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善周字手抄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顾雨婷 共享联盟·嘉善 郦慧佳 制图 通讯员 宋依依

人问嘉善如何?俗语有言:地嘉人善。

水乡嘉善,拥有水的灵性,人文的渊薮,也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2012年起,嘉善县制定出台《深入开展“弘扬善文化 建设新家园”主题实践活动行动计划》,开启了“善文化”人文品牌建设之路。砥砺十载,“善文化”历久弥香。而今,一年一度的善文化节,又开幕了。

11月3日,第六届中国嘉善·善文化节开幕,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座善城,关于“善文化”的讨论继续。

一、“善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何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善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文化,倡导一种思想观念,代表了一种人文精神,也明确了一些道德规范,既符合时代要求的继承创新,也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

“嘉善”一词,始见于《论语·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的语录。其大意是: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而“嘉善”成为县名则是在明宣德五年(1430年),距今已有583年。

嘉善图书馆、博物馆新馆

“嘉善”一词,与当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和固有的传统美德暗合,并逐渐发展而形成了在吴越交界地区独特的一种文化,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嘉善的“善文化”,它穿越时空,极具普适意义。

“善文化”生长在嘉善的历史文脉中。无论是吴越争霸时的伍子胥,还是元代隐居乡野的吴镇;无论是“善学”鼻祖袁黄,还是慷慨赴死的魏大中,都给嘉善留下了抱朴守正、忠孝仁爱、追求卓越、勇毅刚正的“大善”基因。

可以说,“善文化”是一种富有地方历史文化和县域特性的稳定文化形态,是一种地方人文价值与价值观。

嘉善的“善文化”,到了天津宝坻和江苏吴江,又变成了“善德文化”。虽有一字之差,但思想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善指意动,德更偏向于行为,以示遵行正道之意。大道至简,无论是“善文化”,还是“善德文化”,都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周善

在这里,还有一个人不能略过。历史上,嘉善魏塘曾走出过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善人袁黄,作为明朝中晚期的一位思想家,其所著的《了凡四训》劝人向善行善,他也成了嘉善历史上首位“善”理论的诠释者。

善文化系列丛书

嘉善人对于“善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累代不辍。如袁黄,从他曾祖袁颢起,其祖父袁祥和父亲袁仁,再延续到他儿子袁俨,一家五代都不遗余力地行善。又如丁宾和魏大中,家族中人他们行善著书,试图构建以“善”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立志要让“善”的薪火,一代一代往下传。

二、“善”指向一个选择

众所周知,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曾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知与行从来密不可分。放在“善文化”中,亦是如此。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如果说,袁黄的身体力行和劝善行为更多关注的是精神层面,对善的含义、明辨善恶的标准、行善的道理和方法进行了阐述,那么,嘉善历史上另一位善人,则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管理层面,身体力行地致力于社会的治理、对贫者的赈济运动,对社会的稳定和道德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陈龙正。

嘉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杨庙小学

1632年,陈龙正发起成立了中国慈善组织雏形——嘉善同善会,以赈贫助善。陈龙正将个人的善行加以组织化与制度化,“同善会”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讲,时间定在二、五、八、十一月的十五日。每一次,他都会鼓励会员捐助,助人践善。同善会的精神,也借着陈龙正出色的工作和积极的推广,风行当时的中国,甚至传播到西方世界。

身处新时代,嘉善如何进一步弘扬传承“善文化”基因?如何挖掘出“善文化”的善根善缘善举,让择善成为一种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使善文化更广泛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事实上,这几年,嘉善一直在积极探索尝试。

如以“满城荡漾善文化”为主题,嘉善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嘉善·善文化节”,突出乡镇特色,嘉善又打造了了凡·善文化节、江南窑文化节、渔文化节等系列特色品牌,形成“一镇一品”系列节庆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活动3万余场次。

又如雕琢“善”的理论,嘉善连续多年推进了凡善学思想的文献整理,编写出版嘉善地方名人文化乡土教材《了凡及其善学思想二十六讲》,汇编整理《丁宾传》等善学人物丛书。同时,还出版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善》书籍,深入构建“善源、善政、善育、善风、善行、善商、善居”的“善文化”理论体系。

