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瘤(浆细胞瘤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颅骨浆细胞瘤

(一)简要病史

男性,50岁。主诉:发现左侧顶部进行性增大包块5个月。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二)影像所见

颅脑MRI和CT示:图A,轴位CT软组织窗示左顶骨梭形软组织影,密度稍高于脑实质,边界清楚,部分骨质缺损;图B,CT骨窗示内外板均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边欠规则,无硬化边;图C〜E,MRI示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边缘光滑,左顶叶呈受压改变,瘤周无水肿;图C,T2WI呈等信号,图D,T1WI呈稍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图F〜H,横、冠及矢状位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硬脑膜稍增厚,强化明显,脑膜尾征不明显。

诊断:左顶部颅内脑实质外占位,考虑恶性肿瘤,骨来源可能性大。

(三)解读思路

1.有无病变:病变明确。

2.定位诊断:病变中心位于颅骨,软组织穿透颅骨内外板,左顶叶脑实质及脑沟向内推压,应考虑为脑外骨来源可能性较大。

浆细胞瘤

3.定性诊断:①肿瘤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形成双凸状软组织肿块;②骨破坏周围骨 质无增生、硬化。以上两点可考虑为恶性肿瘤可能;软组织与脑实质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 瘤周无水肿,提示无脑组织侵犯;无明显出血、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均匀强化,提示肿瘤成分较单一,血供丰富。结合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诊断骨髓浆细胞来源恶性肿瘤。本例经病理(图I)证实为:浆细胞瘤,肿瘤累及硬脑膜。

浆细胞瘤

4.鉴别诊断:主要应与脑膜瘤、转移瘤、血管瘤、嗜酸性肉芽肿等鉴别。①脑膜瘤: 邻近烦骨大多数表现为骨质吸收或增厚,少数可表现为骨质破坏,常为紧邻内板下方肿块,不易出现穿透烦骨内外板的梭形肿块,其病变中心不在颅骨;②转移瘤:以溶骨型最常见,常为多发、大小不等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不清,邻近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少数可表现为单发;③颅骨血管瘤:表现为外板变薄、膨出或消失,内板破坏较轻,相对完整,内有粗细不等的骨性分隔和放射状的骨针;④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多为单发,由于内、外骨板破坏程度不同,边缘常呈“斜坡状”或“双边状”,破坏区可见“纽扣”样的死骨。

(四)述评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是一类以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单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及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等。以多发性骨髓瘤多见,发生于颅骨的浆细胞瘤罕见。颅骨浆细胞瘤影像表现无特异性,仅靠影像学表现定性较难。但影像学对肿瘤形态、浸润范围均能提供十分重要信息,有助于正确判断肿瘤的定位及起源。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