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羟丁酸脱氢酶(脱氢酶羟丁酸偏低)


一、脂质分解代谢

α羟丁酸脱氢酶

脂质分解代谢框架图

1. 脂质的吸收、消化与运输

① 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占90%,此外还有少量磷脂、胆固醇和一些游离脂肪酸。

② 它们从胃部开始消化,主要在小肠(十二指肠)完成消耗吸收。

③ 参与的酶类主要是胃分泌的胃脂肪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和辅脂酶。胃脂肪酶使三酰甘油转变成2-单酰甘油,胰脂肪酶作用与之相同,并且需要辅脂酶帮助,辅酯酶被胰蛋白酶激活与脂肪酶以氢键连接,并通过疏水键与细小微团中的脂肪结合,将脂肪酶固定到油水界面层;磷脂酶A2水解磷脂的2位酯键,生成脂肪酸和溶血磷脂;胆固醇酯酶水解胆固醇产生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

2.脂肪动员

● 定义

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3种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液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称脂肪动员。

● 3种脂肪酶

激素敏感的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

α羟丁酸脱氢酶

激素对HSL的调控作用3.脂肪分解代谢

● 脂肪酸的活化

在脂肪酸进入线粒体中分解前,必须要活化为脂酰CoA。细胞内有两类活化脂肪酸的酶:内质网脂酰辅酶A合成酶,也称硫激酶,活化12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线粒体外膜也有脂酰CoA合成酶,活化4-10碳原子的脂肪酸。反应需ATP(相当于消耗2个ATP)供能。

● 脂肪酸的跨膜转运

① 活化的脂酰CoA必须先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但已知长链脂酰CoA(10℃以上)是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要借助肉碱(Camitine)转运入线粒体内。该反应由肉碱脂酰转移酶(CAT-I和CAT-II)催化。

② 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酶Ⅱ分别分布在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两者为同工酶。位于外膜的酶Ⅰ,促进脂酰CoA转化为脂酰肉碱,后者可借助线粒体内膜上的转位酶(或载体),转运到内膜内侧。

α羟丁酸脱氢酶

③ 然后,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碱释放肉碱,后又转变为脂酰CoA。这样原本位于胞液的脂酰CoA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而被氧化分解。

α羟丁酸脱氢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系统

● 脂肪酸的β氧化

① 活化。脂酰CoA合酶(脂肪酸硫激酶I);线粒体外膜;消耗1个ATP,两个高能磷酸键。

② 氧化(脱氢)。脂酰CoA脱氢酶,FAD为辅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催化脂酰CoAβ位脱下两个氢原子,转化为反式-Δ2-烯酰CoA,脱下的带一对电子的质子被FAD接受,生成的FADH2进入呼吸链再次氧化。

③ 水合(加水)。烯脂酰CoA水合酶(Enoyl-CoA hydratase),该酶具有广谱底物专一性,只对反式α,β双键进行加水反应,产物为L型羟脂酰CoA。

④ 氧化(再脱氢)。羟脂酰CoA脱氢酶,NAD+为其辅酶,具有高度立体异构专一性,只作用于L型底物。可将羟脂酰CoA氧化为β-酮脂酰CoA,接受H的NADH可进入电子传递链进一步氧化。

⑤ 断裂(硫解)。酮脂酰CoA硫解酶,需要辅酶A。其催化反应分两步,第一步是使底物β-酮脂酰CoA形成硫脂键,第二步是碳-碳键断裂,形成乙酰CoA的负碳离子中间体。

α羟丁酸脱氢酶

β氧化的一般过程

4.磷脂分解代谢

降解磷脂的酶称磷脂酶(Phospholipase),磷脂酶A1和A2分别切下磷脂分子1,2位的脂肪酸,磷脂酶C,D分别攻击磷脂分子3位磷酸基团左右的O-P键。磷脂分解产物脂肪酸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而甘油和磷酸则进入糖代谢过程。

二、脂质合成代谢

α羟丁酸脱氢酶

脂质合成代谢框架图

1.脂肪酸合成途径

● 合成部位及方式

① 从头合成途径在细胞质中发生,一般合成16C原子以下的脂肪酸。

② 碳链延长途径在内质网和线粒体中发生,先合成16C的软脂酸再进行延长。

③ 双键合成发生于微粒体中。一般只在植物、微生物体内(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 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

乙酰CoA、NADPH、HCO3-。

● 原料活性形式

合成中只有一个C2物以乙酰CoA形式参与整个合成过程(“引物”),其余延伸的C2物均以丙二酸单酰CoA形式参与反应。

2.从头合成过程

● 乙酰CoA的转运

① 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乙酰CoA由糖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提供,但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并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因此需要经柠檬酸-丙酮酸穿梭间接进入基质。

② 柠檬酸转运,即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由柠檬酸合酶催化,线粒体内的乙酰CoA与草酸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转运到线粒体外,然后胞浆中的柠檬酸裂解酶将其分裂为乙酰CoA和草酰乙酸

