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争军衔的开国将军)


军争

主旨

前一篇虚实的核心思想是:掌握主动权,从而以利害调动敌军,在战争空间中形成集中力量攻击敌军薄弱环节的决胜局面,从而可以最有效的应用军队爆发的战斗力。但敌我双方最终还是要到具体的战场上去拼杀,从军队集结到行进至战场做好战斗部署,是一个非常重要得过程。因此,本篇的核心思想是,以利害调动敌军,使得我军可以保持力量先期抵达战场,从容部署,而敌军仓促力量流失、仓促布阵,从而我军可以建立在战场上的决胜优势。

逻辑关系

军争篇

一、战场作战的决胜优势

凡用兵①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②,交和而舍③,莫难于军争④。

注释

①用:使用,指挥。兵:军队。指的是战场指挥官指挥军队作战。

②合、聚:集合,调度。指战前,要集结各部队、准备作战物资,即备战。

③交:相交,相对。和:中国古代野外驻扎的军营大门的名称。舍:军营,驻扎。敌我两军在战场驻扎,军营大门相对。引申为两军到达作战战场,驻扎对峙。

④军:军队,作战。争:夺取、争取。指的是军队夺取作战的优势。

主旨

本段阐述军争的概念,界定军争的范围。军争指的是敌我双方夺取战场作战的决胜优势,是讲战略上的优势转化为战场的优势,从而在战场战胜敌军。因此,军争针对的就是战场作战,如何获得作战的优势。其范围包括集结军队备战,导致行军至战场,当然现代战场可能是超视距的,但是无论怎么样,作战都是双方力量的直接对决,在正式拼杀前一定要争取最多的作战优势。同时,战场优势是动态的,在作战中可以不断的积累和加强这种优势,也有课失去优势。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时,中国军队准备充分,隐蔽行动,在前线精心部署取得了作战优势,在李奇微及大多数军官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进攻,造成了韩国军队的严重损失。但是后期,中国军队战斗部队伤亡超过7万人,作战物资消耗殆尽,此时作战优势也随之失去。李奇微指挥的美军,通过有秩序的撤退,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逐渐赢得了对中共军队的作战优势,转入反攻。

二、建立战场作战优势的难点和原则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①。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②。军争为利,军争为危③。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④。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⑤;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⑥;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⑦。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⑧。

注释

①迂:迂回,繁殖行军时因为地形和路程导致的迂回和困难,不能直接到达。直:直接、直线。患:困难,障碍,泛指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利:有利,泛指各种有利因素。本具阐述了夺取作战优势的根本难点:在战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怎么样才能变迂回为直接,将不利转化为有利。

②迂:迂回;途:路途,行军机动。指调动敌军使其迂回行军。诱:引诱,调动。利:利益,泛指敌军在乎的因素。后:延后,比敌军迟出动;人:指敌军。至:到达,即到达战场。计:计谋,指如何夺取作战优势的方法。本句阐述夺取作战优势的根本原则:以敌军在乎的利益去调动敌军,使其迂回行动,受到各种限制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比我军迟到战场,不得不仓促应对,而我军从容部署,抢占尽可能多的战场优势。

③利:有利;危:危险。辩证的看待夺取战场作战优势,战争是敌我对抗,如果我军未能夺取作战优势,那就意味着敌军会夺得更多优势。同时,夺取作战优势本身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这些行动可以夺取优势,也有可能因此消耗实力陷入不利。提醒指挥官在夺取作战优势的行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而不能只是乐观的去看待好的一面。

④举:举起这个动作,一般是要将整个东西都举起来,这里是指投入全部力量,包括兵力和物资。利:有利因素,指战场的作战优势。委:放弃,指的是舍弃一部分兵力物资,即只动员一部分力量。捐:捐出去,意思是丢弃,损失。如果动员全部力量行动,去夺取作战优势,则队伍庞大、携带物资众多,进展缓慢,难以及时到达战场。如果强调机动性,则重装备、物资只能舍弃。

⑤卷:卷起,收起来;甲:铠甲;趋:行动,行军。指轻装行军。处:停顿,休息。倍:加倍;道:道路,行程;兼:合并,日夜行军。指加速行军。百里:泛指很远的距离。三将军:古代中国军队会将大部队分为左中右或前中后三只部队,便于调度和指挥。指军队高级指挥官全部被俘虏,意思就是说有全军覆没的可能。劲:强壮,精力旺盛。疲:羸弱。长距离急行军的结果,是强壮的士兵先到达,羸弱的士兵必然落后。法:方法,作法;十一,泛指只有一部分。指的是远距离强行军的后果是,只有一小部分军队能够达到战场。

