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都护府(宋朝陇右都护府知乎)


安西都护府府又称西域,位于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东部

唐朝jun'dui

陇右都护府

唐朝的行政区划大抵为十道、六府。十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六府为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注:开元二十一年后唐玄宗又增设五道)其中安西都护府的历史起源更是起源于汉朝,汉朝在西域初设西域都护府,东汉后期及曹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一直延续至唐朝。

陇右都护府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都震惊。河北都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内的,叛军所经过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召来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 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但中央的内乱,和安西边军的调离给了本就有不臣之心的吐蕃机会。之后数十年类李唐王朝和吐蕃在陇右道进行了多轮角力,但均无法完全夺回陇右道(注: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公元764年凉州沦陷,次年陇右道大部被吐蕃占领安西都护府和中原的通道河西走廊被截断。

直到公元781年,一个来自安西的使者才成功到达长安,他把这十五年来孤悬西域的大唐军士如何在郭昕和李元忠两位将军的领导下同吐蕃周旋作战的故事带到了朝堂之上。忽闻被吐蕃围困十余年的安西、北庭都护府竟然都还没有失陷,朝堂上的君臣无不震动唏嘘,掩面哭泣。在旧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自河、陇陷虏,伊西、北庭为蕃戎所隔,间者李嗣业、荔非元礼、孙志直、马璘辈皆遥领其节度使名。初,李元忠、郭昕为伊西北庭留后,隔绝之后,不知存亡,至是遣使历回纥诸蕃入奏,方知音信,上嘉之。”嘉之,嘉之,被嘉着再也不能知。

据现代考古发现安西都护府的反抗一直延续的公元808年,在失去中原消息的半个世纪,没有任何史书记载了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只有在今天的考古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一点点蛛丝马迹。从年轻气盛到两鬓斑白,他们为李唐王朝奉献出血和泪,他们为李唐王朝的荣誉而战。

直到一千多年后,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才在公元1755年完成对西域的再次实质上的统治(注: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二月,清军两路出击,直捣叛军大本营,仅用一百来天就胜利凯旋。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八月,准噶尔再次叛乱,乾隆二十二(公元1757年),叛军首领阿睦尔撒纳败逃沙俄并死在那里,清军彻底扫平了残余分裂势力,取得彻底胜利。),西域自此改名新疆意为新归之地。

1949年9月19日,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和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率部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自此新疆这块命运多喘的土地回到了祖国的回报。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