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标签 写景、初中古诗、生活、古诗三百首、山村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注释 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指山里面的雾气。竹中:竹林丛中。窥: 从缝隙中看。 檐:房檐。 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 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 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 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 “山中” 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 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 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 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 落下。

“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见”、“窥”两字用得很恰当:烟来 则举目可见;日落则是透过竹子间的空隙所见,所以用 “窥”字。“见”和 “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 的描绘。三、四句说,鸟儿向着屋檐上飞翔,白云从窗户里轻轻流出。这两句都 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处地势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 屋宇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 “檐上”和 “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 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 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 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 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 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 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 “见”、 “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 “鸟”和 “云”。

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旬是二、二、一。这样,全 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显得单调了。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 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 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 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 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于作者 吴均 (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 人辑有 《吴朝清集》。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