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粑粑(粑粑蒿子可以炒着吃吗)


奶奶说:“我在清明的时候存好了蒿子草,因为你爱吃。”

我笑着答:“好呀,那等我放假回家,咱们一起做蒿子粑粑吃。”

林清玄曾说,人要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是那么渺小。但透过人类世界中的习俗传承,我们总能在不经意中,感受到文化之间、时代之间的碰撞,摸到那根串联起人类社会关系的绳索。传统习俗,这些被人们不知不觉融入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彷佛一股隐秘的力量,以“不以为意”的方式,塑造着人类精神家园中的情感,召唤出人类世代存在的意义。

“今月曾经照古人”,传统食物亦是如此。这根温馨绵长的纽带,将人类的历史与未来相连,让过去的祖祖辈辈、现在的我们以及将来的子子孙孙互相照见、相互理解。这样,尽管身处不同的空间维度,但我们都会在时间年轮的某一节点,因为咬上同一口传统食物,而感受到食物与传统文化叠加的美好。

清明,以“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千百年来,每逢此节,江南地区的人们纷纷吃起青团,扬州百姓用五香煮螺蛳以明目,我国南方还有食用清明团子、艾草糕等食品的习俗。而在我的家乡湖南张家界,居住在这儿的土家族人则习惯制作并食用一种名为“蒿子粑粑”的春食。

张家界坐落于湖南西北部的大山深处,群山环绕,山水相依。境内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土家族、白族和苗族等 130 余万少数民族同胞和谐共居。璀璨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在张家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融汇繁荣。其中,别具风格的土家族文化尤为引人注目。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张家界奇峰三千(图自电影《阿凡达》)

《七律·采清明菜做粑粑诗》:“清明久旱野苗枯,过食膏粱忘馁腹。燕子花开满金色,鼠曲草盛泛芳馥。煎汤为饮疗民疾,蒸饼成糕果口福。承传巴人俚巷技,粑粑馋引世间独。”“粑粑”是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特别是西南三省以及两湖、广西等地的一种食品总称,指用捣碎的糯米或其他粮食做成的饼状或者团状食品。每年 3 月初至清明前后正是“粑粑”的原料植物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spp.)、魁蒿(Artemisia princeps)等旺盛生长、鲜嫩味美的时候,这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首要追求——美味。这仅存于春天里的真材实料,在土家族人的巧手中得到重塑,朴实的味道便以新的姿态与人们的味蕾重逢。

蒿,是当地人对菊科蒿属 Artemisia 植物的统称。清明时节,它从大自然的摇篮中醒来。它们往往高挑,叶片分叉,并具有特殊香味。蒿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 300 多种,我国分布有 186 种 44 变种。它也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资源。

各地风味各有千秋,制作蒿子粑粑的原料并不仅限于这几种蒿草。据统计,湖南湘西地区可食用蒿草共计 6 属 14 种。

张家界土家族人采用魁蒿(Artemisia princeps)制作蒿子粑粑。因其叶背被白色绒毛,所以常被称为白蒿,也因此易与白苞蒿相互混淆。又因其可用来做蒿子粑粑,所以也被称为粑粑蒿。用它制作的蒿子粑粑香滑可口。

蒿子粑粑

张家界土家族制作蒿子粑粑原料——魁蒿(Artemisia princepsPamp.)

蒿子粑粑是那么“热情好客”,它总是把醉人的清香味倾洒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未谋其面,先闻其香。制作这蒿子粑粑,当地居民先采摘蒿叶,将其洗净舂碎,与粘性糯米粉结合揉成面团,再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湘西腊肉丁或者炒制后的芝麻黄豆打成粉作为馅心,用独具特色的柚叶将其包裹,上锅蒸制 20 分钟后,一个个绿油油且又生机盎然的“翡翠团子”跃入人们眼中。这小绿团子,将柚叶的清香与蒿草的特殊香味与软糯的团子结合,细细品尝,清香味游走于舌尖,令人流连忘返,无人不咋舌。现在想来,只能如张岱所说:“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蒿子粑粑

