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动作有哪些(精细动作有什么好处)


“动作”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肢体、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既可以指由多个部分共同构成的完整活动模式,也可以指某一部分的特定活动模式。动作是人类早期生长发育的核心,作为保障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是个体与环境进行有效互动的基本手段。而“动作发展”则是指个体一生中动作的变化过程,是幼儿发展的基础,是其生活、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直接前提。

动作发展的阶段划分

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动作行为的发展和改变依照独特的方式进行,一般将动作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反射、预先适应、基本动作技能、专项动作技能、技能熟练和代偿等六个时期。因为专项动作技能、技能熟练和代偿阶段,是发生在6岁以后的儿童,已超出本文幼儿年龄区间,故不再进行介绍和说明。3-6 岁幼儿处于基本动作发展时期,但反射时期和预先适应时期的发展与衔接,是基本动作技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故需要进行一定说明。

反射时期

反射时期,是从个体胎儿期开始出现,是人类一生动作发展的最早形式,主要表现为固定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运动,主要为反射性、刻板的动作。自发、刻板,是这一时期动作表现的主要特点。例如,轻触婴儿一侧的脸颊,他就会把头转向触摸的那个方向;若将手指伸入婴儿手掌中,他就会握住你的手指。婴儿期的反射大致可分为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射两种类型,每种类型下又分为若干个反射条目;

其中,某些反射开始时间并不一致,而当婴儿拥有自主控制动作能力后,某些反射就会变弱或消失,但维持人生存的一些反射会持续很长时间或整个生命周期(例如膝跳反射),具体内容见图 1。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1 婴儿期的反射动作

反射的功能

① 生存与保护。例如吸允反射与觅食反射,可以帮助婴儿自主寻找和摄入食物;而迷路翻正反射,防止婴儿在俯卧位时由于支撑面堵塞呼吸,使机体主动伸张颈部,从而改变头的位置以保持呼吸顺畅。

② 动作发展的基石。反射是形成原始协调动作模式,以及幼儿阶段学习动作技能的重要前提,是后来出现自主动作技能的基石,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多数姿势反射与未来涉及位移动作、姿势控制的技能发展高度相关。

预先适应时期

指儿童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具有倾向性或预先适应性的动作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预先适应的而不是预先决定的,若没有一定的外界环境刺激,这些动作行为将不会出现。这个阶段的动作技能大致分为三类:姿势控制、移动和操作控制,其中每个条目下出现的技能都称为动作里程碑,每个动作里程碑在儿童动作发展中都是标志性的事件,见图 2。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2 预先适应时期的姿势和动作里程碑

姿势控制

姿势控制指儿童能保持身体平衡,并在环境中维持一个特定的身体方位,其发展一般从颈部开始,遵循从头到脚的方向。儿童在对颈部、躯干、手臂和腿自主控制的完成过程中,而获得头部控制、翻滚、坐立和站立的能力。其中坐立是人类获得的第一个直立姿势,当他们具备头部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之后借助手臂的支撑,能够完成坐立动作。站立是人类生命中第一年内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未来多种动作技能出现的根本,例如奔跑和跳跃。

姿势控制是神经肌肉系统和感觉系统之间连续且动态的相互作用,也是很多动作技能发展的根本条件。当发展到一个新的姿势里程碑的过渡期时,感觉与动作的关联需要被重新校准,而这个感觉动作的重新校准可能会影响以前已经建立的姿势或其他的动作行为。例如儿童在处于独立行走的过渡期间内,已经获得的坐立和够物技能会暂时消失。

移动发展

爬行是儿童移动发展中的典型动作,是大多数儿童在独立行走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俯卧姿态的爬行动作出现,表明儿童在环境中自主控制身体的能力得到巨大进步,研究也证明爬行与儿童情绪、认知及社会行为的发展相关。虽然爬行是预先适应时期一个普遍存在的动作里程碑,但有些健康儿童也存在发展独立行走前不会出现爬行的现象。

