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盐(胆汁酸盐在哪里合成)


胆结石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

胆汁酸盐

1、女性患者:“3F”女性

肥胖(Fat)、多产( Fertile)、40岁( Forty)女性。

胆汁酸盐

女性更容易得胆结石是生理因素造成的,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比男性高哦!男性体内也也有雌激素,但绝大数会被肝脏灭活!),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

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胆汁酸盐

2、年龄超过40岁者:

胆汁酸盐

胆汁酸盐

喜食少动,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减少,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胆囊排空能力下降,再加上上这个年龄正是“肩上责任最大时”,情绪的改变,不规律的饮食更是容易促发胆结石发病。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望诸君善待自己的身体。

3、肥胖者(BMI>28):

胆汁酸盐

肥胖时由于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胆汁中的胆固醇水平较高,致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在临床上给9岁的180斤的孩子因胆囊结石做过胆囊切除术。

另外,肥胖是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高危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相关。

注意:不合理的口服减肥药同样也有诱发胆囊结石的风险!

真朋友是:“走,一起去活动!”

胆汁酸盐

胆汁酸盐

4、家族中有胆囊结石患者或曾经有人患过胆囊结石

国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基因对胆汁内胆固醇饱和、胆固醇结晶形成、胆囊动力异常具有显著影响, 致病基因表达会增加胆囊结石发生风险。

但有些家族的人容易得胆囊结石,有的家族得胆囊结石比较少。有的人整天吃肉,但他们胆素水平却不是很高,而有些人吃得很清淡,也容易得胆囊结石。这就说明它是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的。这里所说的遗传,不是一对一的遗传。不是说父辈有胆囊结石,孩子肯定就有。它是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的,只是这个人群里胆囊结石发生率比其他人群稍高一些,而不是说这个家族的人必然就要得胆囊结石。

5、高脂饮食者:

摄入过多的高脂食物,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盐比例失调(即胆汁中有形成分增多),容易引起胆汁瘀滞和有形成分析出,起初临床体检时彩超报告多提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想想池塘中的淤泥吧!)。日结月累则形成“小珍珠”了。

胆汁酸盐

不摄入脂肪也不好,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酯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酯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造成结石的形成。

维生素的摄入是胆结石的保护因素, 有报道显示女性维生素C摄入过低会增加胆囊结石发生风险, B族维生素可促进胆汁排放, 多食新鲜蔬菜也有助于预防胆结石。微量元素对胆结石的影响也较大, 多食谷物, 摄入更多的植酸, 避免铁过载, 维持正常的肝固醇代谢, 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形成。

6、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为 29% 。

①糖尿病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抵抗所致胰岛素增高 , 均致胆囊舒张、碳酸根离子 和 氯离子排出增加 , 胆盐浓度下降 ; 同时 , 可使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性增高而致胆囊舒张 , 糖尿病引发支配腹腔内胃肠和肝胆的迷走神经分支的病变 , 导致胃蠕动减弱 , 食物进人十二指肠的速度减慢 , 使得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的量减少 , 引起胆囊运动受限 , 血胆固醇增高 , 胆汁中胆固醇相应增加 。 两者致胆汁中胆盐 、 胆固醇及卵磷脂的稳定三角关系被破坏 , 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

②糖尿病造成胆色素和蛋白成核与抗核因子的变化 ;

③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胆囊运动状态异常 。 以上原因均使胆汁浓缩 , 促进了结石的生成 。

7、有肝脏病变者:

胆汁酸盐

(1)、肝硬化: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28.13%- 30.8 % 。

① 胆汁成分的改变 , 组织学可见肝细胞中细胞器滑面内质网出现肿胀 ,脱颗粒数量减少 。内质网的损害导致胆汁酸合成限速酶 一 经化酶含量减少 , 胆汁池减少 , 导致胆固醇 / 胆盐比值增高 , 使胆固醇呈超饱和状态 , 结晶沉淀 ;

②感染因素 , 肝硬化时 , 肝脏库普非细胞受损 , 肝脏清除细菌的能力下降 , 可使肠道细菌移位 , 造成胆汁感染 。 ③胆囊功能改 变 , 肝硬化时许多物质 , 如血液中组胺 、 血管活肤 、 雌激素和 生长抑素浓度升高 。这些物质可降低胆囊张力 , 致使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 胆囊壁增厚 , 容量减少 , 脂餐后胆囊排空率明显下降 , 胆汁癖积等易致结石形成 ;

④脾功能亢进 , 导致长期慢性溶血 , 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 高 , 从而增加胆色素结石发生的机会 。

(2)、脂肪肝:

脂肪肝和胆囊结石同为代谢综合征 。 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 , 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 二者均已成为常见病 。研究表明 , 由于脂肪肝患者体质性的脂代谢紊乱 , 缺乏胆碱 和不饱和脂肪酸 , 磷脂在肝 内合成减少 , 胆固醇升高, 使胆汁中胆盐、 磷脂、 胆固醇三者比例失调,当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减少时,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形成胆囊结石 ; 同时由于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肝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不能产生足够的胆汁酸, 也是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的另一原因。

“国外学者认为脂肪肝是导致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首发病因 , 部分进展至终末期肝病 , 甚至导致肝癌生。”

8、早餐禁食者:

胆汁酸盐

长期不吃早餐及夜间空腹时间长的人,胆汁分泌减少,胆汁的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而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长此以往,便形成胆固醇结石。原来就患有胆酸分泌不足或胆固醇分泌过多的人,若经常不吃早餐,更容易发生胆石病。

9、口服避孕药者:

胆汁酸盐

长期的口服避孕药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可以继发胆结石的形成。

10、以往做过胃肠手术者。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胃大部分切除时,往往会使迷走神经受到损害,胆囊张力下降,易使胆汁淤滞而形成结石。远端小肠部分切除患者,“肠肝循环”障碍使得胆汁酸吸收障碍,使胆汁中胆盐的含量下降,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随之上升。部分结肠切除患者也会发生类似症状。

11、溶血、慢性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常被认为是胆色素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上述三种因素常能设法避免。

12、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

青藏高原是胆囊结石的高发地区。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 人体需要耗费更多的氧气、ATP等高能物质, 当功能不足时, 脂类代谢容易出现紊乱, 导致胆汁酸盐、卵磷脂、胆固醇比例浓度失调, 从而引起胆固醇析出结石形成。

胆汁酸盐

预防胆囊结石从生活开始!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