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鲁肃(三国中鲁肃)


如果要谈三国时期东吴的战略家,那么,鲁肃实至名归,应当坐第一把交椅。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他胸怀宽广,目光远大,很有外交才能和政治远见,堪称三国时期一位深谋远虑、才华出众的战略家。

人们熟知隆中对策,感叹诸葛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但在孔明与刘备隆中对策的八年前,鲁肃就与小他10岁的吴主孙权对策,为孙权谋划夺取天下,鼎足江东,与曹操二分天下。可见其远见卓识!

鲁肃,三国时期吴国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继周瑜之后第二位东吴集团军事领导的核心人物。

三国杀鲁肃

鲁肃

《三国演义》把鲁肃塑造成一位反应迟钝、有点迂腐和愚笨的长者,夹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充当二人斗智的传话筒和穿针引线的工具,活像一个憨态可掬的“和事佬”。

这真是大大地冤杀了这位有胆有识,胸中有豪气的战略家了!

那么鲁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鲁肃生于富豪家庭,刚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爱读书,好骑射,智勇兼备。

鲁肃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看到官府的横征暴敛和战乱饥荒引起的民不聊生的惨象,他痛心疾首,积极寻求匡扶社稷、济世安民之策,于是,他不治家事,不断地仗义疏财,结交豪杰朋友。

对于穷苦老百姓,他乐善好施,散尽资财,扶危济困,在当地老百姓中深受赞誉,很有口碑。

他和周瑜的结交也被传为佳话。

鲁肃比周瑜大三岁。那时候年轻有为、资质风流的周郎任居巢县县令,因久闻鲁肃大名,有一次,因为缺粮,他就带着几百人去拜访鲁宅,并请求鲁肃家能提供一些钱粮,帮他渡过难关。豪爽好客的鲁肃当时就拉着周郎的手,领他去看自家的粮仓。原来,他家里有两粮仓米,每仓各有三千斛。

三国杀鲁肃

鲁肃笑着说,将军您需要粮食,就拉走一仓米吧。这样的大度与豪气,让见过大世面的周瑜也感到惊讶。周瑜这才相信,原来传言都是真的,看来,鲁子敬的气度真的是名不虚传。于是,从内心里就很敬佩鲁肃,并与他结为莫逆之交!

这就是鲁肃的豪气!

与孙权合榻对饮,抵足而眠就更是一段佳话了。

说起鲁肃的政治远见和谋略,那就不得不提他与孙权合榻对饮,抵足而眠的那个夜晚了。

那时候,东吴的第二位主公孙策刚刚去世,孙权成了接班人,成了东吴的第三任主公。

那时候孙权大约二十七八岁,四顾茫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心里的压力也很大。

就在这个时候,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于是孙权就在一个晚上,在自己官邸的某个密室里会见了鲁肃。

连孙权自己也感到意外,他和鲁肃简直是相见恨晚。无论是对当时时局的把握,还是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又或是对复兴汉室的判断,对曹魏的军事实力的评估,他们都是基本达成了共识。

三国杀鲁肃

就在他们二人对天下形势和时局的共同把握下,鲁肃为他谋划了夺取天下,建号称帝,与曹魏鼎足,二分天下的宏伟蓝图。

鲁肃的观点是:他认为在当时的现实背景下,汉室是不可复兴的,曹魏的势力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消灭,那么,孙权应该如何作为呢,要实现霸业,就要先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占据江南的领土,竟长江所极,与曹魏二分天下,建立高帝之业。

这一席话,说到孙权的心里去了,说得孙权忘记了睡眠。这一夜,他们一边畅谈天下,一边饮酒,后来,他们大概谈了很久很久,最后才抵足而眠。

由于对鲁子敬的敬服,以至于让孙权都忘记了等级门第和尊卑贵贱,竟然像弟兄们一样,和鲁肃抵足而眠!

