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经典句子)


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而美好。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于200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化名“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离家流浪的故事与一位名叫中田聪的老人庸碌半生后一次偶然的奇幻经历。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1Q84》等。他以清澈细腻的写作风格、多样化的文学体裁,刻画了诸多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与奇妙扑朔的故事情节,成为读者阅读视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海边的卡夫卡

小说以饱含感染力的细腻文字与理性坚定的观点态度,通过紧凑浓缩,悬念叠起的故事情节,以田村卡夫卡和中田聪两个人物为主线,在虚虚实实间,记录下稚嫩的灵魂在前行过程中的成长与救赎,同时细致描绘了世间的纷繁万象与人类复杂迷惘的精神世界,引发对当下社会中人类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

本文将从错综复杂的双线并行结构、作品所蕴含的灵魂成长主题、无处不在的意象与隐喻这三方面阐述小说的多重意蕴与文学艺术。

1、在幻境与现实的双重世界中游离

在“青春三部曲”之后,村上作品中最常见的结构便是“双轨式”。他擅长于铺开两条平行的故事线,构建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双重世界。如《挪威的森林》中的女主人公绿子与直子,《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舞!舞!舞!》中的海豚宾馆与喜喜所在的时空等,都是围绕着现实与非现实来双向刻画,交错叙事。

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亦是如此。全书共49章节,奇数章总体采用写实的叙事手法讲述田村卡夫卡流浪、逃离,最终成长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的成长之路;偶数章则使用魔幻手法展现老人中田聪的奇遇,他是“二战”时“集体昏睡事件”的受害者,醒后除了能与猫交谈的超能力外;半生碌碌无为。

在作者笔下,这两个迥然相异的平行时空交错进行,逐渐逼近,在“森林的入口石”这一点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型的结构,然后又分离。卡夫卡从虚拟的幻境中回归到现实世界,成长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整个小说仿佛电影一般,镜头在两位主人公身上来回切换,令读者穿梭在这虚幻与真实之间,荒诞不羁中又渗透着残酷世界原本的样貌。

海边的卡夫卡

2、在拯救与阻碍中徘徊的成长之路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通常描述某个人通过系列事件与深刻思考,从无知到成熟, 从不谙世事到有所顿悟的过程,他摆脱了少时的天真懵懂,走向了复杂而残酷的成人世界。

海边的卡夫卡》沿袭了成长小说的重要特征:十五岁的少年主角为打破父亲的诅咒而离家出走,化名田村卡夫卡。在这场蓄谋已久的冒险中,随着流浪的不断深入,他的身体与灵魂都在不断成长,并且最终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达成了自我精神进化与救赎的使命。

海边的卡夫卡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或是带领前行的引路人,或是抑制阻扰的障碍者。对于卡夫卡而言,他一路流浪中所遇到的精神导师大岛、良师益友樱花、女性之美的象征佐伯等人在不同层面上积极地引领着卡夫卡迈向了精神的自由与成熟。而同时,毫无疑问地,他的父亲扮演着反面角色,他的专制与冷漠威胁禁锢着卡夫卡的灵魂与成长。

卡夫卡为反抗孤立无援的宿命而出走,试图逃避现实,却又投入到湍急惊险的成人世界中,在重重阻碍与恶意之中,却有一直有力量愿意拯救他、拉扯他前行,在这样的来回反复中,他的肉体与灵魂逐渐成熟,坚定勇敢地面对社会现实,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海边的卡夫卡

正如村上自己所说的,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而美好。

3、宿命般无处不在的意象与隐喻

正如卡夫卡的精神引路人大岛所说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隐喻”,村上在这部小说中赋予了太多的内涵,无处不在的隐喻,无处不在的意向,都被用象征的手法寓于文本之中。这些隐喻与其说是点睛之笔,不如说一个个深藏的线索,引领着读者去发掘更深层的意蕴。

古希腊神话中俄底浦斯王始终无法逃脱“ 弑父娶母”的诅咒,最终刺瞎双眼,自我流放。而小说中的田村卡夫卡则是当代的俄底浦斯,在冷酷专制的父亲的诅咒下成长。15岁生日那天与父亲决裂后,开始流浪。然而他依然难逃宿命般的结局,在环境与现实的交界处杀父,又与少年时代的生母产生了恋情。

他背负着俄狄浦斯式的诅咒,怀揣着恐惧与渴望,然而悲惨而不公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反抗而改变悲剧性的结局。

海边的卡夫卡

俄底浦斯王

海边的卡夫卡》是一个少年,一支歌,一首诗,一幅画。卡夫卡这个名字自然是别有深意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不用说,你看过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喽?”

我点头:“《城堡》、《诉讼》、《变形记》⋯⋯”

显然,村上的这篇作品从人物角色、标题拟定、荒诞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奥地利现代主义作家先驱弗兰茨·卡夫卡的影响。作家卡夫卡多数作品都使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后人常用“卡夫卡式”来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

村上也是如此,用“卡夫卡”这个隐喻贯穿全书,道尽繁华的都市中青年男女内心的空虚与迷惘;而他创作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消解这种万般无奈的孤寂与荒谬。

海边的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

村上作品中的森林意象素来是有着特殊含义的空间载体。《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森林是第三空间,是“小镇”的监管系统所无法到及的地方;《挪威的森林》中森林象征着内外之界,亦象征着生死之界。

而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着重写了一件森林中的小屋。森林作为时空转化场所的存在,是现实中的幻境,在幻境中又似乎透漏着一缕真实。就如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片森林也是都市中现代人所追寻的返璞归真的桃花源。

海边的卡夫卡

桃花源般的森林

小说中的隐喻还有很多,比如心灵的归宿“图书馆”、捷克语中叫“卡夫卡”的乌鸦、与人对话的猫、自天而降的鳗鱼等等。村上让这些充满象征性的隐喻在幻境与现实两个世界游离,以此来展现人的精神意志在这些繁杂离奇的时空中自由成长之路。

海边的卡夫卡

结语

无论小说的情节是多么虚幻离奇,故事里的人设是怎样独特荒诞,都无法否认的是,《海边的卡夫卡》所体现出来的成长路上的恐惧与无奈,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与探索,在文本之外,都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共鸣与感动。

当人在被恶意打击时,在迷茫不知所措时,心存善良,坚定对正义与光明的渴望与勇气,终将会迎来自我的成长与救赎。

参考资料:

李超丨自由灵魂的成长之路———试析《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

刘青梅丨一部充满隐喻的成长小说———解读《海边的卡夫卡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