汉服文化周拍友晓雪摄

嘉善还尝试让“善文化”走出去。嘉善先后举办了“善文化”高端论坛、“慈善孝贤”暨了凡善学思想研讨会、“嘉善宝坻吴江”三地了凡善学思想论坛等,邀请全国各地专家研究探讨“善文化”内涵外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扩大“善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在去年的善文化节上,嘉善创新发布首期“善文化”指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分三个层级对县域文化、文明生态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5+15+49”完整科学的指标指数体系。历年来,嘉善把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为一项惠民生、促发展、开新局、展形象的重要工程。

“善文化”指数总分1000分,2022年度得分916.97分,处于优秀水平。在今年发布的“善文化”指数中,我们能看到多个指标呈现出“地嘉人善”的美好风貌。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达94.66%、文明出行率达99.01%、新居民归属感达98.5%,先进典型数从2012年的31人增加到2021年的110人,慈善捐款金额也从2012年的1344.95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3083.37万元。

三、“善”归于一种境界

孟子言道“人性本善”。善念,让人在信奉中坚持,尽管人性复杂,但善良却是可以用一辈子去坚持的一件事。

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幸福广场拍友沈海铭摄

善举,在嘉善民间从未中断。家住嘉善县天凝镇宏杨村的九旬老人陈阿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以前我家里缺粮,大队给我们点碎米,村里人给些衣服和粮食。”是他人的援助,让陈阿条一点点渡过了难关。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日子逐渐红火起来,陈阿条却老觉得亏欠着村民,村里有人因病致贫,她难受;邻居孩子没钱读书,她着急。从2003年开始,陈阿条每年向村里捐款用于贫困助学,自己则省吃俭用,近20年来累计捐出爱心款近40万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善”是一种境界,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我们身怀一颗善良的心,善待生命中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会达到这种境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映照在“善文化”上,更是如此。

周善

姚庄镇体育馆拍友陆燕涛摄

在嘉善,好人、好事随处可见。嘉善县干窑镇商户徐萍,连续9个盛夏为路人免费供应自制凉茶,20多年诚信经营食品店,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购送货上门,被村民称为“万能店小妹”;58岁的嘉善县西塘镇翠南新村村民寒冬跳水,勇救八旬老翁;嘉善新居民李云组建起嘉善全县首个新居民艺术团,免费为各镇(街道)的敬老院巡回义演,足迹遍布嘉兴市五县两区,义演场次超过百场……倡导以善为美,嘉善自2008年来已连续九届开展感动嘉善十大善人善事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截至目前,涌现了中国好人11例,浙江好人34例,市级道德模范10例,县级道德模范62例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家庭”等各行业“最美”500多例。

随着好人好事的不断涌现,“满城荡漾善文化”已成为嘉善社会文化氛围的最真实写照,“善文化”已然深植于嘉善人心中,形成了价值认同,引领着“善的行动”遍地开花。以“善”惠民,“文明实践、志愿善城”的理念深入人心。嘉善持续做大做强志愿品牌,积极培育“救在身边”“善阿姨”等12个志愿服务品牌,每年公开征集10个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日”“文明劝导日”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有时间就去做志愿者”成为嘉善人的新时尚。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12.8万人,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5小时以上。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街道)毛家社区文化礼堂

为吸引更多群众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嘉善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志愿浙江”延伸应用场景——“志礼嘉”时间银行平台,让每位志愿者线上数字兑换、线下就近就便的享受礼遇关爱,眼下,该平台已被纳入“志愿浙江”重点应用专区。

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善行在嘉善成为一种时尚。让好人有好报,嘉善专门成立了嘉善“了凡善基金”,出台《了凡善基金管理办法》、《嘉善县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用四章22条内容对道德模范享受的政治和社会礼遇,做了明确的规定。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感动一座城。在“满城荡漾善文化”的嘉善,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好人,更多的好事,将会带给我们感动。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