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蒸粽(裹蒸粽的做法和材料)


编者按:

端午将至,裹蒸飘香。

作为肇庆最出名的传统小吃之一,裹蒸不仅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在岭南地区,甚至东南亚很多国家,都十分出名。

为了更好擦亮这张“名片”,连日来,肇庆动作频频:成立裹蒸产业升级复兴工程暨工作专项小组,开展裹蒸制作技能和电商直播比赛,评选裹蒸为肇庆预制菜“名菜”……这也让“裹蒸如何走出肇庆”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这并非新鲜话题。18年前,在2004年的端午节前后,南方日报记者便以“裹蒸粽香,能飘多远?”为题,作了深度报道。18年过去,站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看裹蒸行业,文章中不少提法仍未过时,建议、见解仍有借鉴意义。

下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计划推出“肇庆裹蒸发展之路”专题报道,通过广走访、深调研,对话行业人士、企业家、相关专家,探讨预制菜风口下,肇庆裹蒸如何升级复兴、怎样打出品牌和名气,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今天,我们将18年前发表的这篇《裹蒸粽香,能飘多远?》作为系列报道的引子再次刊登,希望诸位读者能从“旧闻新读”中,读出新思考、新见解。并请继续关注我们下来推出的系列报道,为肇庆裹蒸发展鼓与呼。

裹蒸粽是肇庆市传统产品,在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肇庆裹蒸粽行业已经步入产业化阶段,拥有了数个知名品牌。然而,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肇庆裹蒸粽行业如今因受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发展势头趋缓,如今更是面临外来品牌竞争,出现省内市场占有率收缩的局面。专家警告,问题如不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不能做大做强这一传统名牌产品,还可能导致这一传统品牌的丧失。

裹蒸粽

裹蒸粽深受群众喜爱

端午节前漫步在肇庆的大街小巷,空气中洋溢着裹蒸粽的清香。据记载,早在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春节、端午节包裹蒸粽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它作为春节探亲拜年必备的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南齐书有记载:在皇帝御食中,有“裹蒸”这一道菜。皇帝十分喜爱:“我食此不尽,可四片破之,剩余权当晚食。”清代诗人王仕祯有诗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粽的盛况:“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

据介绍,传统的肇庆裹蒸粽用料是精选的本地糯米、绿豆、半肥瘦猪肉作馅,加少许香料,用肇庆农村特产的冬叶包裹,放在大甑或铁桶(锅)中加水熬煮10小时,其甘香软滑,吃后齿颊留香,颇具补中益气,止夜尿和增加热能作用。传统裹蒸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由原来各家各户自产自食发展到如今大小裹蒸粽生产厂家林立,由开始时的家庭作坊式经营发展至如今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并且拥有了数个知名品牌,产品外销至港澳地区,甚至欧洲。同时,传统的裹蒸粽也几经变化,如今已是品种多样,除去传统的糯米、绿豆、猪肉馅裹蒸外,如今还发展出更具营养的黑糯米等新品种,新产品因适合大众口味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从外地到肇庆旅游的陈先生说,一直听说肇庆的裹蒸粽很出名,出门时亲戚朋友们就曾经交代过,回去时要给大家带肇庆的裹蒸粽作为礼物。自己也一直没有机会尝试,此次到肇庆旅游终于有机会一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品尝过肇庆的裹蒸粽后感觉味道的确不错,用其作为礼物馈赠亲友非常适合。

与湖粽相比仍有距离

肇庆裹蒸粽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内另一知名品牌湖粽进行相比,肇庆裹蒸粽的发展就显得落后了。

生产湖粽的代表企业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拥有员工近2000名,主要生产八大类百余种五芳斋粽子及月饼、红心咸蛋、汤圆等系列产品,素有中国“粽子大王”之美誉。近年来,“五芳斋”粽子在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五大金奖”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全国商办工业企业重点扶持和发展品牌、中国名牌商品、中国名点、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等多项殊荣。现已建立了4万多亩五芳斋专用粮食基地,基本实现了主原料糯米的基地化生产。

端午节前夕,“五芳斋”在与肇庆裹蒸粽抢占广东市场。一位业内人士提供的一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广州某公司以往每年向“五芳斋”及肇庆某品牌裹蒸粽同时订购几十万元产品,然而今年,该公司仍然向“五芳斋”订购金额差不多的粽子,而肇庆某品牌裹蒸粽企业只拿到了几万元的订单。虽然这一数据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后发现,肇庆裹蒸粽整体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严重,导致如今发展步伐相对缓慢,而且一些方面直接影响了裹蒸粽的品牌效应。

裹蒸粽

业内缺乏品牌意识

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如今肇庆裹蒸粽行业大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到目前为止,肇庆生产裹蒸粽的厂家大大小小有几十家,但稍有名气的如“裹香皇”“肥仔伟”“皇中皇”等,也只是在本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走出肇庆就鲜为人知了。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各个企业开拓意识不强、管理不善、产品单一及资金困扰等。

首先,肇庆裹蒸粽的品种较为单一。虽然时下有些厂家生产有几种不同的品种,但都就裹蒸粽而言,没有从系列产品、相关产品去考虑,诸如月饼、红心咸蛋、汤圆等系列产品。因为裹蒸粽属于季节性产品,一般销售期最旺的时候是春节和端午节,这两个节气过后,裹蒸粽销售就进入淡季。如果只是靠单一产品闯荡市场,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不利于自身品牌的树立及影响。

其次是管理上的问题。肇庆裹蒸粽行业大多为家族式经营,由于这是一个讲求技术的行业,很多企业老板把技术牢牢地掌控在极少数人的手里,绝不外传,这样就制约了产品的更新。同时由于管理上没有过多注重销售方面的投入,因此只能在小范围内销售,没有拓展市场的新渠道,这也直接影响了裹蒸粽行业的发展。由于大家都想抢占肇庆本土市场,这就导致肇庆市如今市面上的裹蒸粽竞争非常激烈,各生产厂家单打独斗,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也没有一个行业协会出面进行制约。企业在应付本土“战役”时已经筋疲力尽,根本没有能力去过多考虑开拓市外的市场。而且,时下裹蒸粽企业老板的小农意识也比较强烈,他们更多考虑的是既得利益,往往是能盈利就可以了,根本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再发展需要。这也导致如今有些厂家已转让多次,有的则难以维持,有的为人作嫁衣只帮别人生产,产品被贴上别的厂家牌子进行销售。

裹蒸粽

政府应加强调控多元化开发产品

面对这一现状,有业内专家指出,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帮助企业成立一个裹蒸粽行业协会,由协会统一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如今四分五裂的裹蒸粽企业凝聚成团,加速联合、高效分工,组合成一条健康的大产业链,重点扶持一两个较大型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开拓市场。同时加强质量卫生标准建设,制定严格的裹蒸粽质量检验制度,不同档次、不同花色的产品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监督体系。要明确规定有关产品质量工作的目标、要求,要建立技术质量监管的组织机构,切实执行定期的质量监管工作制度,保证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合格、可靠。还要引导和扶持,如从税收上可否给予政策倾斜,使这个濒临困境的行业得以涅槃。

作为企业自身,应该按照现代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原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多开发相应的多元化产品,与原有的裹蒸粽产品一同打造出品牌效应。在淡季时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样一来,既改变原来只销售单一产品受到的局限性,同时也可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另外要不断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煮裹蒸粽技术要改造,逐步废除手工制作,形成机械化生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肇庆裹蒸粽只有三家注册了商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拳头产品。

【撰文】谢辉 郑君 黄勇诚

稿件原刊于2004年06月17日《南方日报》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