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昌宫词(元徵宫词19楼)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Vol.32JilinEngineeringNormalUniversityMay.2016收稿日期:2016-03-21作者简介:臧焱辛(1975-),女,吉林长春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白居易、元稹唐诗异同分析(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广东珠海519000)要]白居易和元稹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二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世称“元白”,其友情为后世留下一段“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共患难的经历上,生活中相互鼓励与支持,文学创作上相互影响、借鉴,曾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为中唐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词]白居易;元稹;元白;异同[中图分类号]I207.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042(2016)05-0072-04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时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并称“元白”。二人不仅在人生经历和仕途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文学创作和政治主张上也都极为相似;同时,二人的莫逆之交成就了千古佳话。白居易曾在《赠元稹》一诗中表达了他与元稹心灵锲合的缘分:“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作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元白共同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乐府运动,为中唐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旧唐书》里“元稹白居易传”中提到:“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节赏其文,未如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足以证明元白二人在中唐文坛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文中从“元白”二人的生平与文学创作的异同分析入手,试图还原二人的莫逆之交,还原历史上的“元白”,并从二人对唐代文学所做的贡献方面,给予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一、元白生平介绍及新乐府运动(一)白居易生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王”和“诗魔”。早年经历。白居易出生在“世敦儒业”的官僚家庭。时值战乱,民不聊生,白居易的亲人相继病故。从十一岁起,白居易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正是由于亲身经历了民不聊生的战乱生活,使白居易在其文学创作风格上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成就了其流传后世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仕途之路。白居易自幼聪慧过人,加之其读书十分刻苦,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进士,并在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判拔萃科。

随后,白居易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司户参军以及太子左赞善大夫等职。公元815年,当朝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因上表主张严惩凶手而被认为越职,同期白居易母亲看花坠井离世,白居易被诽谤有伤名教,种种理由之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随后,白居易又赴苏杭等地任职,直至公元826年,白居易因病归田,结束了坎坷的宦海生涯。(二)元稹生平介绍元稹,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1早年经历。元稹出身世代读书为官之家。幼年时,元稹过着富足康乐的生活,父亲在他三四岁的时候便教他读书写字、诵经背诗。然而,八岁时,由于父亲辞世,元稹和母亲被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抛弃,无奈之下只能投奔西北之地的亲戚家,日子相比以前十分艰难。元稹的母亲有远见和思想,同时又善于持家。在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她也没有间断对元稹的教育。在母亲的影响下,元稹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学习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等技能。正是由于元稹在西北的成长经历,使他对边塞风情与农耕生活有深刻的感受,这为后来他所创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素材。宦海浮沉。元稹自幼聪明过人,曾与白居易同科及第。但是其宦海之路却几经浮沉,为其诗作第32臧焱辛:白居易、元稹唐诗异同分析风格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十五岁的元稹投考明经科,一战告捷却迟迟没有任官。这期间,元稹在当时京城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下,开始大量作诗。直至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元稹任蒲州河中府。此后元稹一路官至宰相,而后先后四次被贬出京,度过了他长达十余载困顿州郡的贬谪生活。(三)元白之交与新乐府运动唐代诗人群英辈出,后人习惯把诗风相似的人并列称呼,于是有了后世熟悉的“李杜”“小李杜”“元白”“韩柳”,等等。而在这些组合里,“元白”莫逆之交确属罕见,元白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为后人津津乐道。1.“元白”莫逆之交。白居易比元稹年长七岁,据唐代《诗人年表》记载:“803年,白居易、元稹制举登科;807年,白居易任翰林学士,元稹为监察御史;810年,白居易任京兆府司户参军,元稹被贬江陵士曹参军;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元稹任通州司马;820年,白居易任主客郎中,元稹任祠部郎中相似的为官经历和文学素养使元白二人即使分处异地,却常有书信往来,抒发感情。在郁郁不得志时互相慰藉与鼓励,为后世留下大量文学佳作,也流传着“邮筒传诗”等趣事笑谈。例如,元白之交最赋传奇色彩的一次诗书往来是公元809年元稹在梁州赋诗:“梦君同绕曲江头,州。

连昌宫词

”而此时,白居易与李十一正在曲江、慈恩寺游玩,并为远在梁州的元稹赋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元白二人“合若符契”,成为千古佳话。后人将元白的诗文整理集中,编撰《元白长庆集》,是对元白莫逆之交最好的纪念。新乐府运动。安史之乱之后,唐代士大夫阶层主张革新政治以兴唐朝统治,在这股政治革新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人主张恢复古代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特点,以发挥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在新乐府运动的推动下,当时诗坛盛行自创新题、咏写时事的现实主义作品,用通俗化的乐府体描写社会生活,反映中唐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时事政治的情况,揭示当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二、元白在文学创作上的异同分析(一)创作题材作为中唐文学的中流砥柱,元白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文学创作上由于相似的主张和思想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例如元稹的《莺莺传》对白居易创造《长恨歌》起到了很深的影响,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又对元稹创造《连昌宫词》产生重要的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在创作题材方面都涉猎广泛,他们的创作涉及多种文体和题材。如白居易有诗、赋、表、奏、状、传、祭文、墓志铭等,元稹的创作也涉及诗、表、奏、状、序记、祭文、碑铭等。