行走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物种独特性之一,它不仅需要身体保持直立姿势,而且要将重心由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并保持一只或两只脚始终与地面接触,下肢必须有足够强的肌肉力量以支持在重力作用下维持整个身体;它同样也涉及多个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肌肉与骨骼系统、感觉与认知系统。国外学者提出影响行走技能掌握的八个参数:模式生成、关节分化、姿势控制、视觉敏感性、肌张力控制、伸张力量、身体约束和动作,其中姿势控制、肌肉力量和动机是最为主要的三个因素。

预先适应时期中,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不是先天预定,而是在多个因素影响的过程下出现的,新动作行为的出现是儿童机体与环境、任务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动作里程碑出现的顺序基本是相对不变的,但不同儿童各自的动作行为可能由于不同自身情况和环境因素而在出现的时间上不一样。当儿童获得独立行走和自我进食的能力后,预先适应阶段结束,开始进入基本动作技能时期。

基本动作技能时期

反射阶段和预先适应阶段中动作的发展,受外界影响较小,待儿童神经系统成熟后,在经受外界少许刺激(例如重力)就会随之出现,是动作发展的内在机制。而基本动作技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加,出现更高级的、大脑皮层控制的自主性动作,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是动作发展的外在机制。它分为有关个体全身大肌肉活动的粗大动作和主要涉及手部小肌肉活动的精细动作技能。

3-6 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时期,主要是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

粗大动作发展的内容,主要为位移技能,如跑、跳、爬;控制技能,如扭转、弯身等;操作技能,如投掷、接、踢、挥击等。精细动作,指的那些主要由身体小肌肉或小肌肉群控制的动作,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因为这些动作对于生存、后期的工具使用和书写等动作发展都非常重要,所以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早期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之一,典型的精细动作技能通常为伸够和抓握动作。

由图3可以看到基本动作技能中跑步、单脚跳、垫跳步、双脚跳、投掷等动作,是儿童未来熟练掌握各类运动、竞赛和舞蹈的基础,人类动作发展研究专家Greg 先生,将基本动作技能比作字母或数字,儿童若没有掌握字母或数字,则语言或运算能力的发展就会遇到障碍;同理,如果儿童没有掌握基本动作技能,那么他们完成由基本动作所组成的复杂动作能力将会降低。跑步、单脚跳、垫跳步、双脚跳、投掷等动作,都属于粗大动作技能;同时研究发现,3-8 周岁期间,是幼儿形成基本动作技能的关键期。因此,3-6 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主要内容是粗大动作的发展。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3 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金字塔模型

(1) 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程度的辨别

在三类基本动作技能下,由诸多小的技能构成,幼儿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较多。所以幼儿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对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辨别,一般由“动作技能发展序列”和“动态系统范式”两种辨别方法构成。

“动作技能发展序列”方法,由整体序列法和部分序列法两部分构成,通过这两种方法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形成进行辨别。前者主要描述同时出现在多数儿童身上的一般特征,后者主要描述出现在手臂、躯干或腿部等特定身体部分的特殊特征。两种方式,都是对动作技能形式或行为模式的质的辨别,而不是距离、速度或时间等量的方面;并且,动作技能发展的序列是线性的,是动作技能由不成熟、低效率的阶段发展到成熟、高效的阶段。整体序列法与部分序列法都能准确提供关于动作技能模式的信息,以识别某项基本动作技能的获得和精准化,并且具有较高的相关度。部分序列法对某项动作技能所得出的一般化特征综合图,相当于整体序列法观察到的全身某个阶段的特征图,下文跑动技能的说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动态系统范式”方法不同于“动作技能发展序列”,它是非线性的动作发展,指动作技能的发展不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线性变化的,而是受到外界环境及个体因素的约束而对动作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幼儿在学习投掷动作时,是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那么按照动作技能发展序列理论会将对侧动作模式作为投掷技能的熟练状态,而同侧动作模式则是处于不熟练阶段;但是,若教师提示孩子将球准确投掷到某个方格内,幼儿则会自主选择同侧动作模式,因为当他考虑到需要在投掷过程中将最终的精度参与到其中时,同侧发力模式是最为有效的。

