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布列松简介)


2007年,摄影评论家林路出版了《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一书,书中选择了近现代国内外部分摄影家的作品,分成都市、时尚等七个系列进行分类并解读。征得林路同意,今天起我们将此书内容整理刊发。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一2004)

《莫斯科》( 1954 )

莫斯科街头,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却表现出摄影家敏感的捕捉能力。前景中的两位女性,姿态悠然自得,往返扭动之间,情趣十足。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出生于法国,年轻时热衷于绘画,曾经到过非洲,试图以绘画谋生,差点和一位非洲农场主的女儿成婚(幸亏他当时无力支付四头奶牛的陪嫁,否则摄影史上就会少了一段传奇)。在从非洲回来的途中,他又染上了非洲致命的疾病黑水热,差点死在途中。他当时给家里发去电报:如果他死了,就将他葬在诺曼底,并且在葬礼上播放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家人给他的回复也很幽默:“你的要求太奢侈了,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不是为你播放的。赶快回来吧!”他终于战胜了死神,回到了巴黎。

他第一次对摄影发生兴趣,是通过研究曼·雷以及尤金·阿杰的作品,而最终是匈牙利摄影家马丁·芒卡西的纪实画面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拍摄于非洲的三个小男孩在水边嬉戏的画面使他入了迷。结果他放下了画板,拿起了徕卡照相机一拍就是50年。

《莫斯科河岸》( 1954 )

一切都在镜头的舒展之中展开了回旋:画面中抱着孩子的母亲转过身来,目光被远处的景观所吸引;拎着包的男子刚刚进入画面,和早已在堤岸上匍匐良久的戴帽者相映成趣,远处的莫斯科古典建筑参差林立,水清天高,以静态的风貌与动感的人物形成对比。呈“之”字型的堤岸又将人物和风景巧妙串连在一起,一张一弛。

1943年,卡蒂埃-布列松参加了地下抵抗运动,成为一名积极分子,他组织拍摄了德国占领巴黎和巴黎解放的电影与照片,并且开始拍摄像马蒂斯、布拉克以及博纳尔这样一些艺术家的肖像。他曾经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历经三次越狱得以逃脱。然而外界都以为他死在了集中营,以至于有一天,他出现在纽约的街头,看到一帧巨幅广告,上面写着: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遗作展。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出名了。他重新拿起照相机,拍摄照片,偶尔也客串纪录片的拍摄。1945年,他拍摄了战俘归来的纪录片,并且为美国战争情报局从事报道工作。

布列松

1947年,他同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等成立玛格南图片社。在这以后的20年里,卡蒂埃-布列松到过许多地方,拍摄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影像,其中包括甘地葬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个月。他到过苏联、古巴、加拿大、日本,并且再次去过墨西哥和中国,镜头中记录了无数平凡而动人的生活画面。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以抓拍著名,他决不试图影响发生在他相机前面的事物,凭借他对“精彩”的一瞬间的迅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决定性的瞬间”的著名论断。他拍摄的题材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且非常注意人的姿势、神态等各种因素的默契和在短暂的一瞬间与环境的关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在认识事件意义的同时,又给予事件本身以适当的完美的结构形式。”

他一直保持着抓拍的风格,始终随时携带一架35毫米的徕卡相机,并且只带一两个镜头。他总是使用黑白胶片,对后期制作不感兴趣,他的作品都是请人印制,每幅照片按底片的全部画面放大,不经剪裁,从而证明其精确的捕捉能力。

《莫斯科红场》( 1954 )

法国人天生的幽默在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中处处显露出来。作品中的人们是排队参观还是领取什么,这些都不重要。摄影家截取了一个出人意外的片断,让那些“堆积"在一起神态各异的人物,和远处建筑参差不齐的结构叠加在一起。远看过去整个画面就像是一座金字塔,构成了莫斯科曾经有过的斑驳迷离。

作为一个大半生在都市中漫游的“猎手”,卡蒂埃-布列松时常幽灵般地出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凭借徕卡相机精确的快门结构和条件反射般的大脑思维,记录着人们意想不到的幽默画面。然而他是反对别人给他拍摄照片的,理由很简单——一旦人们通过照片认识了他,他就无法从容地在都市中以隐身人的方式记录大街上的芸芸众生了。1954年,他到过苏联,并且为莫斯科留下了大量的影像。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正是他对这座处于变革中的都市信手记录的几个瞬间,展现出这位摄影家身手不凡的独到之处。

1966年,他离开玛格南,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回旋于绘画和摄影之间,甚至在生活的最后20年不再按动快门。但是自1979年以来,摄影国际中心在三大洲巡回举办了他的重要作品展览,题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家》,有几百万观众参观了他的作品。对一个摄影家来说,这种盛况是空前的。

布列松

《莫斯科郊外》( 1954 )

卡蒂埃-布列松自然懂得图片报道的特殊意义。然而在他的作品倾向于自由地展现世俗平民的生活状态;,或者以含蓄的手法,将重大的政治或生活主题隐藏在平凡的世俗生活中。画面背景上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和迎面走来的两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究竟哪一个更令人感兴趣?

如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1952年出版的《决定性的瞬间》(由画家马蒂斯为他设计封面)被视为一部摄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姓名的缩写HCB已经成为高级摄影的象征,人们会对一个成熟的摄影师说,你从摄影的ABC进去,从摄影的HCB出来。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的美学观念,是由于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能从中提炼出难以替代的审美趣味。可惜在2004年的夏日,这位96岁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摄影界,他不再会站在自己的阳台上,远眺夕阳下的协和广场和隐隐约约的埃菲尔铁塔……

END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