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篇(虚实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等”出来的胜利?

孙子兵法虚实篇

作者/刘文新(sunzibingdao)

在《孙子兵法》中被肆意发挥,并能引起诸多人共鸣的“金句”除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外,当属军形篇开篇所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了。

看过各种解读,无论是“不败之法”,还是孙子兵法的心经,都与这篇内容的核心思想没什么关系。

之前讲过很多次,《孙子兵法》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操盘体系,教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而“军形篇”的核心是讲兵力的部署,从这个角度看,各种“鸡汤式”的解读,就有点无用武之地,与《孙子》其他篇章思想相悖了,本文提供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在讲什么?

我始终认为,军形和兵势两篇是彼我双方使用力量的核心工作,军形讲部署,兵势讲奇正兵力展开,己方按照这个体系操作,彼方也按照这个体系操作,再加上时间和空间,就构成了完整的战争操作内容。

从部署角度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实际上是讲攻守这个功能,“先为不可胜”是讲守,“以待敌之可胜”是讲攻。

这是部署的两个核心功能,也是“军形篇”下半部分部兵力或资源部署(兵力资源要素组合结构的设计)的目标,功能决定了结构。

俞大猷讲:以虚实论形。

在《孙子兵法战术体系》中详细阐述了“虚实篇”与军形和兵势两篇的关系,军形主要是“察”虚实之机,是要判断敌方防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求先做好自己的防御体系,让敌方看不到己方部署的薄弱环节,即“先为不可胜”,当能够“见胜”敌方部署的薄弱环节时则展开攻势。

所以,我认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部署的原则,对防御有要求(即无部署之漏洞),对展开攻势也有条件(即发现敌方部署之“虚”)。

二、“先为不可胜……”与“立于不败之地……”的关系

开篇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而后又讲“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者”,它们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兵力部署的原则,“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者”讲的是部署的操作实务。

区别在哪?

部署侧重对地利、地势的发挥与利用,因此操作实务上讲“立于不败之地”,重点是“地”,就是要借助地利来实现有效的防御,实现部署的“无缝”操作,因为战场为了实现攻守方面的功能,兵力难免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充分用好地利、地势才是重点。

而下半部分的部署操作方法,即“地生度”模型,它也是充分利用战地的特点而进行部署,创造人(兵力/兵种)地相称。

这样就形成了功能与结构设计的对照,“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原则,“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者”是操作实务,“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是部署的结构设计方法。

可见,孙子兵法之“先胜”,是部署上创造先发优势,创造有利于己方的条件,创造敌方“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的防御体系和快速转换的攻势作战队形。

三、胜利是“等”出来的?

因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中有个“待”字,就有了很多发挥,强调要耐得住寂寞,要善于忍耐等,甚至说要做好自己,等待敌方自败。

最开始的时候,读到这样的观点我也非常激动,觉得孙子兵法的智慧实在不得了,但研究越深入,结合实践越多,越觉得这样的观点虽然有道理,但与《孙子兵法》的思想并不相符。

1、等待

如果敌方不自败,一直要等下去吗,那不就犯“作战篇”的“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之错误了吗?

也有人说王翦灭楚等来的战机,等待一年左右的时间,将其一举消灭,殊不知,王翦的操作中也有创造虚实之机的内容,不是表面上的等待。同时,其操作中还有对楚国募兵制度等弊端的利用等。

另外,这样的战例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考证,实际上并不能说明问题,也欢迎大家举其他战例佐证。

再者,孙子兵法奇正相生的应用是创造虚实之机,就是看不到敌方部署的虚实,那就调动敌方兵力,制造它部署中的薄弱环节,以攻之。

军形、兵势、虚实结合起来看,其实没有“等”的概念,也没有“等”的方法。

2、做好自己

首先强调,做好自己从个人角度来讲没有问题,但放到竞争环境、博弈环境中则有致命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即便将自己做好了,如果还不如对手,那在博弈中还是白费,难道继续等下去?对手静止不动吗?行业不发展吗?

孙子兵法在始计篇中之所以强调“校之以计”,其主导思想就是在战斗力生成模式中建立一个标准,即比敌方(可以是假想敌)强。

在企业中也是如此,如果只强调做好自己,有点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样,没有标准,没有奋斗目标,怕是动力也不足。看华为的经历,它每个阶段都有个标杆,努力地追赶,除非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了,才会追求突破自我,但很多企业也会找个业外标杆去学习、追赶。

四、先胜是“一战而定”?

看到一种解读,说军形的“先胜”是为了实现“一战而定”,等待也是为了“一战而定”。

给出的战例是战国时“李牧戍边”一战而定败匈奴的故事,同样的问题,战例太过久远,具体形势、条件我们都不是十分清楚,以此佐证有问题。

用我们的常识来思考,解放战争不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抗美援朝不是一战一战将美国打到谈判桌前的?企业的成长不也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做起来的吗?

越来越觉得,追求“一战而定”就是企图走捷径,就是想投机取巧,因为所有的成功,都是积小胜为大胜。

五、最后

关于“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解读,应该是《孙子兵法》里论述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孙子恒通的智慧》中“不败第一计”,开创了等待、做好自己之论的先河,而后的发挥基本在此基础上展开,没什么创新。

本文从“兵力部署”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否定“先为不可胜”鸡汤解法的思考,必然触动一些敏感的小神经,欢迎《孙子》爱好者们,从“部署”角度思考,提出大家的意见。

孙子兵法虚实篇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