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响堂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1.I7No.1河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HUANGHES&TUNIVERSITY20t5河北师范大学史文化学院,河北家庄050024山石窟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开凿于北朝时期,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山石窟已渐渐为研重视,也有了一究成果。对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及分期堂山石窟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山;石窟;研究中图分类号:K879.2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5424(2015088--0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同中国文化融合的关键时期。南朝佛教偏重义理,北朝佛教则偏重实践此在北方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石窟建筑。比较著名的有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等,此外还有一些不是特别有名但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相当地位的石窟,如响堂山石窟山石窟位于今河北邯郸市峰峰矿中东魏时期权臣高欢在鼓山建设伽蓝,即如今的北响堂山石窟。南响堂山石窟则齐沙门慧义倡首。响堂山石窟的造像题材丰富存有相当数量北朝刻经,为研究北朝特别是北齐时期的佛教发展史及石窟、造像艺术等方面提供目前,关于响堂山石窟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在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及分期方面、关于响堂山石窟刻经方面,以及响堂山石窟艺术方面等。本文拟调查了:ILDP]堂山石录中记录了北响堂三大石窟,在其著作《河朔访古新录》中也讲到山石窟。

响堂山

Et本学者常监大定和关野贞是最早来到响堂山石窟进行考察国学者。他们1922年对南北响堂山石窟进行了调查在《支那佛教的研究》一书中对响堂山石窟进行河北河南境内北齐时代的石窟寺院》调查报,后该书简称《响堂山石窟》。1936,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等调查南北响堂山石窟,重点介绍了常乐寺遗址其时所存的砖塔情况。下面详细介绍关于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及分期的研究情况。1.响堂山石窟开凿年代南响堂山石窟开凿于北齐时期有现存的隋代碑何时前文已经提到,但是就开凿年代这一问题尚有争论。赵立春在《从文献资料论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一文中指出:“1.石窟(指北响堂石窟)建造的上限应东魏天平元年,石窟已基本建成。2.北齐天保初期北响堂石窟已成为邺下较大的一所官寺。天保三年(552著名禅师僧稠担任石窟寺寺主,这时石窟成为禅僧活动的重要场所,至北齐末佛事活动更甚3.石窟的营造与高欢,最初的寓意可能为高欢山上下并建伽蓝,或工匠穷凿’可以看出,此时意作高欢‘陵夷洞穴已经或基本成型‘工匠穷凿’的可能是石窟陵夷)内的细部雕刻或其它石窟。”_lj刘东光在其日期:201410—28作者简介:于亚龙,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佛教。

响堂山

,高洋武宁陵,为三帝以世俗帝王身份人墓的帝陵。因此视为其出于实施佛教政治的目的所营造的象征性陵。但是,作为以两种不同身份营造的两种不同性2.响堂山石窟开凿分期关于响堂山石窟开凿的分期,学者也有不齐塔形窟述论》一文,北齐响堂山石窟第一期开凿于东魏晚期,第二期为北齐,响堂山依然有一些窟龛被开凿。刘东光在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一文中对响堂山石窟历代窟龛的开凿也做了分期。同赵立春不并非开始于东魏晚期。北响堂山石窟的开凿时间及分期笔者更倾向于刘东光的论述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关键时期,作为佛教教义的载体,佛经当然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当时,佛教虽不如隋唐繁盛,但经过一些中外僧人的努力,大部分佛经已被翻译成汉文并在南北流行,比较著名的译经僧人有南朝法思想以及北魏太武帝和之后北周武帝灭佛行为响,摩崖刻经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方式。北齐时期,从皇室到贵族争相刻经,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刻经遗存我们研究当时的佛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响堂山石窟就是北齐众多刻经遗存中的一个,其规模虽不是所有刻经中最大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值得详细探究山石窟的刻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该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南布概况及刻经内容,并结合有关碑记、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经的背景、年代及传播作了分析考证,还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响堂山刻经的成就及其价值。

响堂山

总体来刻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很多问题探讨得并不深刻。tL~tl关于响堂刻经的背景,文章的论述重点集中于佛教信徒惧怕统治者毁佛,以及当时末法思想的流行,并未谈论更为深刻的时代背景。此外,关于某些刻经的确定,文章也是给出比较模糊的结论。如南,下部雕刻造像,估计四窟造像与刻经也是同时考虑的”E5~454,刻经应当刻于北齐(南响堂山石窟开凿于北齐天统元年)。赵立春在文章中指现象,即刻经中所有书写均不完整,缺少,‘民’字也缺少末划。对这种现象不应该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偶然,显然它是有其特历史背景民的避讳,依此推测刻经的年代可能为初唐时期。”笔者仔细查看过第的刻经录文及拓片,发现该刻经根本就没有出现“民”字,由此笔者对该经为唐代所刻表示怀疑。除去赵立春之外山石窟诸问题再响堂山石窟的刻经以及北响堂山石邕的刻经进行了论述。其文章的第一部分讨论窟。在这一部分,唐仲明通过石窟刻像的布局并结合经文论证,认为在石窟开凿设计之初,刻经就在计划之内”的造像题记。南响堂石窟开凿发起者为灵化寺慧义,这在《响堂山石窟碑刻题记总录》一书所录的碑刻已有明示。“定禅师”的出现,使得刻经者的推定显得困难起来推测可能是出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现存的迹象来看,都存在着与洞窟整体布局不致的佛龛、造像与刻经现象。

响堂山

而这些后开龛像及刻经又都具有北齐的特征,因此,这两个窟存在着分阶,由不同施主供养的可能。而这种新施主的出现有可能是由于开窟经费不足导致‘广舍珍爱之财’,也许是指他一次性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开窟,随着石窟工程的进展困难,导致预算不足,被迫寻找施主。而这些新的施主又借机在窟内雕刻自己所信仰的佛像与佛经。”_6这说明南响堂山石比较复杂,尚不能确定确切的刻经者。近邑北齐佛教刻经初探》一文对响堂山刻经也有所述。马忠理先生的专业是田野考古以对响堂山刻经的行数、字数以及字径均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有介绍,使得研究者对山的刻经可以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关于刻经出现的原因,马忠理先生分为先生依然强调了末法思想:“佛教刻经的出现,主要是佛教忠理先生主要是从宗教信仰对人们心理作用的角度来阐释的。除此之外,马忠理先生还对邺城附近刻经的起源、北齐刻经的分期和价值等问题进行的论题所示,该文章是对北齐邺城佛教刻经整体的研究堂山石窟刻经具有参考价值。李裕群先生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开窟之初并未考虑刻经的内外壁及窟外右壁为北齐唐邕所刻完整经文。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某些迹象,认为刻经与最初的洞窟设计没初就有刻经计划,称一型洞窟。李裕群先生总结到“二种类型刻经的目的各不相和理解佛教哲理。这与邺城佛教提倡念慧双举相适。二型洞窟刻经则与北朝 晚期 末法思想密切 。尤其是唐邕刻经为了护持佛法,保存经像 ,以备

响堂山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