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马占山之决战江桥)


马占山

编辑

1932年7月底,日本各大报纸纷纷在显要位置刊登了这张照片,照片的注释就是“关东军击毙马占山的现场”,日本对“击毙马占山”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并还将现场收集到了所谓遗物拿到了东京去进行展览。

日军所谓“击毙马占山”的现场物品中有马占山的照片、名片、勋章以及一套玉质镶金的烟具,还有大量的现金。除此之外日军认定“击毙”了马占山的还有一具身穿将军服,脸部血肉模糊酷似马占山的尸体。

马占山

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吉林的马占山,清末从军,民国后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1929年调任调任黑龙江陆军步兵第 3 旅旅长,驻防黑河,辖沿黑龙江10 余县。1931年又兼任黑河警务司令、黑河镇守使。10月10日马占山得到命令: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任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

马占山在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就职后,22日发表了《抵抗宣言》,称“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治安者,决以全力铲除之,以尽保卫地方之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占山组织并领导了打响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尽管“江桥抗战”从11月4日至11月19日,仅仅历时16天,但马占山依靠处于劣势的兵力造成日伪军6000余人伤亡。

马占山

江桥抗战以后,马占山成为了日本占领黑龙江的心腹大患,日军也加紧了对马占山部队的围剿,至1932年7月在经历了多次战斗之后,部队人员伤亡惨重,武器弹药消耗殆尽,不得不撤退进入小兴安岭深山老林中躲避。

7月下旬,当马占山部队行至庆安县东山张河白硷子山口时,遭到了日军松木师团上千名日军的包围。经过三天血战,部队伤亡过半,马占山也在战斗中负伤。

在此危急形势下,部队决定由马占山、邰斌山、容聿群率卫队42人向东进行突围进入更深的密林躲藏。另由义勇军参谋长韩家麟率百余名官兵,骑着50多匹马向北突围,吸引日军主力,掩护马占山等人。

马占山

正是在这样的安排下日军将韩家麟所率领的部队认定为马占山所在的主力,在后面紧咬不放。

7月28日,此时韩家麟率领的突围掩护部队已经战斗到仅剩20多人,而且连日鏖战也疲惫不堪。行至海伦县罗圈甸子七八道林子时,正好有一处民房。见日本追兵已经被甩得较远,众人便进入民房内休息。因实在太过劳累,所有人倒头便睡。

没想到7月29日清晨,日军将这座民房团团包围,面对日军的投降喊话。韩家麟等官兵明知突围无望,依然决定誓死不降,当即以民房为掩护向日军发起了最后的攻击。最终包括韩家麟在内的所有2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以后,因韩家麟身材酷似马占山,身穿将军服,并都留有胡须,而且脸部因为激战已经血肉模糊,根据现场发现的名片,图章以及玉质烟具等日军认定韩家麟便是马占山。于是便有了我们文章开头日军所拍摄的两张照片,并将“击毙马占山”的消息进行了大肆宣扬,当时不少国内媒体也信以为真,进行了报道。

马占山

同时日军为了邀功,还残忍地将韩家麟的头颅砍下,以马占山的名义挂在海伦城墙上进行示众。日本东京还专门举行了“击毙马占山”的胜利展览。

而此时马占山已经在韩家麟等人的掩护下,进入到了小兴安岭深处,最终经过50多天的艰难转移,脱离日军包围,抵达了龙门县。

为了掩护马占山而壮烈牺牲的韩家麟祖籍山东,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从1914年开始追随马占山,因机灵懂事,深得马占山的器重,并将其收为义子着重培养。曾进入沈阳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进行深造。

正当日军大肆宣传和庆祝“击毙马占山”的时候,1932年11月马占山在龙门县重新集结各路义勇军,再次打出了抗日大旗。日军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欢庆了半天,原来闹了一个大乌龙,他们视为心腹大患的马占山依然毫发无损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