说鲁肃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那也是名副其实的。

三国中著名的孙刘联盟统一战线的结成,也主要是鲁子敬的功劳。

这个事件太著名了,这里就不再详谈了。总之,鲁肃在曹操百万雄师压境的情况下,力排众议,说服吴侯孙权主战抗战,后来亲自到夏口,拜访刘备和诸葛亮,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抗击曹操,才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鲁子敬的外交奔走和深谋远虑的筹划,怎么会有周郎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呢?

因此可以说,赤壁之战的取胜,鲁子敬功不可没!

再来说说鲁肃的志向和幽默风趣的谈吐。

《三国志·鲁肃传》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可以看作鲁肃志存高远的政治理想,也可以看作鲁肃与孙权君臣之间的谈笑风生与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吧。

说的是在赤壁之战后,当鲁肃从战场上胜利凯旋,孙权带领一班文武大臣去迎接鲁肃。

当看到鲁肃的时候,孙权首先下马起身对他施礼,并笑着对他说,子敬,我这样屈尊扶鞍下马相迎,足以使你感到荣耀了吧?

没想到鲁肃答道,还不够啊!大家听了,都感到很震惊,心想这个鲁肃也太骄傲,太不像话了!后来就坐后,鲁肃缓缓举起马鞭说到,

臣希望主公能将威信和美德施予四海,统一天下,成就帝王大业。到那时候,主公您再用安车软轮来征召我鲁子敬,我就会感到荣耀了!

三国杀鲁肃

孙权听完鲁肃这一席话,不由得鼓掌大笑!

而刘备借荆州这件事。

荆州其实是鲁肃主张借给刘备的。

开始,孙权并不愿意,但鲁肃说服孙权后,孙权才勉强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就因为“借荆州”这件事,让鲁子敬这位战略家蒙受了大臣们的许多责难和诟病。

这件事说起来很复杂。演义故事和真实的历史是有很大差距的。俗语有云:

“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

”那么历史事实到底是怎么样呢?

要说清这件事,就得先从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家瓜分荆州说起。

赤壁之战后,原属于刘表的荆州七个郡,

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

,即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后在鲁肃的谋划下,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刘备

那么荆州的南郡到底该不该借给刘备呢?难道是鲁子敬很傻吗?

其实,根本不是!

鲁肃说服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出于三个战略目的:一是让刘备充当抗曹的前哨阵地;二是自己撤回兵力,缩短战线,保存实力。三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孙刘联盟的巩固和发展。

所以,深入探究的话,这件事更能显示鲁子敬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的眼光和胸怀!

据说,当曹操听到东吴将南郡借给了刘备,正在写信的他,吓得将笔都掉在了地上。曹操是老奸巨猾的阴谋家,连曹操都感到害怕和震惊的事情,那么一定是值得害怕和震惊的了!

因此,可见,借荆州这一决策的战略意义了!

那么荆州到底还了没有呢?历史上记载其实刘备最后是归还了!不仅归还了借来的一郡,还多归还了一个郡。

那时候,由于讨还荆州一事,导致孙刘之间剑拔弩张,最后鲁子敬单刀赴会,义正辞严地陈说了利害,以正义和豪气震慑了不可一世的傲慢的荆州之主关羽。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机。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刘备和曹操决战汉中的时候,刘备担心丢掉刚刚夺取的益州,便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不仅要消耗兵力,而且也不一定能取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多让出了一郡。

就这样,孙刘两家和平解决了“借荆州”的矛盾。至此,“借荆州”与“讨还荆州”一事得到圆满解决。这一年,刘备占领了汉中,自称汉中王。孙刘联盟暂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大概是天妒英才吧,鲁肃这样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却英年早逝,

他于建安二十二年病逝,享年46岁。

孙权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亲自主持葬礼仪式,就连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也渡江前来吊唁和祭奠他。

据说后来孙权称帝时,也没有忘记鲁肃,曾对大臣们说,鲁子敬多年前为我谋划的政治蓝图终于实现了,他真是太有远见卓识了啊!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