⑥五十里:泛指中等距离的行军,去夺取作战优势。蹶:跌倒,挫败,军队最高指挥官失败,即部队遭遇重大损失。半:半数军队到达战场。指军队中等距离强行军去夺取战场优势,仍然会导致大半力量流失,从而遭遇重大失败。

⑦三十里:泛指中近距离。军队经理毕竟有限,即使短距离强行军,也会流失一部分力量。

⑧辎重:重装备;粮食:军队的生活必须品;委积:物资储备。泛指强行军强调机动速度,必然会导致军队的重装备、物资弹药等无法全部带上,而且难以保证持续的物资补给。

主旨

本段阐述夺取战场作战优势的难点和原则。难点是:在战场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我军不得不迂回行动,难以及时到达战场,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牵制,导致力量流失,因此如何才能做到利害转化,将不利华为有利,而让敌军陷入不利,才是最难的。而夺取作战优势的原则是:以敌军在乎的利益去调动敌军,使其迂回行动,受到各种限制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比我军迟到战场,不得不仓促应对,而我军从容部署,抢占尽可能多的战场优势。同时,由于夺取作战优势是作战前的快速行动,其本身就是一个厉害交织的辩证关系,也是敌我之间优劣转换的辩证关系,所以重点阐述了夺取作战优势的可能危害,要求指挥官们对不利因素引起足够重视,任何夺取作战优势的行动都要充分考虑厉害关系。

三、夺取战场作战优势的具体方法

1、备战是夺取作战优势的前提

军争篇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②;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③。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④。

①诸侯: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皇帝会分封大大小小的贵族,形成相互交错的诸侯国。谋:谋略,想法。豫:与。交:外交,合作。两国、两军作战,会牵涉到其他诸侯国的利益,从而引起他们不同程度的参与,造成战场形势变化。因此,不确定相关国家和利益集团的准确利益和想法,就不能确定合作关系,从而不能想当然的以某个国家(利益集团)一定会帮助我军或一定不会干涉为基础来备战。

②山林:山川、林地。险:危险;阻:阻碍之各种障碍地形。沮:地湿地带;泽:沼泽。形:地形,地理环境。军队不熟悉战场的地形环境,不确定地形的可能影响,就不能科学合理的行军机动。

③乡:本土、本地;导:向导。地利:有利地形。指不利用熟悉地形的本地人,就难以了解地形因素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从而无法利用地理环境建立作战优势。

④兵:军队,作战。诈:欺骗,引申为谋略。动:行动,指根据利害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不能想当然的盲动。分:分开,分散;和:聚集,协同。指作战绝不是呆板的率领军队赶赴某个场地,与敌军面对面直接对攻,而是要充分熟悉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利害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行动,,军队的分散、集中和部署等调动,都要根据利害变化而变化。

在刻赤战役中,曼斯坦因尽管兵力居于劣势,但是他的军队随时随地根据战场变化而调动,尽力争取主要作战地区的优势。

2、军队是夺取作战优势的力量保证

故其疾如风①,其徐如林②,侵掠如火③,不动如山④,难知如阴⑤,动如雷震⑥。

①疾:快,快速,指部队的机动速度。风:风一样快。军队应该加强机动能力。

②徐:缓慢,指军队内部运转和日常行动。林:树林,整齐而强大。军队应该橡树林一样,整齐协调保障实力的存在,从容不迫、冷静镇定。

③不动:驻扎,防御。山:高山一样稳固。军队防御时,团结协调,如同高山一样稳固。

④知:知道,了解,不被敌军侦察和了解。阴:阴影,隐蔽的地方。军队无论编制、装备、指挥官能力等内部情况,还是行动、进攻等外在行为,都能隐蔽真实情况和意图,不被敌军知道,从而使得地均无法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⑤动:行动,攻击。雷震:闪电雷鸣一样震撼人间。军队一旦发动,就会迅速集聚和发挥力量,如雷电一样充满力量,让敌军畏惧。