α羟丁酸脱氢酶

● 乙酰CoA羧化酶

① 乙酰CoA羧化酶由三个亚基组成,分别为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生物素羧化酶(BC)和羧基转移酶(CT),在动物细胞中是存在于同一条肽链上的多功能酶。生物素以共价键形式与BCCP结合,可以在BC和CT之间摆动,通过消耗ATP将来自CO2的羧基转移到乙酰CoA上形成丙二酸单酰CoA。

② 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乙酰CoA和CO2(HCO3-)形成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的活化形式),反应不可逆,酶需生物素及Mn2+,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

③ 调节:别构调节、状态调节、共价修饰、代谢物调节、激素调节

α羟丁酸脱氢酶

α羟丁酸脱氢酶

乙酰CoA羧化酶结构和作用特点

● 脂肪酸合酶

① 细菌和植物细胞中的脂肪酸合酶是一种多酶系统,含有6种酶蛋白和1分子酰基载体蛋白。

② 真菌和动物细胞中的脂肪酸合酶是一种多功能酶,是一二聚体,7种酶活1个ACP。

③ 其中,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的辅基是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辅基上的巯基(-SH)与脂酰基形成硫脂键,这样可以把脂酰基从一个酶反应转移到另一个酶反应。

● 软脂酸从头合成过程

① 启动:乙酰-CoA:ACP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催化,先将乙酰CoA上的乙酰基转移到ACP上,然后再转移到脂肪酸合酶上,形成乙酰合酶,哺乳动物不经过乙酰-ACP中间体。

② 装载:丙二酸单酰CoA(丙二酰CoA)在丙二酸单酰-CoA-ACP转酰酶作用下合成丙二酰-ACP,这两个步骤便为脂肪酸合成准备好了原料。

③ 缩合:β-酮酰-ACP合酶催化将乙酰合酶的乙酰基转移到脱羧后的丙二酰CoA上,形成乙酰乙酰-ACP。

④ 还原:β-酮酰ACP还原酶,消耗NADPH将乙酰乙酰-ACP还原为D型产物D-α,β-羟丁酰-ACP。

⑤ 脱水:β-羟酰-ACP脱水酶催化β-羟丁酰-ACP转变为不饱和化合物,即α,β-反式-丁烯酰-ACP。

⑥ 还原:脂肪酸合成第一个循环的最后一步,形成4个碳的脂肪酸,其中两个碳来自乙酰CoA,另两个来自丙二酰CoA。而还原反应也发生在β位,同样需要NADPH,有烯酰-ACP还原酶催化,产物是连接在ACP上的四碳脂肪酸,接着可进行下一轮循环,代替第③步需要的乙酰-ACP。

⑦ 释放:经过七轮循环,就合成了软酯酰-ACP,在动物细胞中,软脂酸-ACP硫脂酶催化软酯酰-ACP水解释放软脂酸,并消耗1分子H2O。

3.合成代谢调节

① 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调控

② 心脏中脂肪酸氧化的调节

③ 激素对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④ 根据机体代谢需要的调控

⑤ 长时间膳食的改变导致相关酶水平的调整

三、酮体及固醇代谢

α羟丁酸脱氢酶

酮体及固醇代谢框架图1.酮体

● 合成

① 原料:乙酰CoA。

② 过程:两个乙酰CoA被硫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CoA。β-氧化的最后一轮也生成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再与第三个乙酰CoA分子结合,形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由HMG-CoA合酶(关键酶)催化。HMG-CoA被HMG-CoA裂解酶(HMG-CoAlyase)裂解,形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oA。

乙酰乙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β-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的催化下,用NADH还原生成β-羟丁酸,反应可逆,注意此处为D-β-羟丁酸羟丁酸脱氢酶催化,不催化L-型底物。

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α羟丁酸脱氢酶

酮体合成过程

● 分解

β-羟基丁酸和乙酰乙酸的利用:

① 在肝外组织中,β-羟基丁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成为乙酰乙酸;

α羟丁酸脱氢酶

② 乙酰乙酸在β-酮脂酰CoA转移酶作用下,从琥珀酸CoA转移1分子CoA-SH生成乙酰乙酰CoA;

③ 在硫解酶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乙酰CoA,然后进入TCA循环氧化。

丙酮的去路:通过呼吸排出;随尿液排出;转变成丙酮酸或乳酸,进一步分解或异生成糖。

α羟丁酸脱氢酶

酮体的利用过程

2.固醇

● 合成

① 合成场所:肝脏细胞基质。

② 合成原料:乙酰CoA。

③ 合成过程:乙酰CoA→甲羟戊酸→异戊二烯衍生物→(角)鲨烯→羊毛固醇→胆固醇

④ 关键步骤:甲羟戊酸的合成

3分子乙酰CoA依次在硫解酶、HMG-CoA合酶、HMG-CoA还原酶(限速酶)作用下合成羟甲戊酸。

胆固醇合成过程比较复杂,有近30步反应

整个过程可根据为3个阶段:

1)3-羟-3甲基戊二酸甲酰CoA(HMG-CoA)的生成

2)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的生成

3)胆固醇的生成

● 合成调节

对胆固醇代谢调节的主要靶点是其合成过程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其调节方式包括可逆磷酸化、酶的降解和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此外激素、胆固醇含量、环境因素、摄食状态等对其活性也有影响。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