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响堂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第17卷 第 1期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t5年 1月V01.I7 No.1JOURNALOFHUANGHES&TUNIVERSITYJan.20l5响堂 山石窟研究概述于亚龙(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摘 要: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开凿于北朝时期,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 目前,响堂山石窟 已渐渐为研究者所重视 ,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对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及分期、响堂山刻经、响堂山石窟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关概述 .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关 键 词 :响堂 山;石窟 ;研究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5424(2015)Ol~088--0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同中国文化融合的关键描述,使 国内外学术界重新认识了响堂山石窟。 时期。南朝佛教偏重义理,北朝佛教则偏重实践,因1936年,13本学者长广敏雄和水野清一调查了响堂 此在北方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石窟建筑。比较著名的山石窟,发表 了 《河南武 安河北磁 县响堂 山石 有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 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窟——河北河南境 内北齐时代的石窟寺院》调查报 等,此外还有一些不是特别有名但在 中国佛教史上告,后该书简称 《响堂山石窟》。

1936年,中国营造 有相当地位的石窟,如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学社刘敦桢先生等调查南北响堂山石窟,重点介绍 于今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分为南响堂山石窟 (亦了常乐寺遗址其时所存 的砖塔情况。下面详细介绍 名滏山石窟)、北响堂山石窟 (亦名鼓山石窟)。两关于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及分期的研究情况。 石窟均开凿于北齐年间,其中东魏时期权臣高欢在1.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 鼓山建设伽蓝,其子高洋代魏建齐在鼓山开凿的石南响堂山石窟开凿于北齐时期有现存的隋代碑 窟,即如今的北响堂山石窟。南响堂山石窟则 由北刻为证,所以没有太大争议。北响堂山石窟开凿于 齐沙门慧义倡首。响堂山石窟的造像题材丰富,保何时前文已经提到,但是就开凿年代这一问题尚有 存有相当数量北朝刻经,为研究北朝特别是北齐时争论。赵立春在 《从文献资料论响堂山石窟的开凿 期的佛教发展史及石窟、造像艺术等方面提供了优年代》一文中指出:“1.石窟(指北响堂石窟)建造的 质的第一手材料。上限应在东魏天平元年 (534年),至迟在东魏武定目前,关于响堂山石窟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如五年(547年),石窟已基本建成 。2.北齐天保初期, 在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及分期方面、关于响堂山石北响堂石窟已成为邺下较大的一所官寺。

天保三年 窟刻经方面,以及响堂山石窟艺术方面等。本文拟(552年)著名禅师僧稠担任石窟寺寺主,这时石窟 对这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 ,以期为今后 的研成为禅僧活动的重要场所,至北齐末佛事活动更甚 。 究者提供些许参考 。3.石窟的营造与高欢、高澄、高洋父子有直接的关一 、 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及分期系,最初 的寓意可能为高欢的陵葬。4.从道宣所记关于响堂山石窟 的研究 20世纪初 已经展开。‘自神武迁邺之后,因山上下并建伽蓝,或樵采陵 1914年,顾燮光调查了:ILDP]堂山石窟。他在调查记夷,或工匠穷凿 ’可以看出,此时意作高欢 陵‘夷’的 录中记录了北响堂三大石窟,在其著作 《河朔访古洞穴 已经或基本成型,而 工‘匠穷凿 ’的可能是石窟 新录》中也讲到了响堂山石窟。Et本学者常监大定(陵夷)内的细部雕刻或其它 (第二期?)石窟。”_lj 和关野贞是最早来到响堂山石窟进行考察的外国学刘东光在其文 《试论北响堂石窟的凿建年代及性 者。他们于 1922年对南北响堂山石窟进行了调查, 质》中认为:“高洋所营的北响堂三窟是高氏以佛教 在 《支那佛教的研究》一书中对响堂山石窟进行了转轮王身份建的转轮王灵塔,其意义在于表现其收稿 日期 :2014—10—28作者简介 :于亚龙 (1989一),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佛教。