3、备战中的灵活调度

掠乡分众①,廓地分利②,悬权而动③。先知迂直之计者胜④,此军争之法也⑤。

①掠:掠过,指经过,通过。乡:乡野,人居住的地方,泛指战场。分:分散,部署。众:众人,指军队。军规通过人口聚居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来调度军队。

②廓:开拓;地:地区,战场的空间。本意是说战场拓展开去,引申为战场的地理形势。分:分析,划分。利:利益,有利不利因素。根据战场地理形势,分析其对作战的厉害影响。

悬:悬挂;权:权衡,指分析利弊。根据利害得失来权衡、分析。动:行动。根据利害得失来采取相应的行动。

③先:事先,预先。知:知道,熟悉。迂:迂回,曲折。直:直线,直接。计:计算、谋划,方法。

军队在战场的行军机动和部署,是分散还是集中,如何分散如何集中,都要针对地形环境、建筑人口等战场客观因素予以分析和权衡,根据利害得失来采取相应行动。只有充分熟悉战场环境,明确战场各因素的利害影响,才能做到变不利为有利,变迂回和阻力为直接而顺畅,从而从容夺取战场作战的决胜优势。

4、作战时的指挥调度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①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②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③。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④。

①《军政》,中国古代兵书,已失传。言:言语,指作战时的命令传达和协同交流。闻:听到,指通讯。金、鼓:中国古代军事通讯中手段,用金属做的钟,用兽皮做的鼓。视:视力。见:看见。作战时需要查看战场动向,如友军情况,指挥官的命令等。旌、旗:中国古代军队中的各类旗帜。战场上军队众多,尤其是开展时相互混杂,噪音巨大,参与者精力高度集中于眼前,此时如何让众多的分散的军人能够统一视听非常重要,这是指挥统一、相互协调的必要基础。过去用各种乐器、旗帜,现在则开发各种通讯工具。

②一:统一,下调。耳、目:即听力和视力。战场上人多杂乱,噪音繁多,因此将军必须让军人听到统一的号令,从而统一行动,灵活调度。

③民:人民,即军人,士兵。专一:统一,集中。勇者:勇敢的士兵。独:独自;进:进攻,前进。怯者:胆小的士兵。退:退缩,退后。用:使用,驱使,指指挥士兵作战。作战是群体的对抗,尤其是大兵团作战,人多杂乱,难以做到有效指挥。所以要让军人们服从也听得到号令,无论勇敢懦弱都要服从指挥,不能单独行动。群体能够听从号令统一而协调的行动,那么不管部队多么庞大,都能够有效指挥了。

④变:改变,引申为调度和指挥,即统一调度军队的视听,以便全体军人能随时根据命令调整。如罗马军团的士兵在与敌军混战时,只要百夫长的口哨一起,或者鼓声一起,马上就能调整部署,更换战斗序列。

5、作战优势的生理因素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①。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②。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③。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④。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⑤。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⑥。

①三军:泛指整支部队。气:士气,斗志。心:决心、信心,泛指指挥官的作战决心和指挥意志。军队群体的士气和斗志可以被削弱或打消。指挥官的作战决心和信心可以被动摇,使其丧失指挥意志从而变得犹豫不决。

②朝:早晨;气:士气;锐:锐利,强盛。军队群体在刚进入战场,在足够休整和准备后(如充分休息和备战后的早晨),士气旺盛,斗志强盛,求战意识高。

昼:白天,指早晨以后。惰:懒惰,流失,引申为减弱。人的热情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个人的激情、群体的士气就会减弱。

暮:傍晚。归:回去,引申为消失。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拖延,群体的士气消失。人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激情,人的生理和心理决定了任何激发的激情会逐步消失。对于群体也一样,群体燃气的斗志和士气,也会不断流失的。

③避:避开,避免。锐气:士气旺盛,斗志高昂的时候。治:治理,引申为应对、应用。作战时,要避开敌军士气旺盛时,不要与斗志高昂、求知意识强烈的敌军作战,而要等到他们士气低落时再攻击。

④治:治理,也有国家、群体管理有效从而运转有序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军队的管理、指挥有序,军队服从指挥、号令统一、各部队协调,从而军队可以严阵以待。乱:杂乱,混乱,指军队失去有效控制。静:安静,冷静,指军队从容冷静。哗:喧哗,杂乱,指军队处于杂乱、紧张的状态。心:心态,信心,指的是军队的心态从容和自信。我军军容严整,阵型稳固,士兵自信而沉着,对付紧张、疑虑和失去焦躁的敌军。使得敌军心里就存在对我军的畏惧,对战胜的疑虑。反过来,如何对方军队军容严肃,阵型严整,进退有序,调度顺畅迅速,士兵从容冷静,我军找不到对方的弱点,无从下手,就会产生疑虑从而慌乱。

