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年级手工灯笼(3年级手工灯笼步骤)


小镇村民做灯笼 一年销售100余万只

销售额达3000万元,有村民一年增收两三万元

一二三年级手工灯笼

从金堂县三溪镇赶来的陈女士正在挑选灯笼。

2月3日,离龙年春节越来越近,成都的大街小巷悄然挂上了许多灯笼,“年味”逐渐在人们心中蔓延开来。

一二三年级手工灯笼

在位于金堂县金龙镇的鸿发灯笼厂里,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最后一批灯笼。半天时间里,厂里来了五批人,他们都是住在隔壁村镇、上门挑货的零售商。此外,还有直接开来厂里拉货的车。

鸿发灯笼厂总经理、金龙镇金龙社区党委书记陈洪告诉记者,忙完这两天,工厂就要放假了,“我们的销售旺季从去年10月持续到现在。最近一年,我们总共卖了100多万只灯笼,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每年做100余万只灯笼

远销欧洲、日韩、东南亚

一二三年级手工灯笼

过年挂红灯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兴旺、红火。在陈洪的记忆中,很久以前,金龙镇就是远近闻名的“灯笼之乡”了。

跑运输、开餐厅、卖服装……在踏足灯笼行业之前,陈洪和妻子做过很多生意。因为听说卖灯笼能挣钱,自己又在“灯笼之乡”长大,1997年,陈洪和妻子从广东回到成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金龙镇盛行做孔明灯,没有人做过我们想售卖的那种彩色纸灯笼。”

没有案例、找不到学习门道,怎么办?陈洪和妻子租了厂房、买了设备,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关上门自己琢磨技术。“灯笼是做出来了,但一开始卖得并不好,头两年都是亏本状态。后来,我们通过跑零售商,在第三年终于开始盈利了。”

如今,陈洪所在的灯笼厂厂房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100多名工人,每年能制作100余万只灯笼,销售额能达到3000万元。靠着讲信誉、重质量,陈洪的老客户不断,做出的灯笼不仅卖到省内多个区(市)县,以及云南、贵州等省,还远销欧洲、日韩、东南亚。

一二三年级手工灯笼

有村民一年增收两三万元

想打造灯笼产业集散地

在鸿发灯笼厂的展示厅内,放着今年可售卖的灯笼,有适合家庭使用的烫花红灯笼,有适合餐厅使用的中式彩色灯笼,也有适合街道装饰的大红灯笼。

一旁,来自金堂县三溪镇的陈女士和丈夫正在挑选心仪的款式。三溪镇距离金龙镇很近,陈女士他们驱车前来只需半个小时。她告诉记者:“我们自己在三溪镇有摊位,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来找陈老板拿货,已经有十年了,算是他的老顾客。这期间他一直没涨过价,我们都很信任他。”

一二三年级手工灯笼

半天时间里,厂里一共来了五批人要货。一个开车来厂里拉货的司机告诉记者,他的货是拉往都江堰的,一车能装上二十箱。

目前,陈洪厂里有120名工人,大多是附近村民,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不用来坐班的。“家里农活少的时候,可以领材料在家做灯笼,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打工挣钱。收入最高的,一年能挣4万元。”陈洪说。

在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了正在忙碌的陈俊和妻子。陈俊60多岁了,一天能熟练地装上千个灯笼。他说:“我从2013年开始在这里做工。灯笼都是手工生产,我和老婆专门负责把已经生产好的灯笼装袋、装箱,是流水线上的最后一步。一年下来,一个人能增收两三万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建两个厂,推出更多装饰性的灯笼和文创产品,同时尝试借力外贸平台,接到更多海外订单。”陈洪说,他考虑引入更多在外办厂的人回乡创业,将金龙镇发展成灯笼产业的集散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摄影报道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