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锦朱催折玉)


朱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谢谢原图作者)

01

电影《大鱼海棠》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们年轻人对待生命就像路边的石头,不像我们这些老东西,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生老病死,是许许多多上了年纪的人格外关注的问题。

面对生老病死,应当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我被朱锦沁奶奶的话圈粉了。

今年2.13号,86岁独居老人朱锦沁在一段标题为《未雨绸缪,老人安排好一切,避免身后麻烦事》的vlog里讲述了她对生死的看法。

“如果意识不清,什么也不行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给我抢救,这是第一条;第二条的话呢,一切都是从简,骨灰盒买个最最简单的,不要买讲究的,能装就行了。”

朱锦

“我呢,现在活着的话呢,就要高高兴兴的过一天。自己呢,也尽量的爱护自己的身体。每活一天呢,开心一天,快快乐乐的过一天。但是的话呢,一旦有什么意外的话呢,我也就安安静静地走了,千万不要增加我的痛苦,也增加你们的劳累,增加你们的负担。”

生,就好好过每一天,不辜负每一个当下;死,就安安静静地离开,不给自己太多痛苦,也不给家人太多负担。这些话里,折射出朱锦沁对待生死的清醒与豁达。

无论各个年龄段的人,对她的这份态度,内心都不由得引起共鸣。

截止发稿日,这条vlog在抖音的点赞量达到51.6万,评论2.5万,收藏8.2万,转发12.2万。她在抖音的粉丝也突破了18万。

02

在vlog里,朱锦沁还交代了后事。

2020年,朱锦沁的老伴意外去世,走得很突然。由于知道老伴儿单位的事儿,她没让子女帮忙,一个人静静地办理好了抚恤金、丧葬费等一系列的事情。

通过处理老伴的身后事,朱锦沁意识到:老伴儿单位的事情,自己比较清楚,他的身后事,自己可以独立搞定;可是,万一自己哪天突然走了,或者病重说不出话,自己的身后事儿该咋办?毕竟,工作单位在青海,两地奔波办理手续蛮累的。

她不想把这些问题留给工作繁忙的子女。于是,她想出一个妙招:把单位里头的同事和女儿拉到一个群里,抚恤金、丧葬费等事宜尽量让同事帮忙办理。

朱锦

抚恤金嘛,子女一人一半。社保里或许还会有一些钱,不多的,那就让孙女和外孙平分了吧。

有先见之明的她,为避免自己去世后,女儿继承房子时不得不花费时间精力办理各种手续,于是,她在老伴儿活着的时候,就把自住的那套房子卖掉了。

作为母亲,朱锦沁是非常公平的。她和老伴儿买了两套房子,一套写了儿子的名字,自然是给儿子了。另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不住的时候,她选择把房子卖掉,并把卖房子的钱给了女儿。

不偏不向的她,赢得了儿子和女儿一致的尊重和爱戴。2020年,也就是卖掉房子的那一年,朱锦沁的老伴儿意外去世了。不忍心上年纪的母亲独居,子女都愿意让母亲跟着自己住。对于孩子们的孝心,朱锦沁拒绝了。理由是怕占用子孙的生活空间、扰乱子孙的生活节奏。

看母亲如此坚决,子女们便不再强求。这一年,朱锦沁搬到了女儿位于上海郊外一栋带花园的别墅里,开启了独居生活。为母亲安危着想,女儿在角角落落里都装上了监控。

朱锦

03

每天早上六点醒来。醒来后,先不着急起床,在床上赖会儿,玩玩手机。

她不是漫无目的地玩手机,而是有计划、有目标地玩手机:精心挑选在别墅花园里拍下的各种鲜花图,用P图软件加上问候语、日期后,发送给微信通讯录里的300多位好友。

朱锦

有人回,有人不回。不管回不回,她都坚持发。到了这个年纪,让好友们知道自己活着,也知道他们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发送完制作好的问候图片,朱锦沁从床上慢慢爬起来称体重、测血糖。毕竟86岁的老人了,虽看似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也仍旧未能逃脱“三高”之类老年病的纠缠。

对待疾病,她从不讳疾忌医,每天都要求自己必须认真观察、按时吃药。

测好血糖、称好体重,整理好被褥,洗洗刷刷后便开始准备营养早餐。通常情况下,她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片涂抹奶油的面包+鸡蛋+麦片。

