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药的正确熬法(怎样熬汤药才是正确的)


中药汤剂煎药方法浅析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中药汤剂被忽视,其辨证方法不容忽视。但中药的煎煮与中药的疗效息息相关, 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乎此”。可见, 为使中药汤剂发挥最大疗效, 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建立规范化的操作质量标准。本文就此作一浅析。1 易受水,易充传汤剂多由复方煎制而成的, 其药物成分相当复杂, 大体上有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 亦有易挥发的, 有久煎易破坏、分解、焦化的等等。为提高汤剂煎出量, 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 提高汤剂的质量, 确保疗效, 应视各种药物的不同性质, 在入煎时要分别对待。1.1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降低药物的毒性, 充分发挥疗效。1.1.1 先u后绿,先质量贝壳类、角甲类药物, 因质地坚硬,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鳖甲、水牛角等, 可打碎先煎30 min。1.1.2 有毒药物如乌头、商陆等, 要先煎1~2 h, 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某些植物药, 如天竺黄、藏青果、火麻仁只有先煎、久煎才有效。1.2 中草药汤剂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 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1) 气味芳香, 含挥发油多的药物, 如薄荷、豆蔻、砂仁等均应后下, 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 min入药即可。 (2) 不宜久煎的药物, 如钩藤、番泻叶等应后下。1.3 包宏观药物(1) 花粉类药物, 如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 如葶苈子、菟丝子;药物细粉, 如六一散、黛蛤散等均应包煎。这些药物容易浮于水面, 故须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入砂锅中同煎。 (2) 对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 如秫米、浮小麦、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 故需包煎。 (3) 对附绒毛药物, 如旋覆花等, 采取包煎, 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引起咳嗽。1.4 噪音中断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 黏性大, 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 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 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1.5 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 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1.6 溶解水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汤药的正确熬法

1.7 其他准备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 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1.8 果汁如鲜生地汁、梨汁、姜汁、竹沥等, 不宜入煎, 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1.9 热后药物的分解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 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甘遂粉等, 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1.10 药药疗效的判断为便于患者服用, 监制药物的毒性, 延长药物的疗效常用去滓加蜜煎。如个别患者服用乌头药物出现胃中不适的副反应时, 用去滓加蜜煎的方法, 常能消除这种副反应。2 给药原则2.1 给药员工的要求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 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还必须是身体健康, 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2.2 保持药物的生物活性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 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 因其受热均匀, 性质稳定, 煎汁浓, 质量高, 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 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 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 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 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产生毒性。

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 煎具的容量宜稍大, 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 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 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 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2.3 浸泡时间的选择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 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 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 在煎煮前必须浸泡, 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 细胞膨胀, 产生一定的渗透压, 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冬天若用20 ℃~30 ℃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 但不能用开水浸, 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 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 一般花、茎、全草为主的药材浸泡30 min, 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1 h。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有的患者以为中药很脏, 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 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 如滑石粉等, 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 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

汤药的正确熬法

因此煎煮前不要清洗, 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 影响中药疗效。2.4 不同剂量用药的药种煎药用水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但最好用凉开水, 因为现在的自来水经常要消毒, 含有一些化学成分, 也许会和药物发生反应。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 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 cm为度, 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加水量解表剂、一般药剂、滋补剂头煎400~600 ml、500~700 ml、700~900 ml, 二煎分别为280~300 ml、300~350 ml、400~500 ml, 另一种计量加水法, 公式: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 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 可选用: (1) 煎药代水法, 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 弃渣取汤, 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 (2) 分煎合汁法, 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 各滤出其汁, 再混合煎熬浓缩。 (3) 多汁浓缩法, 即将药合在一起煎, 煎上两三次, 将每次煎取的300 ml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 浓缩至300 ml左右服用。

汤药的正确熬法

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 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 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 可酌情加点开水。2.5 浴一步法工艺一般药物煎煮2次, 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 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 二煎为40%~50%, 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仅占20%。从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的角度来讲, 煎煮次数过多, 一不利于节约能源, 二煎煮时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而中药煎煮机一般采用一次煎煮。2.6 从药汤制备工艺角度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火候和时间, 可最大限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 头煎煮沸后煎10~15 min, 二煎煮沸后10 min。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 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煮沸后20~25 min, 二煎煮沸后15~20 min。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慢煎, 使药汁浓厚, 药力持久。头煎煮沸后30~35 min, 二煎煮沸后20~25 min, 如需三煎, 煮沸后15 min。从药汤开算起, 一般100 g左右的药, 有15~20 min则可, 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3、5 min, 如小可缩短一点, 比如儿科用药有时就是20 g左右, 这时煎到水开后2、3 min则可。

煎药时间太长, 药的味道难以下咽, 而且变成了过沸水, 水分子集团增大, 影响水分子对细胞壁的渗透性。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 煎药时间应再缩短。3 特殊处理3.1 儿科药物的制备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 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 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3.2 不同加水量的选择外用熏洗药一般用药量大, 且多含药性猛烈或毒性的中药, 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 采用武火、文火交替煎煮, 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外搽药要少而浓, 加水量适当减少。凡外用药一般均要趁热使用, 以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3.3 用药时造成的不良反应某些处方中有大剂量的草药, 或者每剂的用药量特别大, 如按常规煎煮, 煎出的药液量很多, 患者无法服用;如加水太少, 药材无法浸透, 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能煎出, 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对这类中药应采用的煎煮方法有煎汁代水法、分煎合汁法、多汁浓缩法, 目的是能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 保证中药质量, 发挥最佳疗效。3.4 中药的毒性和烈性处理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 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 必要时煮过后再用, 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4 病毒传导,不同药物,宜及时使用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煎药机煎药。煎药机煎药有很多优点, 如煎煮效率高, 药汁均匀, 灭菌不易变质, 携带方便;可根据药量和类别设定煎煮温度和时间;药渣经过压榨可使药液残留量减少;自动过滤分装省时省力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多数煎药机的煎药装置是密封系统, 呈压力锅状态, 在较高压力下, 温度为100 ℃时水不易呈沸腾流动状态, 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超过100 ℃达到115 ℃~120 ℃, 有效成分易破坏, 且由于密封, 煎煮过程中水分没有蒸发或较少蒸发, 按常规加水量, 煎煮完毕后药液得量较多, 如果不加浓缩, 药液清淡量多, 按每服100~200 ml定量包装, 势必多出大量药液, 造成浪费, 并且严重影响疗效。因此, 小儿中药最好自己煎煮。建议煎药机再增加个浓缩装置, 使其达到所需的量。煎药机只煎一次, 还不能做到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 特别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需后下的, 最好不要用煎药机煎;患者反映药汁不如传统煎煮浓;使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物质发生变化。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