于亚龙 :响堂山石窟研 究概述89 世‘祚轮王之贵’的地位。位于邺西的高欢平陵,高统治者毁佛 ,以及当时末法思想的流行,并未谈论更 澄峻成陵,高洋武宁陵,为三帝以世俗帝王身份人墓为深刻的时代背景 ]。此外,关于某些刻经刊刻年 的帝陵。因此,尽管北响堂三窟与邺西帝陵相比,应代 的确定,文章也是给出比较模糊的结论。如南响 视为其出于实施佛教政治的 目的所营造的象征性陵堂山石窟第四窟的刻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 墓 。但是,作为以两种不同身份营造 的两种不同性门品》,学者李裕群认为 “刻经分布于左右前二壁上 质 的墓 葬,其 间显然不 存在所 谓 虚葬、实 葬 的部,下部雕刻造像,估计四窟造像与刻经也是同时考 问题。’’[虑的”E5~454,刻经应当刻于北齐(南响堂山石窟开凿2.响堂山石窟开凿分期于北齐天统元年)。赵立春在文章中指出:“第四窟关于响堂山石窟开凿的分期,学者也有不同看内所刻的 《观世音菩萨普 门品》中还有一个奇怪的 法。赵立春在 《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一文中认现象,即刻经 中所有的 世‘’字书写均不完整,缺少 为,北齐响堂山石窟第一期开凿于东魏晚期,第二期第四笔的横划,‘民’字也缺少末划。

对这种现象不 为北齐天统 四年 (568)之前,第三期在天统元年应该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偶然,显然它是有其特殊的 (565)至建德元年 (577),而到了北齐之后 的历史背景的,有人怀疑这种特殊 的背景就是对李世 隋,响堂山依然有一些窟龛被开凿。刘东光在 《响民的避讳,依此推测刻经的年代可能为初唐时期。” 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一文中对响堂山石窟笔者仔细查看过第四窟的刻经录文及拓片,发现该 历代窟龛的开凿也做 了分期。同赵立春不同的是, 刻经根本就没有出现 “民”字,由此笔者对该经为唐 刘东光认为北响堂山石窟开凿始于文宣帝高洋,而代所刻表示怀疑。 并非开始于东魏晚期 。北响堂山石窟的开凿时间及除去赵立春之外,唐仲明也对响堂山的刻经进 分期笔者更倾向于刘东光的论述,但也并非完全同行了相关讨论。在 《响堂山石窟诸问题再探》一文 意 ,相关异同笔者将另撰文进行讨论 。中,他对南响堂山石窟的刻经 以及北响堂山石窟唐二、响堂山石窟的刻经邕的刻经进行了论述。其文章的第一部分讨论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关南响堂山石窟的1、2窟。在这一部分,唐仲明通过 键时期,作为佛教教义的载体,佛经当然受到了相当石窟刻像的布局并结合经文论证,认为在石窟开凿 的重视。

当时,佛教虽不如隋唐繁盛 ,但经过一些中设计之初 ,刻经就在计划之内 6_加,所 以1、2窟 内的 外僧人的努力,大部分佛经 已被翻译成汉文并在南经文当为北齐所刻。在第 2窟 内还出现了 “昭玄沙 北流行,比较著名的译经僧人有南朝 的求那跋陀罗、 门统定禅师造佛六十驱”的造像题记。南响堂石窟 后秦的鸠摩罗什等。另外,受末法思想以及北魏太开凿发起者为灵化寺慧义,这在 《响堂山石窟碑刻 武帝和之后北周武帝灭佛行为的影响,摩崖刻经成题记总录》一书所录的碑刻已有明示 。 “定禅师”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方式。北齐时期,从皇室到贵族 , 的出现,使得刻经者的推定显得困难起来。唐仲明 争相刻经,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刻经遗存 ,也为推测可能是出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第 1、2窟 我们研究当时的佛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响堂山石现存的迹象来看,都存在着与洞窟整体布局不相一 窟就是北齐众多刻经遗存 中的一个,其规模虽不是致的佛龛、造像与刻经现象。而这些后开龛像及刻 所有刻经中最大的,但也有其 自身的特点,值得详细经又都具有北齐的特征,因此,这两个窟存在着分阶 探究和思考。段,由不同施主供养的可能。

