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封清凝徐归远小说免费)


话说安禄山铁蹄长驱南下,向唐朝的两京洛阳、长安气势汹汹地杀来。只是由于天下承平已久,到处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和气生财样,故此时的打仗简直就是另一套陌生词典里的生僻字,所以说太平盛世也得强调或灌输点国防知识,居安思危也。

其时,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大家都忙着吟诗作乐,热衷于免费旅游幸福得麻痹的样子,而且军队大部分被李隆基派往边境驻扎(边疆烽火倒是常常燃烧),为他打天下邀边功,以致老百姓都不识兵革知识,面对叛军气势汹汹的铁蹄滚滚而来,长刀短枪的凶恶样,慌乱起来也只能争当范跑跑,无目的地撒腿狂奔,像一大群被恶狼追赶的乱成一团的绵羊。

最要命的是,李隆基平时只知吹拉弹唱话酒事,内部防务却很空虚,简直就是大唱“空城计”,不知是他疏忽大意还是故意为之,反正很多郡县无兵可用(不仅野战军没有,估计连武警部队也没有,有个把城管吧),一听到战事也毫无应变准备和抵御能力。

平时喝花酒、说花话还有一手的地方官吏,一听到叛军将至,不仅不能组织有力抵抗,还吓得六神无主魂飞魄散,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降,总之是望风瓦解兵败如山倒,也就是说老安的“虎狼之师”几乎没有遇到一点像样的抵抗,简直就是卤水点豆腐,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样子,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事情还不仅如此的坏,没有遇到有效抵抗的老安进兵特别神速,至十二月三日就已经抵达河南道灵昌郡(今河南滑县)的黄河北岸。第二天,过了冰冻的黄河,进入河南道境内,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

而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消息初传长安时,正在“酒池肉林”里快活,不知天下形势如何的李隆基,还以为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学古人“烽火戏天子”也,于是当作谣言处理,甚至出面辟谣也懒,因为从来没怀疑比自己儿子还孝顺的老安会反他,然后继续和生死相随的亲密爱人杨贵妃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当确知老安已向南进军而不是空穴来风时,才大惊失色继而不知所措,先是像无头苍蝇团团转,然后在有识之士的督促建议下才匆忙部署军队平叛,那种窝囊憋气估计也只有李隆基本人才知道有多难受了。

反正,病急乱投医的李隆基先命特进毕思琛赴东都,金吾将军程千里赴河东,各自募兵数万人抵抗叛军;然后又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赴东都招兵买马,保卫洛阳。等紧急部署缓过气之后,李隆基才腾出手来收拾老安在京师的家人,报仇雪恨式地杀了老安长子安庆宗,还罢免了老安亲戚安思顺朔方节度使之职,并命李隆基第六子荣王李琬、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正、副元帅,统领数万兵马出潼关东征,还在各地新设节度使、防御使,重组皇家军队班底防御叛军,军政大换血是也。

然而,这却导致了大唐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双双被杀,血溅当场,历史现场惊心动魄的一幕啊。

那么,这两个大唐名将是因何被李隆基下令处死的呢?

封常清

以下我们引用《旧唐书·封常清传》作结:十四载,入朝,十一月,谒玄宗于华清宫。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其日,常清乘驿赴东京召募,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逆战,杀贼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与争锋,仙芝遂退守潼关。

根据以上史料所载,即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当时的情形是:一边是凶狠无比的战乱,一边是朝中既无士兵又无良将,这些人几乎全都被派到边境地区去立边功了。刚好入朝汇报工作会晤最高领导人的老封曾是威镇敌胆的悍将,立马也把谋略过人的封常清当作对付老安的最后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问老封有何妙计能安天下。

于是渴望战斗的老封说了以上那番慷慨激昂的话。他说虽然安禄山来势汹汹,我军又久疏战阵,形势非常不利,不过安禄山是犯上作乱不得人心,邪不能胜正也。如果天子信得过我,让我等赴东都开仓赈民招兵买马,大军一到,立马可取安逆贼的首级,云云。

老封这话当然有点吹牛皮的成份,不过却对当时一片人心惶惶的朝野,有很大的安抚镇定作用,这牛也不算是白吹了。以老封那种足智多谋的儒将风范,他当然知道稳定朝中情绪特别是鼓舞天子奋起抗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故意用夸大其词的说法对天子讲了那些漂亮话,这也可谓是对症下药。