相似性比较。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在创作上的主张是一致的,强调作品对时事的讽喻作用,现实主义色彩浓郁。在诗作的体裁上,元白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长篇排律以及新乐府等,内容表达上也都注重语言的通俗性。(1)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元白二人皆以“达则兼济天下”为为官志向,同时也因为二人都在童年经历坎坷,体验到了百姓的生活,因此二人在诗作题材的选择上的相似之处是都能够密切关注社会现象及社会生活。例如,元白二人针对当时社会问题和矛盾而写下的“对策”,后被整理编辑为《策林》,揭露了诸多社会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短论,体现了二 人的政治态度。又如,二人的创作都曾以百姓生活 为题材。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白居易的《新 乐府》50 首、《秦中吟》等等,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 揭露朝廷政治统治的弊端。 (2)抒发胸志。由于仕途经历相似,二人寄情山 水,以山水诗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胸怀,体现人格。 例如,元稹的《游云门》,意境高远,景物描写细腻,体 现了作者广阔而清淡的胸怀;白居易的《咏意》《题浔 阳楼》等,通过风景的描写,体现作者独到的审美眼 光,抒发内心情感。 (3)表达生活情趣。“士大夫”心态在二人的诗 作中可见一斑。

连昌宫词

白居易以淡泊知足的心态,寄情自 然美景之中,如《问刘十九》:“蚁新醅酒,红泥小火 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清新之气呼之欲出, 自得自适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元稹自己曾说 过,想要从诗作中找到“思深语近,韵律调新,而风情 宛然”的境界。如他的《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体 现了独特的情韵和风致。 相异分析。白居易和元稹二人在创作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通过具体诗作内容的表达,二人也存 在许多不同之处。这里以讽喻诗为例,分析元白诗 作中的不同之处。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白二人皆以诗作 为抓手反映现实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统治者注意。 在元白二人的讽喻诗中,白居易著有五十首,而元稹仅有三十首之余。而在二人的诗作中,元稹的讽喻 诗诗作主要可以分成四大类:劝谏君主勤于修政类, 如《上阳白发人》;贬责连年战祸类,如《西凉伎》;斥 问奸臣误国耽政类,如《胡旋女》;慨叹雅乐沦丧类, 如《立部伎》。而白居易诗作的题材更为丰富,涉及 内容更为广泛。除劝谏君主勤于修政外,更有指斥 贪官污吏,如《宫牛》;谴责边疆战争祸乱,如《新丰折 臂翁》;抨击当时社会陋习弊端,如《杏为梁》;褒奖颂 扬美德之行,如《道州民》以及雅乐和政通关系,如 《七德舞》等多种题材。

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元稹讽喻诗的题材偏重于 政治,而涉及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等寥寥几篇;而白 居易在题材选择方面更加生活化。因此,有“白作广 阔,元作狭窄”一说。 (二)写作手法 白居易和元稹二人在诗作的写作手法上存在一 定的不同之处。以元稹的悼亡诗与元白的新乐府诗 作为例,分析元白二人在诗作的写作手法上的差异。 元稹的悼亡诗。作为中唐时期文坛杰出的诗人代表,元稹在创作方面造诣高深。而在古体诗、律 诗、乐府诗等众多创作体裁中,最为杰出的要数“悼 亡诗”。悼亡诗始于潘岳为亡妻之作,而元稹将悼亡 诗的情感表达发挥到极致,堪称悼亡诗中的经典。 元稹在悼亡诗的写作手法上特别采用了架构完 整的方法,灵活诗意地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在直白的 叙述过程中,运用灵活的诗意转折,通过今昔比较, 描写作者当下难以排遣的愁苦之情。 例如,在《遣杯怀》三首中,元稹完整地架构了故 事情节: (其一)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三首诗文,将亡妻韦丛的出身背景,如何下嫁给 自己,婚后妻子对自己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照顾以 及妻子韦丛的贤良淑德描写得一清二楚。同时,诗 文中,从韦丛生前嬉戏场景到作者在妻子故去后的 悼念之情,情感表现一气呵成,完整而全面地展现了 故人生前的情形和作者在妻子故去后的情感状态。 新乐府诗作的差异。同是新乐府诗作,后人研究称元白二人在诗文的写作手法上表现为“白作 丰富,元作单一”。 (1)叙述方式和运用典故的差异。在叙述方式 上,白居易的写作手法可谓多种多样:或通篇议论, 如《天可度》;或全篇叙述,如《卖炭翁》;或叙议结 合,如《昆明春》。而元稹在诗文的结构上略显单一, 基本上都是“先叙述后议论”,平铺直叙,再加以观点 的说明。 对于典故的运用,元白二人可谓不相伯仲,但对 典故的表现手法,白居易比较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 典故,元稹则善用晦涩的典故。 (2)“比、兴”运用的差异。《诗经》中,“比、兴” 基本是分开运用的,而到唐朝,尤其新乐府运动后, 诗人多讲“比、兴”连用。元白二人相比较,元稹运用 “比、兴”远远少于白居易。白居易运用“比、兴”,大 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 例如,在《太行路》中,白居易用能覆舟的巫峡睡 和能摧车的太行路比喻已经变心的夫君,将感情要 好的夫妻比成牛郎织女,将同床异梦的夫妻则比成 “参商”二星。 又如,在《黑潭龙》中,白居易用隐性的比兴手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