅正”,的确,细读陈子昂流传下来的诗作,大多风骨峥嵘,刚健有力,不屑于用华丽的辞藻装饰,而是自然地流露出一股清新质朴之气。这种风格甚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如果说他是初唐和盛唐诗歌转换过程中的决定性人物,应该一点都不为过。

连一代文学宗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曾写诗赞美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言下之意,唐代诗歌的繁荣昌盛,是从陈子昂开始崛起的,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李、杜。这话可能有点夸张的成分,但足以看出陈子昂在唐代诗坛的影响力

1、少年仗义,初试失利

陈子昂,字伯玉,四川射洪人。

陈家虽然并不是官宦世家,但在当地也算是有钱人。陈子昂这个“富二代”,年少时轻财仗义,并不爱读书,直到十七八岁后才幡然醒悟,决心弃武从文,开始发奋读书。

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史百家,罔不赅览”,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就学有所成。

至此,陈子昂同学已完成华丽转身,成为了励志青年的好榜样。

然而,满腹才情的陈子昂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却碰了壁。落榜后,他郁闷不已,给友人写了一首诗表达失意的心情: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

诗中以“蓬草”自比,诉说考试失利后内心受到的冲击,并想以退隐归田来逃避现实。

当然,胸中有抱负的人,是不会真的那么轻易就放弃的。据传陈子昂首次入京时,因为在京城没有背景,并没引起任何关注。于是他特意花大价钱购买了一架非常名贵的古琴,又当众摔毁,然后在众人目瞪口呆之时,拿出自己的诗分发给大家,借以“炒作”,因此名声大噪。不过这事在正史中找不到相关记载,所以是否真的发生过很难说。

2、顺利登科,初露锋芒

开耀二年,壮志未酬的陈子昂再次参加科考,这次终于进士及第。其时唐高宗刚好在洛阳病逝,群臣商议将遗体运回长安下葬,原本这样的大事根本轮不到陈子昂这种刚登第的新人来置喙,但他却慨然上书——“何独秦、丰之地,可置山陵;河、洛之都,不堪园寝?陛下岂可不察之?愚臣窃为陛下惜也”,大概意思就是说,洛阳非常好,何必大动干戈非得运回长安呢?

史载,武则天读了陈子昂的诗文后,“奇其才”。要知道在武则天一生当中,仅仅称赞过两个文人“有才”,一个是起草檄文骂她的骆宾王,另一个,就是陈子昂。

虽然武则天最后并没有采纳陈子昂的建议,还是把高宗带回长安,葬在了乾陵,不过,却也因为这篇《谏灵架势入京书》开始关注陈子昂,还特地在金华殿召见了他。因为陈子昂敢说敢道,给武则天留下了总体还不错的印象。

六年后,大周改元,武则天正式登基。认为女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陈子昂顺应形势,写了一篇《大周受命颂》,其中有“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之句,武则天看后心情大悦,提拔他为从八品的右拾遗。但也因此被后世一些史家认定为,这是诗人对武则天献媚,操守有亏,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

陈子昂简介

事实上,陈子昂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感遇》诗中有些篇章也批判了当时的弊政,如“圣人不利己”指责了武后的佞佛行为;“贤人难得意”,讽刺了武后猜忌杀戮臣下的暴虐,这些举动导致他遭到了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压,因此还惹来了牢狱之灾,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多。

就在他随军从征塞北的时间里,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也曾经深表愤慨,有诗为证: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3、随军出征,耿直进言

公元696年,契丹人反唐作乱,武攸宜领兵出征,随军担任幕府参谋的,正是陈子昂。彼时他才刚刚从狱中出来,却仍然一腔热血地自请赴边疆杀敌。

因为武攸宜指挥失当,致使唐军吃了败仗,耿直的陈子昂看不下去了,主动请缨愿率万人击敌,但刚愎自用的武攸宜认为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就直接拒绝了陈子昂的提议。

过了几天,陈子昂又再次进言,这回武攸宜彻底被惹恼了,愤而将他贬为军曹,没想到却因此让后世收获了一首冠绝古今的好诗。

这天黄昏,空怀抱负,报国无门的陈子昂独自登上幽州蓟北楼,遥想起一千年前燕昭王在此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盛景,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那首堪称令无数“怀才不遇”的后人感同身受的二十二字短诗,从胸中喷薄而出:

陈子昂简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意境之厚重,堪称千古绝唱,但凡读过这首诗的人,都极易被它打动,我想就算只此一首诗,也足以奠定陈子昂在初唐诗坛的地位。