果然当时也吓得六神无主的李隆基一听到打仗蛮有一套的“智多星”老封的说辞,立马像打了安痛定或吃了镇静药一样平静下来,不再心慌意乱,喜不自胜的皇上也于第二日就任命老封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取代老安的职位,开始改变了战乱之初的“无头苍蝇”般的一边倒慌乱态势,从而能比较从容地调兵遣将,唐朝长达八年的平叛战争也由此开始。

所以说吹牛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尤其是那种鼓舞人心的大话,有时候不叫吹牛而是自信,看是什么效果了。在这方面来说,老封可以说是卡耐基式的“激励大师”也!

要不是后来昏君李隆基的一系列违反常识的低级军事指挥错误,即使克敌不是指日可待,至少也不用“八年抗战”那么惨烈,天要亡盛世唐朝,一切时也命也。

封常清

十一月十七日,封常清走马上任受命于危难之间,他立即动身到东都洛阳招募新军抵御叛军。封常清心急火燎地奔赴洛阳,并在10日之内招募到新兵6万人,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美中不足的是,老封所招募到的新兵都是没有军事素质的散兵游勇,市井之流,未经任何军事训练,所以也特没战斗力,连军人最基本的ABC都不懂,等于是一群乌合之众,如何指挥这帮“流寇式”兵士对抗老安的精锐之师确实是大伤脑筋也。

迫不得已,封常清下令砍断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军迅速从北面攻陷洛阳,固守东都。

十二月初二,老安大军迅速渡过了黄河。时任平原太守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早在安禄山叛乱发动之前,就已看出了老安的心怀不轨,并未雨绸缪做好了战备工作,以便抗敌,大唐牛人就是多。

搞阴谋诡计能力畸形发达的安禄山,当然看不出书生气十足的颜真卿会有如此的远大目光,真正的有识之士啊,当然也不会怀疑他。老安起兵反唐后,还煞有介事地发公文让颜真卿率领平原和博平二郡的7000兵士守卫黄河渡口,以为老颜是自己人呢!可惜老安看走了眼,得知老安起事后,精忠报国的老颜立马派平原司兵李平抄小路把叛乱消息报告给唐廷,让天子有所防备。当时刚刚履新的封常清看过密信后,也回信让颜真卿坚守黄河渡口,颜真卿见信便通知诸郡,不久便正式起兵讨伐安禄山。

十二月初六,安禄山指挥叛军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是一个刚上任不几天的超级“菜鸟”(军政大换班也),而他的手下将士,也全都是未经沙场操练没有打仗经验的“嫩鸟”,一听到叛军杀气腾腾的号角鼓噪之声,个个吓得“授甲不得,气已夺矣”,哭爹喊妈屁滚尿流的可笑样,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根本不是打仗的好把式。所以久经沙场如狼似虎的安史叛军一到,不用打上一回合唐军立马土崩瓦解作鸟兽散,“菜鸟”张介然被俘,后被杀害,光荣殉国,而兵士降者近万人。

据资料显示,安禄山之所以丧心病狂干掉河南的最高长官,是因为见到河南道满大街张贴悬赏老安人头的榜文,多少大洋买一人头什么的,这个我们当然是司空见惯也,最令老安受到刺激成“失心疯”的是,他听说宝贝长子安庆宗被狗天子泄愤而被残杀了,“革命”的代价原来就是亲人的宝贵生命,于是强忍巨大悲痛的老安也以牙还牙进行了泯灭人性的血腥报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于是倒霉的“菜鸟”张介然及上万降卒接连倒在血泊之中,血流成河啊,都成了杀人狂魔老安屠刀下的新鬼,他也算是大大出了一口恶气也。

然后,安禄山乘胜进击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太守崔无波登城拒战,守城兵士一听见鼓角声,又克隆了一次陈留故事,“纷纷自坠如雨,尽为贼所虏。”简直就是风吹柳絮摧枯拉朽那么神奇。

然后,踌躇满志的安禄山令其部将武令砌留守荥阳,又乘胜命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等骁将为开路先锋,以闪电战术进袭洛阳,希特勒进攻苏联都没有那么快。

