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徐稚怎么读)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 2 期)徐稚(孺子)初论徐高祉徐稚 ,字孺子,南昌人 。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 97),卒于灵帝建宁二年(公元 169), 享年七十二岁 。南昌县置于汉高帝六年(公元前 201), 作为当时设置的豫章郡治 。王勃在其名作《滕王阁序》中, 一开始就说到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便是此地 。史谓少昊的后裔伯益 ,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大禹死后, 按照“禅让”惯例 。应由伯益继位。但是“诸侯”们却不朝益而朝启。启是大禹的儿子 。从此, 君位传“贤”的“禅让”制度 ,便变成了传子的世袭制度。启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夏代的第一位家天下的君主。据《竹书纪年》的说法 ,是启把伯益杀了, 为了安抚伯益的族人,启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地。若木的后代便以地为姓而姓徐了。徐地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及其周边约今江苏 、山东、安徽接壤地区。据徐姓家谱记叙。若木之后有徐诞 ,占据徐地称王,就是古史上所称的徐偃王 ,他的势力不断扩展,既威胁到当时中国的共主周王朝 ,也妨碍了当时另一个正在扩张势力的楚国。结果被周王朝派兵击灭了(另一种说法是被南方的楚国所灭)。徐国被灭之后。徐姓族人便散居于徐 、青 、扬等州。

徐稚

据徐氏谱牒所记 ,徐稚的曾祖徐审言,本籍是沛郡, 是一位饱学之士 ,并且曾经“私淑汜胜” 。汜胜, 曹县(在今山东省西南邻近河南省)人, 在西汉末成帝时做过议郎和御史 ,曾以轻车使者的身份 ,在关中平原地区推广种麦新技术 ,取得良好效果 。后来他撰写了一部有关农作(如区田法、溲种法 、耕田技术和各种蔬菜栽培以及选种, 嫁植 ,调节稻田水温的方法等)的著作, 即被后人称道的《汜胜之书》 。徐审言在王莽末年, 全家徙居到会稽郡太末县(今浙江省龙游县),东汉建武年间(公元 25-56)又因兵乱而迁居于豫章郡的南昌县。徐氏谱载“初居南塘, 旋徙沙村” , 此后便定居于此 。南塘 、沙村确址不可考知。据余在抗日战争前所见徐氏大成宗谱所言 ,徐稚故宅, 当即现今南昌市内孺子亭公园所在地 。元 、明以前 ,南昌有许多湖泊, 也有许多桥梁。徐稚父祖居地名曰南塘、沙村,应与这些湖 、泊 、桥、梁有关 。其故宅在三国孙吴嘉禾(公元 232-237)年间便建了孺子台,自后两晋、南北朝直到五代十国时期 ,历经多次废圮 、修复,先后改名为聘君亭、思贤亭、最后定名为孺子亭。孺子亭附近早先有一座桥名曰高桥 ,原称“高士桥” 。

民国时期南昌市有一条街道名孺子路也在孺子亭南边 。另外,在抗日战争前, 南昌老街道地名中, 还有一处叫“高土菟裘”的。所有这些 ,都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南州高士徐稚的。前面提到的唐代杰出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人王勃在其《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中, 称赞徐稚(孺子)是豫章人杰的代表人物 。王勃是绛州人,绛州与洪州相距遥远 ,唐龙朔三年(公元 663)由于要去交耻探望父亲, 路过南昌(当时的洪州都督府所在),偶然的机缘参加了那次都督阎伯屿(据张逊业校正《王勃集》序)主持的宴集宾客、幕僚的重阳盛会 ,他当筵对客撰写《序文》之时,年纪很轻,写作这篇《序》 ,既非预先约稿 ,也没有任何人授意请他褒贬人物 ,更没有什么后世所谓润笔之类的希求 ,当他濡墨振笔之时 ,在构思赞美豫章人文,想到的豫章人杰 ,第一个便是徐稚。这必然是由于他对徐孺子早已非常熟悉, 非常景仰的缘故。推开来说, 也可以充分说明与王勃同时代乃至在王勃之前的历代文人学士 ,对徐孺79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