这次幽州随军之行,虽然激发诗人创造出了一首绝妙好诗,但也算是彻底得罪了武氏一族,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4、痛失好友,愤而辞官

因为生性耿直,直言敢谏,陈子昂的仕途并不顺畅。眼见着周围结交的友人都升迁了,而自己却始终停滞不前,陈子昂也苦闷过,但他依旧不改赤诚之心,身在朝阙,心系天下。

只是后来好友乔知之的惨死,让他身心备受打击,才下定决心辞官回乡。。

乔知之其人,也算得上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乔师望,尚高祖女庐陵公主,官拜驸马都尉,而他本人,也担任过从五品的官职。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子的:乔知之有个名叫窈娘的婢女,长得非常美丽,性格也很温柔,乔知之非常喜欢她,但是当时贵贱等级森严,以窈娘的身份只能做妾室,但乔知之又不想委屈她,就一直不肯结婚。然而武承嗣偏偏喜欢夺人所爱,找了一个借口霸占了窈娘。乔知之既气愤又伤心,写了一首诗托人送给窈娘,窈娘看了诗后,心下哀戚,选择了投井自尽,以此报答乔知之对自己的一片深情。眼见心爱的美人就这么死了,愤怒的武承嗣把满腔怨气对准了乔知之,罗织了一些罪名就把他给杀了。

迫于武家的权威,对此事知情者大多三缄其口,只有倍感伤痛的陈子昂,愤而写下了两句诗:“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然而这却并不能改变什么。

陈子昂简介

图片均来自百度,侵删

心灰意懒的陈子昂,遂以父亲年迈为由,上表要求辞官还乡。武则天准许了他的请求,还特意保留了他的官职,俸禄也照发,以示优待。

5、壮志未酬,身先死

陈子昂回到了射洪老家后,栖居山林,修了茅草数十间,打算安安心心地用余生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续写司马迁的《史记》。从汉武帝时期接着往后写,一直写到唐朝,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后史记》。

然而他刚编好大纲,就遭遇了丧父之痛。生性至孝的陈子昂在万分悲痛之下,也跟着大病一场,变得形销骨立,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

祸不单行,就在这个时候,本地的县令段简找上门来,罗织了几项罪名就将他逮捕入狱。即使陈家给段简送去了一大笔钱也没能免祸,一代大诗人陈子昂,最终就这样悲惨地死在了冰冷的狱中,年仅四十二岁。

关于陈子昂的死因,历来也颇有争议。有人说是段简贪图陈家的财产,但这有一点于理不通,陈子昂当时还有官职在身,而且在朝堂中也不乏高官好友,怎么就没人替他出来说一句话呢?除非背后另有隐情,让这些人不得不保持沉默。

所以,最大的一种可能性就是,段简只是一枚棋子,他是受人指使,才对陈子昂痛下杀手的。而指使他的人,应该就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武氏家族成员之一,有可能是被陈子昂批评指挥不当的武攸宜,也有可能是被陈子昂写诗讽刺过的武承嗣。

尽管死因没有定论,但陈子昂的惨死,确确实实是大唐的损失,唐代诗坛就此痛失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6、千古绝唱,黄金铸子昂

在陈子昂死后,他的好友卢藏用整理了陈子昂残存的文稿,并且一直抚养照顾陈家幼小的儿女长大成人。有友如此,夫复何求?这也从侧面说明,陈子昂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他替好友乔知之的死感到不平,宁愿放弃仕途回乡归隐,所以,在他死后,同样也有至交知己愿意费心照顾他的遗孤。

陈子昂一辈子都没有穿过红袍,最高的官职就是右拾遗,所以也称陈拾遗,这点倒和诗圣杜甫一样。

陈子昂简介

若干年后,杜甫来到四川,慕名走访了陈子昂的故居,写下了这首《陈拾遗故宅》缅怀昔日的这位诗坛前辈:

……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诗圣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经过“初唐四杰”等诗人的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开始出现,陈子昂恰逢其时地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创作,他的《感遇诗》系列篇,很好地体现了他所提倡的诗歌创作的革新精神,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指明了方向。

一代文宗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更是对陈子昂不吝赞美之词: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同样也比较中肯地评价了陈子昂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最后,以明末清初一个叫黄周星的文人的评论为这位英年早逝的“诗骨”的一生来做个总结:“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纵观陈子昂的一生,的确是可歌可泣的一生。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