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姜和生姜的区别(生姜好还是子姜好)


有很多中药看名字就容易搞混,甚至有一些资深医生也没有弄明白,今天黄药师就聊聊那些容易搞混的中药,看看你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1、干姜和生姜

很多人误以为干姜就是晒干了的生姜,包括很多中医都也会搞错。

其实,干姜不是晒干的鲜姜、生姜,而是用母姜(老姜)做的。

生姜种到地里,旁边会生出很多新的生姜(子姜)来,原来那块就成了母姜,非常老,非常辣。

两者的栽培过程也不一样。

生姜栽培过程中,需要经常培土,所以长得快,根茎很长,非常鲜嫩。但它的内在积累不够,晒干了分量也很轻。

干姜不培土,直接把根茎暴露在土表,它就内在不断积累,晒干了质地很沉。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干姜热性非常强,比生姜强很多,有句话叫,姜是老的辣。这个老姜,就是干姜,因为它内在积累得多。可以温中散寒,配附子回阳救逆。有句话叫“附子无干姜不热”,足见其热性,这不是把我们平时做菜吃的生姜晒干就能做到的。

而生姜能止呕,还能散风寒,更多用于表证。干姜则更多用于里证,也没有明显止呕作用。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2、肉桂和桂皮

桂皮和肉桂,因为外形、功效相近,经常被搞混。很多人放佐料的时候,都认为放的是肉桂。但其实,肉桂更多的是入药,而食物里放的一般是桂皮。

从源头来看,两者虽然都是樟科家族的,但肉桂是肉桂树的树皮,桂皮是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树皮。

从外貌上看,它们虽然长得像,但其实还是有区别的——肉桂厚,桂皮薄。

肉桂厚0.2~0.8厘米,桂皮厚0.1~0.2厘米。肉桂表面灰棕色,有些粗糙;桂皮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颜色比肉桂深。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肉桂热性、药力都强于桂皮,肉桂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可以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眼睛红、咽喉痛(虚火上炎了),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等寒性较重的病症。

而这些作用桂皮是很微弱的的。但桂皮可以暖脾胃,所以做菜做汤用桂皮。

如果误把桂皮当肉桂,可能该治的病就没效果;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如果误把肉桂当桂皮,药力就太过了,副作用就多了。

3、葛根、野葛和粉葛

葛根主要有两个品种。

近代使用葛根,常使用一种色白、纤维少、粉性足者,称之为粉葛。

另一种色灰黄、纤维多、粉性差者为野葛。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左:粉葛;右:野葛

有人认为粉葛作用优于野葛,其实不然。粉葛质量好,多是作为食物更优,但用药的效果却次一些,在《本草经集注》里有记载。

现代研究也表明,野葛的有效成分比粉葛要高一些。

葛根能解表退热,在温热病和风热感冒时,特别是有脖子、肩背僵硬疼痛(项强)的情况,用野葛效果比粉葛好。

所以,临床不应片面强调粉性足的“粉葛”入药。

4、淡竹叶和竹叶

淡竹叶中医用的品种,以明代为界。

明代《本草纲目》以前所记载的淡竹叶,是淡竹(竹的一种)的叶子,即竹叶。

明代《本草纲目》之后,到现代用的淡竹叶,是的淡竹叶(不是竹)的茎叶,即淡竹叶。

淡竹叶又叫竹叶麦冬,只是茎叶长得像竹子,但只有几十厘米高,与几米高的竹子完全不同。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淡竹叶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竹叶

竹叶与淡竹叶,虽然来源有不同,但作用相近,都能泻心火、清胃热、利小便。

竹叶泻心火、清胃热、除烦热作用略强;

淡竹叶清热、利小便作用略强。

近现代以来,由于竹叶没有利润可图,市场逐渐用淡竹叶代替竹叶。如果医生开“竹叶”,很多药房会给“淡竹叶”。但一些尊古法的医生,仍然会选择用竹叶。

5、白附片和白附子

白附片和白附子仅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中药,两者没有关系,千万不要混淆。因为两种药都是有毒的,用对了能治病,用错了容易中毒。

白附片是附子的一种炮制品,附子是是毛茛科乌头的子根,是一味大热的中药。(附子链接:)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右:白附片

白附子又叫禹白附,是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历代本草记载的是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白附子

白附子可以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能用于头风头痛,和附子功效完全不同。

比较常用的,用于面瘫的一个方子——牵正散,里面用到了白附子,用于面瘫、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

黄药师小贴士

是药三分毒,尤其是附子和白附子这类毒性大的中药,用好了、用对证了,能药到病除,且没有毒副作用。用得不对,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引起中毒。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子姜和生姜的区别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