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妹妹(史铁生妹妹个人简介)


父亲过早地去世,让我排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类文字。生活的洪流催逼着人,不能喘息,甚至没有时间怀念。《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经典作品。好几次听过艺术家或朗诵爱好者的朗读。或声泪俱下,或安静内敛,但也许因为偏见总是没有任何感觉。这次为了备课——素读,细读,跟着大师读。才似乎理解这篇散文朴素文字下汹涌的感情潮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教学这篇文章,也让我和学生们理解了如何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

史铁生的妹妹

一、两代人的故事

1972年21岁的史铁生双腿瘫痪。1977年史铁生的母亲因肝癌离开人世。生命的最后一息,史母还是放不下“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史铁生的妹妹)。《秋天的怀念》正是写了这段生活的片段。儿子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强忍整宿整宿不能入睡的肝疼,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担心儿子心门紧闭,她央求孩子出去走走,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多少次后,儿子终于敷衍同意。但死神也不期而至。母亲去世了。

二、两处景的渲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似乎只有圣贤才能做到。2020年的一场疫情,我们有了被禁足的体验。因此史铁生永远被禁锢在轮椅的那份痛,我们也能理解一二了。暴怒无常的蛮横任性掩饰不了那破碎绝望的心。“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初读时,我对这个景物描写毫无感觉。直到读到母亲“挡在”窗前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直到作者写“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才意识到那一句平淡的景物描写何等内敛,那一个二十出头就遭遇瘫痪的心有多么冰凉,那份静默是心门关闭的序曲。

文末作者描写了妹妹推着自己去北海赏菊。“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菊花的艳丽,菊花的热烈,菊花的顽强生命力,短短几句蓬勃而出。秋天原来这么美好。秋天不再是那个落叶的悲伤寂寥的秋天,而是一个经历了风霜变得灿烂的秋天。那一刻,我们和作者一起成熟。秋天的怀念,怀念秋天去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是作者成熟的开始和表现。而这一切在阅读到文末这段景物描写里呼之欲出。

三、两句话的接力

教学要注意“好好儿活”这句简单朴素的话,在课文里出现了两次。第一段中,在儿子痛苦绝望的时候,母亲把一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全部的期盼都化作“好好儿活”。恳求儿子直面人生遭遇,珍惜生命,坚强生活,笑对未来。

“好好儿活”就是过有质量的生活,过有尊严的生活,活出自己。当时深陷痛苦中的儿子,根本无法理解。直到母亲去世,儿子才发现母亲用自己的整个人生教孩子怎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儿子瘫痪前侍弄花儿;“好好儿活”是儿子瘫痪后全身心的陪伴;“好好儿活”是自己忍痛也要做好母亲的坚强。

第二次出现是在文末。面对北海最美的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得。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这时命运多舛的史铁生已经从母亲那里接过坚强的接力棒,闯出了自己的生活天地。

母亲好好儿活过,“我”要好好儿活着。“好好儿活”像接力棒,在两代人间完成了传递。

四、两种情的交织

如果没有朱自清对父爱的觉察、感知、理解,那么《背影》只是一首单纯的父亲的赞歌,《秋天的怀念》也很容易将它解读成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作品。这个没有错。但其背后的含义,如读者的感动和朱自清的泪水里更多的是对少不经事的后悔和愧疚,是渴望两代人互相温暖走过人生的期待。你帮我成长,我陪你老去。

当朱自清看到父亲背影时,感情被触发了。理解了父爱,懂得了感恩。当母亲“再也没回来”时,史铁生懂得了。爱不只是接受,还要付出。于是字里行间发现了有一种爱叫“后悔、愧疚”:“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于是懂得了有一种爱叫“好好儿活”。

母亲心疼儿子时,儿子无知无觉。儿子心疼母亲时,母亲业已奔赴九泉。幸而有文,《秋天的怀念》里两种爱交织在一起,无法分离。

多年前,一首歌里追问“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人生的秋天叫成熟。秋天的怀念,是一个男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母亲去世了,有多少爱都不可能回来。唯有把心搁在当下,好好儿活,好好地感受爱,不要错过,不要无视。

至于我如此,好好儿活,就是对父亲的最好怀念。至于我的学生亦如此。亲情如氧,愿他们贪婪吸收,但也知道如何回报。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