当时叛军迅速推进到罂子谷,张牙舞爪兵锋甚盛,史曰“凶威转炽”,前锋还抵达了葵园。封常清率骁骑和叛军进行遭遇战,即杀数百人,大大挫伤了叛军的锐气,可谓是初战告捷。

不过这种胜利态势并不能维持太久,就像好赌之人进了澳门葡京赌场尝到甜头之后,立马被巨大的老虎机吃得只剩下内裤的狼狈样,当叛军主力赶到后,以杂牌军对抗野战军的老封也只能连战连败,连同生命一起“退休”。

尽管封常清身经百战,为当时名震四方的大将,还足智多谋有着丰富的阵前作战经验,但他的部下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乌合之众,甚至比有训练的民兵还不如,估计连瞄准都没有学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而老安的叛军却是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战场上摸爬滚打专吃“打仗饭”的亡命之徒,史称“禄山精兵,天下莫及”。特别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叛军前锋部队,多是骁勇善战的精锐骑兵,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还没等唐军列好阵势,早已被如狼似虎的叛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立马溃不成军,哪里抵挡得了敌军的火力交叉网,也只能作鸟兽散了,败得一塌糊涂的那种。

无奈,曾把胡人打得屁滚尿流的封常清只好收拾残部,想拒守洛阳葵园,还是顶不住叛军铁蹄的疯狂践踏,又败一仗。然后老封退兵到洛阳上东门内与叛军激战,由于双方力量非常悬殊,战败始终是当时唐军的宿命,主旋律的东西也。

十二月十二日,“常败将军 ”封常清终于没有创造奇迹,还跌入了万劫不复的人生深渊之中,恶梦由此开始,因为叛军最终攻陷了东都洛阳,叛军从四门入城,鼓角震天啊。这是叛军的第一个大胜仗,兴奋不已的老安HIGH到极点,作为最高奖赏,他纵兵大肆烧杀抢掠,金银财宝和美女悉数落入叛军手中,处心积虑十年备战,我老安终于等到了快意恩仇的这一天了,狗天子你就等着发抖吧。

总之,伴随着老安的从胜利走向胜利,封常清的最后军事指挥生涯也总是和战败两字连在一起,如恶梦一样挥之不去,英雄末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好比“体操王子”李宁最后“兵败汉城”从鞍马上掉下来那么狼狈,也只能解释为“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样好”的宿命了。一败再败的老封率残兵败将与叛军转战于都亭驿,又败走宣阳门,最后只好推倒禁苑的西墙向西撤走,战略性撤退是也。

反正,有点兵败如山倒况味的唐军,最后也只能且败且走,毫无还手之力,为了阻止叛军迅速追击,也只能于途中消极地“伐大木塞道以殿”,倒树以碍之,让叛军减缓行军速度。然后渡过谷水,西奔至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正好遇到以前的老上级高仙芝,高仙芝也是以平叛副元帅之职前来陕郡平叛,“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两个非常务实的将领最后真诚地交换了意见,老封也具实说出了敌情,鉴于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估计也很难与老安争一日之长短,所以很会打仗的名将高仙芝也从谏如流,听从了老封的建议,退守潼关,准备和老安打持久战。

总之,经此一役,以前曾忠心耿耿献计阻止老安以献马之名搞突然袭击的河南尹达奚珣为了保命只好变节投降安禄山,不过老安倒是没有如何炮制这个曾“阴”过自己的人,还给他当了左相,蛮“爱才”也,最后被唐廷斩首了。

当然,也有铁骨铮铮的大唐名士以身殉国,留守李橙、御史中丞卢奕、采访使判官蒋清,全都宁死不屈而被杀,壮烈牺牲了。

其实,在封常清动身去洛阳招募新兵之后,李隆基也立即电召朔方、河西、陇右等节度使的大部分兵力内附勤王,参与平叛,连京城都岌岌可危了,哪还有精力和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的控制权,保卫帝座才是当务之急也。

国难思良将啊,于是兵败怛罗斯后时任右金吾大将军的高仙芝,被李隆基起用为平叛副元帅。除了在长安募兵,李隆基还把在京的边兵及飞骑、彍骑部队集中起来,大约5万人交由高仙芝统领抵御叛军(其实当时高仙芝手下的兵士质量也不比老封强多少,也多是没有作战经验的市井子弟,打架斗殴可能就会一点点),不过可能是最受天子宠幸的老安反叛的“骨牌效应”吧,反正李隆基却不大放心高仙芝的样子,另外任命宦官边令诚为监军(这也开创了唐朝宦官监军的先河,为以后宦官夺取军队控制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屯兵陕郡。

