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压痛(腓肠肌压痛阳性见于几个病)


腓肠肌压痛

腓肠肌压痛

▲范德辉,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擅长用针灸、腹针、浮针、埋线及康复理疗手段治疗多种痛症及神经系统疾病,尤擅采用龙氏正骨整脊及小针刀疗法治疗多种脊椎相关性疾病,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6部,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2014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卢桂梅学术经验整理及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陈某,男,时年48岁,首诊日期:2019年3月19日。

缘患者于1年前搬重物后出现反复腰痛,间断在社区门诊进行推拿理疗、局部贴敷等治疗,近1个月来疼痛逐渐加重,影响下肢活动,只能以轮椅代步,在广州多家大医院求医,腰椎MRI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L5 /S1 椎间盘脱出”(图一、图二),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治疗,遂来我院门诊求诊。

腓肠肌压痛

【首诊证候】

腓肠肌压痛

刻下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双目有神,表情自然,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正常,气息平顺,腰痛,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无二便失禁,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体格检查:双下肢乏力,站立、行走不稳,腰部肌肉紧张;右侧直腿抬高试验45°,加强试验(+),“4”字试验(-),背伸试验 (+),L4~S1棘突压痛及椎旁肌肉压痛(+),腰骶部压痛(+),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右侧腓肠肌压痛(+),臀大肌、臀中肌压痛(+)。

辅助检查:外院MRI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L5/S1椎间盘脱出。

【辨证论治】

患者因搬动重物后,拉伤腰部,导致瘀血滞留于腰部,阻滞经络气机,经络不通则痛,病程日久,肝肾亏虚,致腰部疼痛、双下肢痿软无力,故发本病。

中医诊断(证型):腰痹病(肝肾亏虚,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则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3g、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6g、山药10g、吴茱萸10g、当归10g、杜仲6g、香附3g、牛膝10g、地龙10g、伸筋草10g、桑寄生10g、三七粉3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腰痛,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无二便失禁。

2、触诊:腰部肌肉紧张,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4”字试验(-),背伸试验(+),L4~S1棘突压痛及椎旁肌肉压痛(+),腰骶部压痛(+),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右侧腓肠肌压痛(+),臀大肌、臀中肌压痛(+)。

3、影像学:外院MRI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L5/S1椎间盘脱出”。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摇腿揉腰法以放松腰部肌肉,放松后予以侧卧扳按法(图三)、俯卧牵抖冲压法(图四)及倒悬牵引下正骨法(图五)纠正L4、L5小关节旋转式错位。

2、辅助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手法治疗后,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肾俞(双)、气海俞(双)、大肠俞(双)、关元俞(双)、秩边(右)、委中(右)、阳陵泉(右)、环跳(右)、承山(右)、昆仑(双),配合红外线、微波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大肠俞、肾俞等穴位注射,以活血通络,指导患者行臀大肌、臀中肌拉伸训练。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予以指导患者行“飞燕”“拱桥”等锻炼腰背肌肉,待疼痛好转后,进阶为平板支撑以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腓肠肌压痛

腓肠肌压痛

腓肠肌压痛

腓肠肌压痛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后续5个疗程后,患者腰痛及双下肢乏力消失,叮嘱患者坚持行“飞燕”“拱桥”等方法锻炼腰部肌肉,定期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本例为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较重,髓核脱出。压迫椎管(图六),致使腰痛加重,且出现双下肢乏力症状,骨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瘫痪。而龙氏治脊疗法针对重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配合倒悬牵引下正骨法,利用自身重力作用增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压力,促使脱出的髓核回纳,减轻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改善症状。

腓肠肌压痛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指导专家:范德辉 主任中医师】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