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杨端入播州)


专家考证,坪丰村唐家坝杨氏也为其嫡脉

杨端

专家正在唐家坝丈量杨俸禄的墓碑

杨端

杨端

高坪一山上杨氏墓葬的华表和诰封碑损坏严重

自本报刊登《华表牵出杨应龙嫡脉》、《专家寻史料证杨应龙嫡脉身份》两篇文章后,杨应龙后代之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人对董公寺五星村杨致棋等系杨应龙嫡脉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就在此时,又有杨氏后裔联系遵义晚报记者,声称杨应龙长房长孙杨寿松墓在长征镇坪丰村唐家坝,他们才是真正的杨应龙嫡系孙。为慎重起见,日前记者特别邀请原城乡建设志副主编、原遵义地区宣传志副主编李连昌,红花岗区方志办原主任、《红花岗区志》总编史小波,遵义图书馆地方资料室主任代骊参与这次采访。

唐家坝有杨寿松墓?夫妻同埋一处

杨端

位于董公寺镇五星村喇叭河沿岸的古墓群及华表、名家提识,牵出了杨应龙嫡系孙杨致棋等人后,虽然通过有关专家在《续遵义府志》和《吴氏家谱》上找到的记载,论证了杨应龙的孙子杨寿松确实存在,也印证了五星村杨致棋一系为其嫡系孙的可能性。

但近日有唐家坝杨氏后裔给遵义晚报来电,表示自己才是杨应龙的嫡系孙。随后,记者同李连昌、史小波、代骊三位老师商榷后,决定24日前往唐家坝一探究竟。

唐家坝位于汇川区长征镇坪丰村,即东联线北段东侧的城乡结合部。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唐家坝大多数人并非姓唐,而是姓杨。据随行杨氏家族族长杨国政说,杨氏祖先杨端是在唐朝迁入播州,他们的一世祖定居在此,为铭记先人,便把此地改名为唐家坝。

杨端

冒着烈日,我们随杨氏后裔一行先看了“一世祖杨公俸禄老大人之墓”和“一世祖杨母董老孺人之墓”。这两座墓在唐家坝的包谷林里平行排列,相距约5米,墓碑上都有男奎、华、万的名字。杨氏族人告诉记者,他们祖辈口口相传,杨俸禄就是当年在海龙屯被乳母救出的杨应龙孙子杨寿松,此处是他和夫人董氏的墓。奎、华、万是杨寿松的三个儿子,各支现分布于唐家坝、高坪、檬梓桥等处,有万余后人,现在有华表的大型墓葬还有十余处。

杨氏宗祠留有遗迹杨俸禄身份待考证

唐家坝除了有杨氏一世祖墓外,还有二世祖和三世祖墓,延至当代已有十几代人。唐家坝杨氏宗祠旧址已卖与私人,原址上现在修建了一座简易楼房,但宗祠的屋基、台阶等还在,宗祠正面精细加工的条石屋基长约30米,当年宗祠的梁柱石础还可见,有的直径达60厘米。从这些留下的遗迹不难看出,当时唐家坝杨氏宗祠的规模相当可观。

杨端

随后,记者同专家还查看了唐家坝和高坪镇西侧半山腰的几座杨氏分支墓葬,这些墓葬都颇有规模,并且均有地方名人题写的碑文。唐家坝现存的杨端第38代孙杨静澄墓保存较好,墓碑前是一块长方形石碑,正面是逝者墓表,由地方名士喻介凡撰文,杨文湘书;背面刻有隶书“行德好礼”四个大字,是由民国年间的贵州省教育厅厅长李锡琪题写,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同行杨氏族人称,民国年间周西成当政时的核心成员“三杨开泰,一马当朝”中的杨献庭,就是唐家坝的人,他曾经所住的杨家巷就是因他而得名。

唐家坝的杨氏大型墓葬数量可观,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还有诰封和名人题写的碑文、墓表,不仅可以看出唐家坝杨氏后裔中有一批杰出人才,而且还保留下来一批与杨应龙相关的地上文物。但对于杨俸禄是否就是杨寿松,由于夫妇俩的墓碑上都没有立碑时间,仅凭家族口传,依据还不充分,有待今后发现新的证据才能确定。

专家确认嫡系有两支大型墓葬待保护

通过这次考察,专家认为,遵义本地的杨氏均为播州一世祖杨端的后代,现在遵义杨氏家族正在编印《播州杨氏家谱》,杨氏几十个支系上溯祖先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只是里面还未见杨应龙嫡系部分。

现在既然已经论证了杨应龙有后代杨寿松,本报曾报道的位于董公寺五星村杨氏,和坪丰村唐家坝的杨氏,通过他们各自的历代家谱记载,专家认定他们均系杨应龙的嫡系孙。

与最初我们采访的五星村古墓群相同,高坪这几座杨氏墓葬也都有华表和诰封碑,只是大部分因年久风化严重,字迹难以辨认。专家们认为,目前坪丰村唐家坝、高坪、檬梓桥等处的杨应龙嫡系大型古墓葬,和董公寺五星村现存的古墓群,都是很有价值的文物,不仅数量可观,还具有历史意义和很高文化艺术含量。但由于有关单位认识不足,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现在高坪的清代资政大夫杨文菴的墓,建造精美,现在碑、华表和墓葬石雕花饰堆满一地,有的已经破损断裂,令人堪忧。

(遵义晚报 陈果)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