吃完早餐,能量满满,朱锦沁会慢慢悠悠地走向别墅的花园区域,看看花花草草,呼吸新鲜空气,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朱锦

带着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美丽心情,朱锦沁开始前往菜市场买菜,为午餐准备新鲜食材。她的午餐一般是一荤一素+一个凉拌菜+一份汤。搭配合理,不那么重口味,充分保证营养供给。

朱锦

丰富的午餐,往往吃不完,节约如她,从不倒掉剩菜剩饭,而是留到晚上热热再吃。

吃过晚饭,她热衷于做数独。做数独是为了锻炼脑子,不让脑子僵硬。这个习惯起源于十几年前。以前她在书上做,现在是在平板电脑上做,已经通关到大师级别了。

在别墅独居的日子里,朱锦沁并不寂寞。她在院子里种上了月季、牡丹、茶花、仙人掌...在众多花卉绿植里,她对多肉情有独钟,不惜花钱购买了100多盆。

日常生活中,除了花花草草,朱锦沁还喜欢集邮、收藏各种萌萌哒的小摆件。

天生热情,乐观,助人为乐的她,到了老年仍旧是闲不住的。她身边始终不乏朋友相伴。

天气好的日子里,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交往多年的好友们相约来朱锦的别墅聚一聚,大家坐在花园里,晒晒太阳,喝喝茶,聊聊天,叙叙旧,时光过得格外美好。

04

人真正开始变老,源于不再学习、不再积极接受新兴事物。

年轻人热衷的网购、短视频、直播、打球等一系列有趣、好玩、精彩的事儿,86岁的朱锦沁一样没落下。

年轻时,朱锦沁就喜欢上了乒乓球和排球。作为40年的资深排球迷,碰上排球直播,她会跟年轻人一样熬夜追着看球赛;即便是奔九的年纪,对乒乓球的喜爱依然不减当年,没有人陪她打球,她就一个人对着墙壁打,自顾自地拍上500个来回。

2022年七月份,朱锦沁在女儿的鼓励下,开始拍摄短视频,目的是让她讲讲自己的过往,以后给孙女外孙看,让大家对这位亲人留个念想。

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得努力做到最好。这是朱锦沁印到骨子里的座右铭。

伴随着这句座右铭,朱锦沁当年以青海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在校期间,她成绩十分优异,以至于毕业时被老师多次挽留。

24岁这年,对青海感情深厚的她,毅然拒绝了本可以留在北京的机会,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了青海。

朱锦

当时,工作条件可谓是艰苦非常。同事们对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大学生,未免心存几分担忧。很快,朱锦沁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同事们的悲观看法。她学会了骑马,从不畏惧跋山涉水。

有一次,正值寒冬,在处理鼠疫疫情时,她亲自带队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疫区,为当地藏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艰苦的工作环境,未曾消减她对工作的热爱,一干就是34年。

多年来,致力于鼠疫防治工作,成就了朱锦沁的事业高度。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研究所所长,并参与制定了三个与鼠疫诊断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

你现在所经历的磨难,未来都会成为你的下酒菜。提起这段过往的峥嵘岁月,朱锦沁云淡风轻。

05

做喜欢的事情,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朱锦

一晃,朱锦沁57岁了。这一年,她退休了。退休后,她回到了出生地上海。

17岁,离开上海去青海;57岁,离开青海回上海定居。期间,40年的岁月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

造化弄人。当年要不是父亲支援西北,全家人也不会搬迁到青海,朱锦沁也不会大学毕业后留在青海工作。如果没有留在青海工作,她事业上是否还会那样硕果累累吗?

朱锦

历史不容许假设。朱锦沁在青海的岁月,是一段慷慨激昂的青春之歌,是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贵的是,朱锦沁并未把那段不平凡的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当做傲人的谈资。

57岁退休回到上海后,为支援儿子买房子,她在当地一家学校找了份做管理的工作。

跟她一块工作的同事们,压根不晓得,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奶奶辈的女人,居然是一位为鼠疫防治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知。

这份低调,将空杯心态诠释得淋漓尽致。

06

事业上拼搏过、辉煌过,生活中身体健康、子女孝顺、有出息,又有做不完的、喜欢做的事儿,朱锦沁的人生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一步到来,谁也不知道。

活一天,就要开开心心地过一天。

至于生老病死,无法左右的事儿,就一切随缘吧。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