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寻隐者的不遇)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注释】

①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②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③言:回答,说。

④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⑤处:行踪,所在。

《寻隐者不遇》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寻隐者不遇》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

【作品简介】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创作背景】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附赛大家集字帖: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