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鱼(蒲鱼怎么做才好吃)


7种正在消失的“河鲜”,一年也钓不到几次,如今更是一鱼难求!第一种:沙塘鳢,我老家俗呼“毛鳢姑”,大阔嘴小尾巴,短胖身材肉滚滚,成鱼长度约20厘米,因为样貌“丑”,被唤作“丑鱼”。此外,它还被称为“土蒲鱼”、“虎头鲨”等。生性较为凶猛,爱吃虾类,堪称浅水滩中“小霸王”。肉质很鲜美,稍稍有点发甜 。经常在河步下的石头缝里摸到它。

沙塘鳢,乍一看是小号的乌鱼,又像是大号的虾虎鱼。麻身宽尾巴,两边的鳍像透明的翅膀。它的小眼睛鼓鼓的,嘴巴大得吓人,露出一口密密的牙齿,一看便不是什么好东西。它真的很阴暗,白天根本上找不着,它把自己深深地藏在石缝中呢。最令我吃惊的是,这家伙竟然还是变色龙。正常时一身全是麻黄色,夹杂着许多小斑点。但如果到了沙子上,整个身体便变成了浅黄色,还真的就不见!而如果靠到了石头边。它又会变成深灰色,基本上就是一块石头了。可见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的生存能力有多强。

蒲鱼

蒲鱼

第二种:翘嘴红鲌,又称鲌,俗称红稍,此鱼的背部和体侧上却为浅灰色,腹部为银白色,尾巴是红色的被称为翘嘴红鲌。最大的个体可重达10千克,是我国鳊鲌亚种最大的一种鱼种。在明亮的敞水区的中上层,它善于跳跃,游动迅速,常常在水面追捕小鱼小虾和落水昆虫,在红稍(蒙古红鲌)眼中,这里就是它们的猎场。它们就如同草原上的狼群,在水下横冲直撞,左啃右咬,恶狠狠地大快朵颐。时常的见到红稍将小白条逐出水面,而飞奔逃命的的小鱼身后是一条乃至更多的红稍在张着大口,挥舞着流线型的躯体在水面扑腾出大串的水花,这样的场景着实让人眼热。

蒲鱼

蒲鱼

第三种:它就是石斑鱼,溪涧石斑鱼又叫光唇鱼,生长在南方山区的沟涧溪流石缝,或者是深水潭的底部。光唇鱼全身深青或棕褐色两侧有黑色斑纹,腹部颜色较浅。背部低而宽肌肉发达,鱼鳍大而有力,在溪流中能够朔流而上。这是一种只属于小溪里的鱼,它在冷水中生长缓慢个体小,成鱼体重不到2两重,只停留在干净的水域里。有些纯洁有些清高还很漂亮,还很美味,肉多刺少而软,肉质细嫩鲜美。我喜欢溪钓石斑鱼,溪钓既不同于海钓,也不同于河钓,从不奢望钓什么巨鲸大鲤的,只要有指头大一尾的小鱼频频上钩,在山溪钓鱼,水急湾多,水底复杂,普通的钓法无法舒展。

蒲鱼

蒲鱼

第四种:禾花鱼是团鲤的一个变种俗称乌鲤,禾花鲤。禾花鱼酷似鲫鱼但体型修长,像是缩小版的迷你鲫鱼,禾花鱼的鱼片很薄如透明隐约可见内脏,鱼鳞细小呈浅金黄色,腹部淡紫色,非常漂亮。禾花鱼生长的水域和其它淡水鱼有很多区别,禾花鱼生长在南方稻田或山区的小溪流里,是南方特有的一种野生鱼,生长在稻田里的采食落水的稻花为食,因此叫它禾花鱼。禾花鱼在水稻田中生长采食水草,昆虫和落水的禾花自然长大且生长缓慢,因此鱼的肉质细嫩甜香带有禾花香味儿,难能可贵的是禾花鱼有主刺无细刺,鱼肉没有土腥味儿,肉质鲜香味美堪比鳜鱼。

蒲鱼

蒲鱼

第五种:花石鲫,这是本文介绍的最后一种鱼,用它来压轴是因为我觉得很多钓友没见过它,或者是见过但叫不出名字。花石鲫虽然是带个“鲫”字,但它却不是鲫鱼,然后我以前一直把它当作是淡水石斑鱼的一种,不过查了资源好像也不是。花石鲫的学名是华鳈,别名山鲫鱼、老母猪鱼、花鱼、山鲤子,目前我只在老家的镇上的江河里钓到过,数量很少,一年也钓不到几次,钓上来最大的10cm左右,在夏秋季节碰到的概率大些,不知道各位钓友有没有钓到过。

蒲鱼

第六种:野生斑鳜鱼, 这种斑鳜一般是要生长在水质比较清澈的湖泊中。比起普通的鳜鱼,斑鳜蛋白质含量和各种营养成分都比较高,而且脂肪含量比较低,所以这种野生的斑鳜在市场上更是一鱼难求了。

蒲鱼

第六种:沙里趴是方言,这种鱼的个头只有几厘米长,筷子粗,鱼体呈棕褐色带有不规则的斑纹,会随着周边环境改变颜色。沙里趴头大身子小,样子虎头虎脑的,有些地方又叫它“趴地虎”。别看沙里趴个头小却是肉食性鱼类,沙里趴栖息在水底在沙粒里做窝,用嘴拱动泥沙寻找蚯蚓,红虫或其它微生物为食。沙里趴趴在水底的沙砾间,看似懒洋洋的一动不动,游动起来却灵活迅速,徒手很难抓住它。以前河里这沙里趴很多,很少有人吃,而如今这种鱼在城市里却备受青睐,在菜市场里沙里趴可以卖20多,因为这种鱼活泼有趣,有人当宠物鱼来饲养,一条要好几块钱。7种正在消失的“河鲜”,一年也钓不到几次,如今更是一鱼难求!

蒲鱼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