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楞柱(希楞柱)


今天,在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韩东晨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离开哈尔滨市,朝着根河出发,前往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真正的旅居生活的路上不仅要拥有一双慧眼识景的兴趣和能力,还要有走进民风民俗浓郁的欲望。内心最深处的原动力储蓄满满,但凡外界给一点点可能,就能激发百分之百的尝试。

希楞柱

希楞柱

走在路上,满目的白桦树令人心旷神怡,据当地人说,桦树皮不仅防水,还有抗腐蚀性能很强,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装饰的图案有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含义,最具鄂温克族特色的是用桦树皮做的服饰,桦树皮帽、桦树皮鞋、桦树皮包等。希望有机会将这些饰品服饰全部换上体验鄂温克族的特色。车里就有一个玛塔,是小型的浅器皿,外形多样,可以放置食品或物品,环保又美观。

希楞柱

希楞柱

下了车,进入真正鄂温克族人生活的地方,一种深深的民族特色居住坏境和现代高楼大厦一相比独具中华情怀。近处一样房子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回到希楞柱,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迟子建先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这样写道。“希楞柱”又作“撮罗子、仙人柱”,是游牧民族较为原始的住房。听族人讲述,其建造方法是先用三或五根顶端带杈的粗实木杆,斜立、互相咬合撮在地上,有时还用柳条圈缠绕顶部以加固。希楞柱覆盖物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冬季一般覆以狍皮,夏季多用桦树皮、茅草等,很轻,下一次搬迁时,卷起来放在驯鹿背上就能前往下一个营地。他们还很热情的邀请我们一起制作一个,不过需要很多时间,我们便放弃了。

希楞柱

进到他们的生活区,迎接我们的都是鄂温克族人。两边吹着叫“木库莲”的一种民间乐器,也叫口弦琴。它的形状像锥子,外环由压扁的铁制成,中间有一根薄片钢舌。演奏时,左手握木库莲尾端,放在唇齿之间,右手指弹拨钢舌条的尖端,同时喉咙配合吹气发出音韵,木库莲这种乐器的声音不大,但富于变化,非常动听。一阵阵或似林鸟轻吟,或似万马奔腾,时而婉转明亮、时而低沉忧伤的曼妙旋律传入我们的耳中。

希楞柱

族人领我们走了很远,说是要去看看他们这里独特又象征神圣的阿娘尼岩画,在一路上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有趣的语言:额格都阿玛代表伯父,乌特代表儿子,乌娜吉代表女儿,额尼是母亲的意思,阿玛是父亲的意思、奥木列是孙子的意思。阿娘尼岩画上用深红色的泥土描画了驯鹿、堪达罕、狩猎的人、猎犬和神鼓的形象。简单的休息一下,期待夜晚的篝火。

希楞柱

希楞柱

鄂温克族对火非常崇拜,他们认为有火就有热量,就有希望,所以他们把火敬为火神,并且保存火种永不熄灭。有几个年轻小伙邀请我们来伊堪。伊堪是“圈舞、篝火舞”的意思,体现着鄂温克民族的篝火、宗教、音乐、服饰等文化特色,更蕴含着古老的狩猎文化和森林文化气息。伊堪舞是鄂温克族的舞蹈艺术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内涵。

鄂温克族的人们真的很热情,我们的一天也真的很快乐!

东北农业大学-贾文启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