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本文目录

1、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2、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到来,意味着离春节越来越近了。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年味儿渐浓时,美好的寓意与温情

常言说,“送信儿的腊八粥”,这个“信儿”便是春节将要到来的消息,所以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腊八粥里浸润着浓浓的年味儿。

不管是黄米、江米、红豆、枣泥,还是榛子、花生,腊八粥的食料都包含对应的民俗寓意。放点儿桂圆,象征着团圆;放点百合,代表百事和睦;莲子象征恩爱连心,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因为有了美好的寓意,所以,按照民间风俗,有些地方煮好了腊八粥,第一碗要先祭祀祖先,以示感恩;更多的地方,除了自己喝,还要把美味的腊八粥分赠街坊四邻。

如果家里有一个小院,院子里栽着大大小小几棵桃树、枣树,那么还要把腊八粥涂一点在树上,期待来年枝繁叶茂,多结果实。

腊八节原本就是年节的前奏曲。人们过腊八节,爱喝腊八粥,大概也是因为新年将近,让人又有了新的期盼。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碗粥里的讲究

腊八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比如纪念佛祖成道、怀念忠臣岳飞等等。民间一则关于腊八粥起源的传说,则体现了老百姓的勤俭美德。相传早年有老两口非常勤劳,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他们去世后,两个儿子十分懒惰,逐渐变穷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兄弟俩没饭吃,只得找了一把扫帚,来到原来放粮食的大囤、小囤,扫出一点儿五谷杂粮,再加上几枚干红枣,煮了一顿粥。

哥俩悔不当初,第二年都变勤快了,没几年就过上了好日子。为了牢记懒惰的教训,此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就吃这种杂粮粥,又叫“腊八粥”。

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冬至以赤豆粥祭神的习俗,腊八在冬至之后,慢慢地,“冬至粥”便移为“腊八粥”。

萧放解释,腊八粥作为节令食品最早出现的时代比较难以考证。但宋代《东京梦华录》已有记载,说北宋开封府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武林旧事》则记载了宋代杭州腊八粥的配方: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烹制腊八粥。

一般来说,腊八粥的原料为米与果品,掺入的果品越多越好。《酌中志》提到,明朝宫中的腊八粥烹制方法如下:在腊八前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到腊八早上,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不同时期,腊八粥也有不同的做法,放入的粮食、果品都不一样。到了清代,北京已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腊八节这天煮腊八粥喝。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的传说由来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最常见的有三个版本。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传说一

在腊八节的由来传说中,流传最广泛的,最被认可的一种传说是牧女乳糜救佛祖。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仍然一无所获,饿得骨瘦如柴。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腊八传说二

腊八节传说之二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传说三

腊八节传说之三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对于腊八节的起源,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这三种,还有“懒夫妻坐吃山空说”、“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等等。只能说,腊八节的起源,相传不一,不变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承继。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习俗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传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