(2) 位移性动作技能的发展模式

位移性动作技能是幼儿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由跑、滑步、双脚跳、单脚跳等技能构成。它对儿童能否顺利参与到日常的身体活动中有重要影响,并且对未来学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或游戏中的移动技巧有直接作用。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4 位移动作技能的整体发展序列

由图4可以看到位移动作技能各部分内容的整体发展序列,每项动作技能大致分为3-4个阶段。以跑动技能为例,在第一阶段中,儿童采用小步伐、高抬腿的姿势,手臂架起、肩膀保持不动,其作用是维持跑步过程中的身体平衡,并防止在摔倒时用双手来保护自己;第二阶段,上肢基本没有变化,下肢可以出现伸展的现象;第三阶段,手臂可以配合双腿进行前后的摆动,脚掌在落地瞬间时能够出现由脚跟过渡到脚趾的过程;第三阶段,能够弯曲手臂并有力协调的配合双腿完成跑步过程(图 5)。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5 跑动作技能整体发展序列

从图6可以看出,跑动作技能部分发展序列中,手臂和腿的动作被分别单独分开进行划分,但是部分序列法所描述的跑动模式与整体序列法所得出的跑动趋势基本一致,跑的动作转换都是从步履蹒跚到脚后跟或前脚掌着地,手臂姿势由张开的维持平衡状态到自然弯曲配合双腿完成前后的摆动。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6 跑动作的部分发展序列

(3) 操作性动作技能的发展模式

操作性动作技能是指操作棒、球等物体的动作技能,由投掷、踢球、挥击、接球等技能组成,它是未来进行团体球类项目运动或游戏的前提。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7 操作动作技能的整体发展序列

由图7可以看到操作技能整体序列发展的描述,各个动作技能由4-5 个阶段组成。下面以接球动作技能为例进行说明,幼儿接球动作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看到儿童有接球的意识,双臂举起放在胸前准备接球,双臂有抱球的动作、但来球只是击中身体并没有接住;第二阶段,双脚可以采用宽的站位稳定身体重心,幼儿可以通过手臂以胸前搂抱的方式,将来球接住;第三阶段,当来球时可以采用屈髋和屈膝动作降低身体重心,手臂以类似打捞的动作将球接住;第四阶段,可以通过手部动作将球接住,但是只能接住抛到身体上方的球,身体以外的球则会越过他们无法接住;第五阶段,儿童能够主动移动身体和双脚,以接住来球。

接球动作技能的部分发展序列(图8),是由身体有关部位的动作按一定系列步骤组合在起的,分为手臂分解动作(4 个方面)、手掌动作(3 个方面)和身体动作(3个方面)。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8 接球动作的部分发展序列

精细动作有哪些

图9 男女童基本动作技能水平所对应年龄

通过整体序列法和部分序列法,可对幼儿位移和操作动作技能的发展阶段进行清晰观察,而图9是幼儿某项动作技能在某个时间点所应到达的阶段。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技能教学时,可以将上文各动作技能的发展序列与上图结合对某个年龄段幼儿在某个阶段中动作技能所掌握的水平结合后进行判断和评估,若达到上图的要求则说明此动作技能通过练习掌握的较好,若没有达到要求则说明幼儿的这项技能发展处于滞后状态,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或幼儿自身情况进行分析。

IKAA(International Kids' Athletic Association,国际儿童运动协会)总部设立于美国,是致力于推动少儿基础运动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IKAA(中国)由深圳小嘉体育引入大陆,秉承协会总部办会理念,致力于让每个孩子科学运动、快乐运动。IKAA(中国)通过推动少儿运动课程进校园、组织儿童运动赛事活动、组织少儿体适能师资培训认证,为儿童运动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质课程和教练人才,让科学的运动教育理念惠及更多孩子。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