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天津教案的教案是什么意思)


同治年间,发生了一起大案——天津教案。1870年6月天津民众与天主教会冲突,导致数十人死亡,各国列强军舰齐集天津。

天津教案

事发当日数千名来自天津各地的民众包围了教堂,并与教堂人员发生口角同时有肢体冲突,最后引起民众与教堂人员抛砖互殴。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数十名修女、教士、侨民等人。并,焚毁教堂和领事馆。骚乱持续了多个小时。

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

事发当日的消息早已传遍整个清政府,清政府面对如此严重的事,当时管理外交事务的部门应该立刻作出处置,然而巧合的是,其中事务的掌权人恭王早已身患顽疾。而另一主事人文祥又因其母去世,返回沈阳为母亲守孝。两日后,在清廷京师的各国领事馆介呈递了外交公函递送入宫廷。其措辞十分强硬,认为此教案背后定有排外力量煽动。中枢应对乏力,洋人咄咄紧逼,这令慈溪坐立不安,频繁召集大臣商议。

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

法国要求清政府处死发难民众,和主事官员。此时的清政府指派曾国藩总领调查并与法国交涉。清政府内部多数为强硬派,大部分官员主张不妥协不退让,甚至不惜一战,形势十分紧张。曾国藩考量时局认为与列强开战力有未逮,最终作出赔偿。

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

同年的六月曾国藩抵达天津调查天津教案,确认外国传教士并无谣言中所说教士绑架杀害孩童的行为,最后一命抵一命处死为首骚乱者,并且流放数十人。在天津教案骚乱中负责的官员被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还赔偿各国列强的损失数十万两银,并出使欧洲向列强道歉。

天津教案

如今天津教案早已远去,只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冲突事件,被后世的书本所记录,被中国近代史学者们持续研究。在当时甚至使得清政府内部暗流涌动,导致后来清政府中枢的权利更迭。曾国藩由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并在而后不久病逝。恭亲王之弟醇郡王奕譞突然上折,表面献策以解决纠纷,实则问责恭亲王治下的总理府。之前与兄长站在同一阵线行动保持一致的醇郡王,这时骤然向其兄长恭王发难,醇郡王对权力的欲望彻底的暴露了出来。这无疑预示着由天津教案为中心所泛出的波浪,将会在清廷权利中枢掀起难以预测的浪潮。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