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制(屯田制)


前言: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经过各个国家之间多年的征战,许多英雄纷纷陨落,魏蜀吴三国争了多年的天下,最终到了熬得最长的司马懿一族的手中。

公元266年,在灭了蜀汉之后,司马氏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曹奂被逼让位给司马炎,自此蜀汉和曹魏政权尽归司马氏,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79年,晋国20万大军南下灭吴,孙皓投降,自此“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司马炎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八十多年时间。

▲司马懿

西晋初年

1、屯田制

西晋统一全国后,连年征战造成国力衰弱,人口锐减,十室九空。历史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之初都是国力衰微,百废待兴的状态,西晋也不例外,所以司马炎制定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旨在恢复国力民生,改变土地制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由于各个国家之间频繁爆发战争,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当兵以保障兵力充足。但是军队扩充首先就需要军粮,而百姓都去当兵就造成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样矛盾的局面,曹操改良了屯田制,使得自己的军队能有粮草的保障。

屯田制

▲曹操

曹魏时期的屯田制不同于过去的强制屯田,而是改成自愿屯田,过去政府要求的强制屯田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而曹操改良的屯田制使得农民积极性大增,粮食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曹魏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

▲军屯

军屯是由军队士卒自行开垦农田,自给自足。军屯按营划分,一个营60人,这些人世世代代从军,由政府解决结婚生活等问题,农耕用具、牲畜均由国家提供,种出的粮食除了自己吃的部分,其余作为军粮。

民屯则是由百姓种田,50人划分为一个屯,百姓可以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屯。加入屯之后,由政府提供耕地和农耕用具、牲畜,百姓负责耕种,种出来的粮食四成归百姓所有,六成归政府所有,或者政府和百姓五五分成。

▲农民耕种图

曹魏实行的屯田制,解决了农民土地分配,生产资源等问题,只要肯出力就能有粮食,军屯更是包办了包括婚姻在内的生活问题,这使得百姓耕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制度制定当年,曹操就得到百万斛粮食,解决了军队粮草问题,在之后的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好景不长,曹魏政权在曹操死后,逐渐走向衰落,朝廷内部也变得越来越腐败。

王公贵族侵吞官田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贵族势力私人占有,这就使得可供百姓士卒耕种的田地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官府还肆无忌惮的搜刮剥削百姓种的粮食,原来制定的四六分成或者五五分成的民屯制度,到后来逐渐变成了二八分成。百姓出力种出粮食却只能分得两成,这使得百姓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甚至还有农民开始反抗。

屯田制

2、占田制

在曹魏的日益腐败和剧烈的政权更迭中,屯田制遭到破坏,甚至形同虚设。司马氏建立政权之后,并没有恢复旧日的屯田制,而是开辟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占田制。

占田制规定,每户人家中男子女子16岁以上的,每人每年需要上交3匹绢和3斤绵。13岁以上不满16岁的,或者61岁到65岁的,每人每年上交规定数额的一半。边远地区的居民只需要缴纳规定数额的三分之二,极偏远的只需要缴纳三分之一,这称作户调式。

对于土地划分,占田制规定,男子每人最高可占有七十亩土地,女子最高可以占有三十亩。这只是政府对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上限的规定,实际上政府并不负责给每个人都分配这么大面积的土地,这称作占田。

▲占田制

屯田制

规定完每个人可以占有的土地面积之后,占田制还对赋税制度作出规定,规定男子16岁以上的,每人每年需要交五十亩田地的税赋,每亩地缴纳谷物8升,16岁以上的女子需要交三十亩地的税负。13岁以上不满16岁的,或者61岁到65岁的,男子规定二十五亩税赋,女子规定二十亩,这称作课田。课田对每人规定的交税数额则是强制的,无论每人拥有多少土地,都需要按规定数额缴纳,即使拥有的土地面积小于规定税赋面积。

对于士大夫地主阶级,占田制规定,一品官员可以占有的土地面积为五十顷,官职每降低一品,可以占有的土地面积就减少五顷,直到九品官员,可以占地十顷。官员无论品级,都不用课田,不用户调,也就是说不用缴纳规定的绢、绵、谷物。并且官员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庇护自己的亲族、下人和给自己耕地的农民,让他们也不用交税,最多庇护九族亲属,50户百姓,3个下人,最少三族亲属,1户百姓,1个下人。

▲占田制

限田制的利与弊

1、限田制的利

西晋虽然首创占田制,但是思想却不是首创,占田制思想源于西汉董仲舒的限田制思想。限田制允许地主阶级拥有土地三十顷,奴婢数十人到数百人,可见占田制的官员土地分配与限田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限田制的指导思想就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农民百姓的利益,不至于使得地主阶级权力无限膨胀而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限田制的“限”,本质上就是限制的意思,也就是说给予地主阶级特殊权利,但是却有限制。

西晋司马氏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其实是篡位从曹魏手中夺来的,依靠的就是地主阶级势力的支持,建国以后,自然也要多照顾地主阶级的利益。

屯田制

▲司马炎

占田制使得农民百姓占有开垦土地合法化,并且规定了除课田以外的土地不用纳税,极大的鼓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官僚地主阶级的权利限制,既满足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又防止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休止的荫庇亲族,保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力的恢复和农耕业的发展,还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促进了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晋初年的休养生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对后来的南北朝以及后世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限田制的弊

占田令的设计初衷是好的,在西晋初年也对经济发展和国力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占田令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日后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西晋官员

一方面占田制想保证地主阶级利益的同时还能让百姓有地可种,维持国家的税收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占田制中仅仅对官僚阶级占有的土地一级荫庇的人数做了数额的限定,并没有规定如果超出数额会有怎样的惩处措施,这就使得一些地主官僚阶级没有了后顾之忧,出现了大量的土地兼并的现象。所有官员不仅都想方设法占足规定的额度,还通过各种途径大肆占有超出额度之外的土地。

官僚地主阶级利用占田令规定的不完善,大肆填满自己的腰包,使得西晋奢靡之风盛行,官员之间争奇斗富,互相攀比,同时也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石崇、王恺斗富

农民百姓相比较曹魏时期,受到了更大的剥削。西晋时期的税负按照人头算,并且无论土地占有的面积多少,都要统一按照规定数额缴纳粮食。另一方面官僚地主阶级想方设法的侵占了更多的土地,农民百姓拥有的土地就越来越少了,税赋也就变得越来越重。到后来占田制设计的初衷完全遭到破坏,得不到实施。

另一方面,在占田制的规定下,农民从未成年到成年再到老年,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规定的占田面积不同,缴纳的赋税数额也不同。一个农民一生中要经过多次变动,全国众多百姓每一年都会有相当多的人在占田面积和交税数额上产生变动,要精确统计每年的变化本身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遇到贪官污吏或者懒政怠政的官员,这其间的误差就可想而知了。

▲西晋官员

作为官府官员自然不会少收赋税,多收上来的赋税必然会有中饱私囊的现象。国家本身不可能挨家挨户调查每家人口的年龄与所交的税负,只能由地方官员上报统计。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有了可操作空间,滋长了贪腐之风的可能性。

结语:

总的来说西晋的土地制度在西晋初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西晋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并且吸取了前朝的长处,做出了创新和尝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让之后的土地制度变化有了参照的依据。虽然助长了奢靡斗富之风,但是只有经济繁荣了才有奢靡的基础,这方面来看占田制还是有他的功劳的。

参考文献:

《晋书》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