响堂山

而这种新施主的出现赵立春的 《响堂山石窟北朝刻经试论》对响堂有可能是由于开窟经费不足导致的。所谓高阿那肱 山石窟的刻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该文章较为广‘舍珍爱之财 ’,也许是指他一次性拿 出一定数量 全面地介绍了南、北响堂山刻经的分布概况及刻经的资金,用于开窟,随着石窟工程的进展,在施工过 内容,并结合有关碑记、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对刻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导致预算不足 ,被迫寻找新的 经的背景、年代及传播作了分析考证,还从书法艺术施主。而这些新的施主又借机在窟 内雕刻、刊造了 的角度论述了响堂山刻经的成就及其价值。总体来自己所信仰的佛像与佛经。”_6 这说明南响堂山石 看 ,赵立春这篇文章能够为研究者初步了解响堂山窟的刻经 比较复杂,尚不能确定确切的刻经者。 刻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但该文只是介绍性的马忠理先生 《邺都近邑北齐佛教刻经初探》一 研究,很多问题探讨得并不深刻。tL~tl关于响堂山文对响堂山刻经也有所述。马忠理先生的专业是田 刻经的背景,文章的论述重点集中于佛教信徒惧怕野考古,所 以对响堂山刻经的行数、字数以及字径均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有介绍,使得研究者对响堂山的刻经可以有一个直艺术的宝库响堂寺石窟》一文中对南北响堂山石窟 观的了解 。

关于刻经出现的原因,马忠理先生分为做 了介绍,并在文末对响堂山石窟的艺术和时代特 思想根源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在思想层面 ,马忠理点做了专门论述 :“北齐的石窟,属于北朝石窟艺术 先生依然强调了末法思想:“佛教刻经的出现,主要分期的第三期。石窟的形制、造像的形象 、面 目、服 是佛教 末‘法 ’思想的产物 。” 在社会原因方面,马饰、花纹等,已基本上完成了民族化的过程 。在雕刻 忠理先生主要是从宗教信仰对人们心理作用的角度艺术上,是上承北魏和东魏 的技艺,下启隋唐的新 来阐释的。除此之外,马忠理先生还对邺城附近刻风,并具有 自己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的特点。”“石窟 经的起源、北齐刻经的分期和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研形制方面响堂石窟 已发展为内部平面为方形,有的 究。如马忠理先生的论题所示,该文章是对北齐邺略呈 马‘蹄形 ’,特别是窟 内出现了三壁雕三个带宝 城佛教刻经整体的研究,所 以对响堂山石窟刻经的坛的佛龛新形式 。坛正面雕刻极生动的十神王像 , 研究不会过于侧重 ,但一些结论还是对我们研究响坛上雕宝座,座上雕佛像 。这与早期的云 冈石窟第 堂山石窟刻经具有参考价值。二十号窟等,主佛多为 席‘地而坐 ’的情况相 比,确李裕群先生的 《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也对响有高高在上的效果。

响堂山

” 堂山的刻经进行了探讨 。他将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分赵立春在 《响堂山北齐 “塔形窟龛”》和 《响堂山 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开窟之初并未考虑刻经的,如北北齐塔形窟述论》两篇文章中对响堂山独具特色的 响堂山石窟南洞唐邕的刻经,“南洞窟室前廊 内外“塔形窟龛”进行了相关论述 。在 《响堂山北齐塔形 壁及窟外右壁为北齐唐邕所刻完整经文。根据我们窟述论》一文中,赵立春首先介绍了塔形窟龛命名 观察到的某些迹象,认为刻经与最初 的洞窟设计没的由来 ,指出 “塔‘形窟 ’一词的最早提 出是在 1956 有联系”_5l4,李裕群先生称之为二型洞窟。另一种年。王去非先生在 《参观三处石窟笔记》一文中,提 如南响堂山石窟 1、2窟,李裕群先生认为在开凿之到响堂山 第‘三洞在第二洞上方,有阶梯可 以攀登, 初就有刻经计划 ,称一型洞窟。李裕群先生总结到: 整个外观作塔上的复钵形……与第二洞合成一个完 “二种类型刻经的 目的各不相 同。一型洞窟刻经主整的塔形 ……它的外形犹如第七洞壁面的塔形 要考虑了与造像题材的关系,以适合僧俗念诵、禅观完。’这段文字不仅校正了洞窟的编号 问题 ,而且 明 和理解佛教哲理 。

