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有一篇文章,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正式出版物中已出现,2002年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直到15年后,才从语文教材中删除。通过学习这篇文章,目的是教育孩子们知道动脑筋的重要性,以及主人公对母亲的爱。

一篇让孩子学习了15年小学语文课文,竟然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并且这是一篇杜撰的有关外国人的故事!用一篇杜撰的有关外国人的故事,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人的教材,竟然长达15年之久,影响了很多人。

为什么教材中出现很多有关外国人的故事,用外国故事教育中国的孩子,真的好吗?这些编辑到底是怎么想的?用我们中国人 的故事教育孩子,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小学语文名篇竟然是假的!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爱迪生救妈妈》,相信很多人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母亲突然肚子剧痛,在床上痛得直打滚。他父亲赶紧去请医生,医生来了之后发现爱迪生母亲得的是急性阑尾炎,要做阑尾炎手术。但此时去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房间里做手术。

因为房间里太过昏暗,医生说没法做手术,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爱迪生灵机一动,迅速跑出屋子,不久后带回几个小伙伴,每人都带了一面镜子。爱迪生让大家站在油灯旁,让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结果房间很快就亮起来了,手术也得以顺利进行,爱迪生就这么用智慧拯救了母亲。

你敢信吗?这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次阑尾炎手术是在1886年,根本就不是在爱迪生小时候,而且那时候爱迪生的母亲也已经去世了。爱迪生是1847年出生的,他7岁的时候是1854年,那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

在那个时代,阑尾炎手术还是一种十分困难的“高端手术”,如何能在乡间如此简陋的环境中做呢?手术照明和日常照明的需要不一样,搬来几面镜子就能满足手术需要吗?这显然不可能。

而这篇文章的改名为“佚名”,也就是说,根本不知道谁写的!

可能很多人至今仍然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其实这个故事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杜撰的!

爱迪生救妈妈

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外国人作为文章的主公人,来教育中国人?

语文课本中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课本中类似美化西方人的课文有很多。

爱迪生救妈妈

如《好汉查理》就是宣扬外国人查理热心照顾邻居;《窗前的气球》展示了外国人米沙的聪明和对朋友的关心;《燕子专列》中,有冰天雪地中保护动物的外国人贝蒂;《动手做做看》中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外国人伊琳娜;《科利亚的木匣》中爱动脑子的外国人科里亚;《争吵》中主动认错,与同学和谐相处的外国人克莱谛;《检阅》中的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外国人布莱克;《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爱护小动物的卡罗尔……

我们国家历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有太多好故事可讲,为什么不讲中国人的故事?适当讲一点外国人的故事也可以,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外故事要进入中国人的语文课本?

《谁是最可爱的人》、《刘胡兰》等优秀文章,爱国精神渗透在每行每句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过,这些被人们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教科书的民族精神,竟然被直接剔除与删改,这是为何?相关人士解释说删除的原因是:作者的描写手法过于逼真,残酷场面过于血腥,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看到这个原因,真想骂人。

爱迪生救妈妈

中国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博大精深的思想与价值,才是我们真正的本土文化。中国有太多的英雄人物,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导弹之父钱三钱、还有于敏、钱伟长、邓稼先、天眼之父南仁东……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可选进语文教材。

即便要写事故,“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都很励志,这些故事中主人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是更值得宣扬吗?

真的想不明白,教材的编者们,把外国人捧上天,到底居心何在?都说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语文课本里的这些导向,究竟是要把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导向何方?个别人崇洋媚外的奴才思想难道与此无关吗?

令人欣喜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已经回归课本,希望更多优秀的文章出现在语文教材中。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