封常清被叛军打得落花流水率残部退回陕郡时,据说贪生怕死的陕郡太守窦廷芝早已弃城逃往河东,城中老百姓也都四处逃窜,等于是一座空城。

于是封常清向驻守陕郡的高仙芝说:“常清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居潼关以拒之。”也就是前文提过的老封劝高仙芝退兵之古文版,这两个战场上的最佳拍档当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老封绝对不会夸大军情的,于是接纳了他的意见,率军退守潼关。

高仙芝退到潼关之后,安禄山得力部将崔乾佑旋即率叛军赶到,险啊,险过鬼剃头,好在当时唐军已经完成战备据险死守,叛军一时不能攻下,一点便宜也占不到,只好退回陕郡,老封果然足智多谋。之后,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等郡都被攻陷降于安禄山,山河破碎易色矣。

此时,李隆基所征调的朔方、河西、陇右诸镇正规军还奔跑在途中,尚未抵达长安勤王,关中震动,一片慌乱。幸亏“小富即安”的老安,革命尚未成功就转做天子梦,攻下东都洛阳后立马忙着帝业,放缓了进攻唐军的速度,没有大志的小犬戎是也,不说也罢。加上军事天才高仙芝、封常清高瞻远瞩及时地退守潼关,扼守住长安的东大门,作好战略性防备,天然屏帐也,也最终遏制了叛军的锐不可当的攻势,争取了一点喘息的机会,也一改了战争之初兵败如山倒的被动挨打局面,关中军民的慌乱之情也得到了大大缓解。

如果按照高仙芝和封常清等军事达人的高超指挥艺术,有条不紊地进行平叛工作的话,用不了多久基本就可以扭转唐军的一边倒颓势,即使是不能进行战略性反攻,至少也能进入到战争的相持胶着阶段,不让老安那么舒服地攻入京城,然后在援军到达之后,再进行战略大反攻。最可惜的是,当初还冲动地想带兵御驾亲征安禄山的李隆基,最后又不明就里、糊里糊涂地听信宦官边令诚公报私仇式的撺掇,冲动地把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两员大将干净利落地干掉,等于是“自毁长城”,呜呼哀哉!

其时,李隆基听说封常清兵败如山倒,一怒之下立马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让他以白衣之身在高仙芝军中效力,戴罪立功的样子,高仙芝当然知道老拍档是有料之人,即使战败也是非战之罪,于是让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成为自己的左右手,继续重用,也有效地守住了潼关,先稳定了京城形势。

可惜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情坏就坏在君侧人物的使横手上。

正当高仙芝率军东征时,只会捣乱的宦官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甚至还公开索贿,足智多谋的高仙芝当然心中有数,并不听从边令诚指手划脚瞎指挥,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逊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何况唐军那时的情况又不容乐观,所以也只能当老边是透明的,论打仗你个小阉人懂个鸟,一边凉快去吧。这使边令诚恼羞成怒还怀恨在心,老是想找碴儿在昏君那里参高仙芝一本,出口恶气。

及至高仙芝听从老封的意见弃陕郡退守潼关后,边令诚不管这是不是战争需要,立马找到了把高仙芝置于死地的口实,趁入朝奏事之机,向偏听偏信的李隆基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自作主张弃地败退之事,阴阳怪气地说:“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当时已经被安禄山气得不能正常思维的李隆基没做深入调查便听信了边令诚的不实之辞,弃地几百里不算,居然还敢克扣军饷,发国难财啊,高仙芝也忒是太可恶了,这不是死有余辜吗?于是立马暴跳如雷,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派边令诚赴军中对高仙芝与封常清斩立决,连审判也免了,有魄力也。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高仙芝和封常清屈辱地人间谢幕,终于大唐的另一名将哥舒翰,又被李隆基救急般地推到了前台,因为其时昏君手中能独当一面的悍将也不多了,谁叫他那么冲动不分青红皂白,把最有可能把老安挡在长安之外,让他不用狼狈逃亡蜀地的高仙芝和封常清给开除地球籍了呢?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