这与邺城佛教提倡念慧双举相适确提出了塔形窟(龛)的基本形状”l3l3。该文章后 应 。二型洞窟刻经则与北朝晚期末法思想密切相半部分,赵立春就北齐塔形窟龛的发展规律做 了研 关。尤其是唐邕刻经为了护持佛法,保存经像,以备究,并在文中强调塔形窟龛的设计与响堂山石窟作 法灭而刊刻的。”关于刻经的原因,李裕群先生同样为陵葬的 目的有着密切关系。刘东光在 《响堂山石 认 同当时 “末法”思想流行 :“如上所述 ,唐 邕、灵裕窟造像题材》中对响堂山石窟造像题材进行论述, 等刻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应是受当时末法思想影主要对响堂山造像题材中较为重要但缺乏深入探讨 响所致。尤其是唐 邕刻经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房的造像题材,如 “定光佛并三童子”“十六王子佛” 山云居寺静碗发愿刻一切经正是唐邕刻经的启发下“净土变相”“弥勒成佛经变相 ”“神王像 ”等几种造 产生的。”[5_另外,关于隋代的刻经,李裕群先生认像题材进行了探讨。袁虹的 《南响堂山石窟唐代小 为跟当时流行的三阶教有关系:“邺城地区隋代刻龛初探》主要是对某一具体朝代的佛龛进行研究, 经与三阶教关系甚密,是三阶教徒在该地区活动所与概述性研究有所不同。

响堂山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张林 反映的一个侧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堂、徐培兰的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 “大齐河清二三、响堂 山石窟艺术年”造像铭文及龛像》一文。聂书法的硕士论文 《响关于响堂山石窟艺术研究的相关文章相对较堂山佛教石窟装饰纹样 的分类研究》将响堂山石窟 少。1952年,祁英涛、罗哲文、里正调查了响堂山石的装饰纹样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其他纹样三大 窟。1955年4月到6月,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美术史类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响堂山石窟的忍冬纹、卷草 教研组调查了以北朝石窟造像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纹、莲花纹、树纹、龙纹、狮子纹等纹饰。该文总结了 出版了 《北朝石窟艺术》,对南响堂山石窟和北响堂响堂山石窟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并进一步分类归 山石窟的各个洞窟做了细致的描述,但该书未涉及纳,从而探究响堂山石窟上接云岗、龙 门石窟,下启 水浴寺石窟,偏重于美学角度,对响堂山石窟的装饰隋唐新风的历程 。此外,赵立春的 《响堂山石窟 纹样、雕刻描绘得较为详细。马忠理在 《北齐雕塑的编号说明及 内容简录》一文,对响堂山石窟的编于亚龙 :响堂山石窟研究概述 号进行了说明,是研究响堂山石窟基本知识普及的[2]刘东光.试论北响堂石窟的凿建年代及性质 [J].世界宗教研究,1997(4):76. 文章 。

[3]赵立春.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 [J].敦煌研究,1993(2).综上所述,响堂山石窟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小的[4]赵立春.响堂山石窟北朝刻经试论 [J].文物春秋,2003(4):36. 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 目前对于响堂山石窟[5]李裕群.邺城地区的石窟与刻经[J].考古学报,1997(4). 的研究多为一般介绍和微观研究 ,而专题性研究和[6]唐仲 明.响堂山问题再探 [C]//龙 门石窟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宏观研究较少;二是对响堂山石窟的创建、分期、断集 。2004. 代等 问题研究较多,而从美学、佛学、科学保护角度[7]张林堂,徐培兰.响堂山石窟碑刻题记总录 (2)[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2:42. 的研究甚少,有些领域仍是空 白;三是横 向研究不[8]马忠理.邺都近 邑北齐佛教刻经初探 [c]//中国北朝摩崖刻经 够 ,与其他石窟对比研究很少 。书学讨论会论文集,1991:153.[9]马忠理.北齐雕塑艺术的宝库响堂寺石窟 [J].河北学刊,1983[参考文献](5):159. [1]赵立春.从文献资料论响堂山石窟开凿的年代 [J].文物春秋,[10]聂书法.响堂山佛教石窟装饰纹样的分类研究[D].苏州:苏州 2002(2):3O.大学,2008.GeneralIntroduction abouttheResearchofXiangtangM ountainGrottoYuYalong(HistoryandCultureCollege,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City,HebeiProvince,050024)Abstract:XiangtangMountainGrotto,whichwasexcavated inthenorthern dynasty,liesin FengFengmining areainHebeiprovince.Itpossessesgreatvalueforresearch.NowadaysXiangtangMountainGrottohasbeen taken seriouslymoreandmorebyresearchers.andalsogetssomereserachachievements. isthesisintroducesgenerally theresearchachievementsaboutXiangtangMountainGrotto:theyearofitsexcavationanddifferentstages,inscrip· tions,grottoartetc,whichmayprovidesomereferenceofrthefutureresearch.Keywords:Xiangtangmountain;grotto;research[责任编辑 陶 谦]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