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大山雀)


又是一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安徽蒙城的水稻种植户郁凯来说,过去一年是丰收的一年,更是让他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通过网商银行,他在手机上获得20万元周转资金,解决了经营中遇到的难题。

郁凯能够顺利得到贷款,得益于网商银行首创的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大山雀”。该系统能通过技术识别农作物并估测产量和收成,从而为农户提供数字信贷支持。自2020年正式商用以来,“大山雀”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大产业,帮助150多万种植户获得数字贷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覆盖15大产业

破解农户贷款难题

大山雀

一直以来,由于农民缺乏抵押和担保,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风险高,金融机构难以给农户“精准画像”,农户贷款难题无法破解。

在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下,网商银行“大山雀”横空出世。该系统结合地形、气候、历史产量等情况,精准识别农作物及其面积、长势。“除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还能突破大棚、果园等设施形态,识别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网商银行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介绍,目前“大山雀”能够识别15种农作物种类,准确率达到93%以上。

识别只是第一步,之后“大山雀”会实时观测,了解农户不同时期的种植规模和所需资金。“一般以5-7天为周期,就会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张成柱说,加之农户对耕地的自证和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数据等信息,网商银行会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

大山雀

“有了这笔钱,我们的冷库终于不用发愁了。”陕西延安洛川的果农何功庆感慨地说,贷款如同一场“及时雨”,让他的果子得以丰收。

据了解,目前“大山雀”已覆盖全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并深入鄂赣桂等五大柑橘核心产区。而在蔬菜种植领域,“大山雀”可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出暖棚和冷棚并计算资产价值,给予差异化的数字信贷支持。

借助“硬科技”,“大山雀”在农村地区当起了“天线”,极大地缓解了农户在购买农资农具、支付土地租金和员工工资等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问题,只需动动手指就可获取贷款,享受到金融带来的普惠价值,助力产业振兴。经过3年的技术积累,网商银行服务种粮户数量增加近20倍,仅苹果和柑橘的种植户达十余万人,近8万大棚种植户获得无接触贷款。

数字金融让农民的贷款有了新的解法,“希望大山雀这样的技术能够在更多产业中应用推广,用科技助农,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及全国土特产的文章。”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优基地专委会秘书长侯可威表示。

大山雀

做好“土特产”文章

数字金融赋能产业振兴

在全国各地,一幅“大山雀”数字金融地图徐徐展开。安徽的水稻、陕西的苹果、江西的柑橘、山东的蔬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特色产业也正成为数字中国丰收的绚丽亮点。

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还让土特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数字赋能土特产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等全国多个行业协会联合网商银行发起“数字金融支持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倡议”, 希望通过“大山雀”等数字金融科技支持地方产业振兴,助力土特产高质量发展。

专家指出,行业协会在推动中国“土特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网商银行的合作,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让数字金融成为土特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对农村经济及土特产的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网商银行‘大山雀’的技术能力积累,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大山雀’全面推向市场,让更多土特产种植户通过科技获得数字金融服务。”张成柱表示。

“丰收地图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体现。数字金融的普及,让更多地方的种植土特产的农户,获得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也进一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评价道。

据悉,作为蚂蚁集团发起的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始终坚持技术驱动发展。成立8年来,数字信贷累计服务了5000万小微经营者及农户,其中近一半在县域和农村,网商银行80%的新增用户均为“首贷户”,有效补充了金融薄弱地带。此外,全国超1200个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合作,通过为区域政府建立专属风控模型,发展当地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地方政府的金融助手。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