制作馅心(刘川 摄)

蒿子粑粑

制作完成的腊肉丁馅心

蒿子粑粑

蒿子面团裹上腊肉丁,捏出形状。

蒿子粑粑

用柚叶包裹后,放入蒸笼(刘川 摄)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柚子叶包的蒿子粑粑

(龙春林 2020年9月摄于湘西)

蒿子粑粑

刚出锅的用箬竹 (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P.C.Keng) 叶包的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在当地,蒿子粑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同时也是清明节祭祀祖先的宗教传统食品。因其具有特殊香气,传说吃蒿子粑粑可以驱邪辟邪,保佑人们出入平安。

大自然是神奇的魔术师,世间万物在它的股掌中千变万化。蒿草也是如此。分化大,变异类型多,且蒿草种间各器官形态学性状连续性强,分布星罗棋布。如此,依靠植物外观形态来准确鉴别蒿草种类一直是难点,但居住在张家界的少数民族人民不仅可以识别蒿草,还拥有着各种科学且深入利用蒿草的生活智慧。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当我们每谈到蒿,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定是我国屠呦呦教授提取出的青蒿素。在菊科蒿属这个大家庭里,只有黄花蒿能够提取出抗疟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其地上部分药用,药材名为青蒿。据《张家界本土植物资源总览》记载,其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的效果。

蒌蒿(A. selengensisTurcz. ex Besser):“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嫩茎可食用,风味独特,谓其脆嫩、辛香,是闻名遐尔的优良蔬菜,也可作茶或药用。喜湿润,所以也谓其水蒿。

印度蒿(A.indicaWilld.):俗称五月艾、艾蒿。其具有特殊香气,是蒿菜糍粑的原料,也可做年糕,味道香浓,使用广泛。家家户户常常在端午挂艾蒿,以图平安吉利的彩头。

艾(A. argyiH. Lév. & Vaniot):俗称金边艾、艾蒿、端阳蒿。其叶药用,药材名为艾叶。据《张家界本土植物资源总览》记载,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于吐血、崩漏、月经过多、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茼蒿(Glebionis coronaria(L.) Cass. ex Spach):俗称茼蒿菜、蒿菜等,菊科茼蒿属植物。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当地居民常把茼蒿作为时令蔬菜,可清炒,可凉拌,是一清新可口养胃之蔬菜。其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又因其花色艳丽,花型美观,许多地方也将其作为观赏植物。

蒿子粑粑

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D. Don) Anderb.):当地俗称鼠麴草、清明蒿、水曲。菊科鼠麴草属植物。其制作的蒿菜粑粑口味与蒿属植物所制的蒿菜粑粑相近。该植物在清明前后采摘最佳,故称为清明蒿;同时也可作蔬菜、药用,故也称清明菜。又由于其植物体遍布绵毛,故还称“绵菜”,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蒿菜粑粑往往被当地人称为“粉粑”、“清明粑”或“绵菜粑”。

蒿子粑粑

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D. Don) Anderb. (张晴 摄)

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张家界的人们常在家门口悬挂艾,祈求平安。此外,当地常用五月艾(Artemisiaindica)、矮蒿(Artemisia lancea)、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魁蒿(Artemisia princeps)、灰苞蒿(Artemisia roxburghiana)和红足蒿(Artemisia rubripes)的叶来做艾叶的代用品药用。

“一羹一饮,皆春夏秋冬汗水劳作。”在过去的饥荒年代,家乡的人们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充饥,而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鲜。这些带有乡愁印记的味道弥漫在每一个思乡人的梦里,背井离乡的机票里,抑或是来自家人的一句句问候里。因为久未归家,我想念这久违的味道,想念我的家乡。

这由蒿叶制成的糯米面团,仅仅是一个面团吗?它是那一条条泥泞土路在我心中的缩影。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我们远走他乡,思乡困苦,但请记得回家的路步步带香。乡愁不再苦,回忆仍甘甜。

蒿子粑粑

文字:刘力维

图片(除标注外):刘力维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