⑤近:附近,路程短。远:距离长。作战的战场选择,我军离战场近,可以轻松赶到战场,敌军离战场远,需要消耗很大才能赶到战场。这样我军更容易建立战场优势。

佚:轻松,休息。劳:劳累,疲劳。我军不用来回机动,或者先期赶到战场,得到充分休息,而敌军不断运动,或者备受骚扰,疲劳不堪。这样我军在作战时,就会有利得多。

饱:吃饱,引申为士兵得到充分的口粮营养,体力充沛;饥:饥饿,士兵得不到及时就餐,体力不足。

我军轻松,士兵补给充足、休息充分,而敌军被我军调动迂回运动疲劳不堪,这样我军体力充沛,攻击疲劳饥饿的敌军,更容易获得战场作战优势。

在1930年代初中国内战时期,国民党的政府军与共产党的红军进行第三次大规模会战,毛泽东指挥四个师及民兵,不足1万人分为两个集团引诱政府军在山地地形中来回运动20多天,而主力2万余人隐蔽休息。当政府军士兵疲劳不堪,各部队协调不力时,抓住孤立的敌军反攻,连续三次作战击败政府军。

⑥邀:邀请,引申为与敌军作战。正正:整齐。旗:旗帜,引申为军队。指作战时不要与整齐、力量得到聚集的敌军正面对抗。

击:攻击。堂堂:庄严、整齐的样子,引申为军队部署严密,阵型稳固。指作战时不要和严阵以待的敌军正面对抗。

变:变化。军事强调灵活变动,最忌呆板和一层不变。在激烈对抗的战争中,指挥官很容易陷入惰性的从易行为,将作战看成是找到敌军然后打过去,或者敌人打过来我军防御。这是不对的,任何作战都要灵活变通,要精心备战、调动敌军并且灵活部署。

军争篇

主旨

在单独沟通时,公众演说中,你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这么说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搜易对方和公众就会这么理解你。正确的作法是,根据公众的心思和逻辑,根据讲话的情境影响,以对方理解的方式去说话。在战争中,我们也不能想当然的按照自己乐观估计的情况去行动,战争只会按照客观环境去演变。所以本段的主旨是,要充分收集所有能关联到作战的影响因素,如周边国家和利益集团的真实想法和可能行动;地理环境对作战的优劣影响;敌我双方军队在战场的可能表现和战斗力;战场调度部署和作战的指挥调动;还有指挥官和军人们的生理因素等。总之,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对作战的影响,一切战场行动都应该根据这些因素的利害关系去权衡之后再实施,从而夺取战场作战优势。

四、战场的控制力

故用兵之法①,高陵勿向②,背丘勿逆③,佯北勿从④,锐卒勿攻⑤,饵兵勿食⑥,归师勿遏⑦,围师遗阙⑧,穷寇勿迫⑨,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用:指挥;兵:军队。指挥军队作战。法:方法、准则。强调下面所说的八种情况,是指挥官在组织战场作战时要注意的一些准则。

②陵:大土山、高地。向:面向。当敌军在高地部署,我军处于低处,这样敌军可以俯瞰整个战场,更容易掌握战场情况和我军调度,同时敌军进攻时可以借助高地俯冲,无论是单兵武器射击还是重武器冲击,都能加强战斗力。而我军仰攻,战斗力受到限制的。因此,敌军在高地部署时,我军就难以夺取作战优势,不应该正面仰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布防,给德军造成较大损失。

③丘:小土山。逆:逆向,抵触,引申为对抗。当敌军依靠小土山等障碍物,而我军处于开阔平地时,敌军依托山丘等障碍物增强防守,而我军不应该依靠步兵和轻武器强攻。这两句话合起来,是指敌军依靠地形,占据地理环境的优势时,我军如果从正面强攻,必然处于作战劣势,是不足取的,应该避免作战调动敌军,或者采取其他办法抵消敌军的作战优势,如敌军处于高地但没有永备工事,同时树木茂盛时可用凝固汽油弹攻击。

④佯:假装;北:败退;从:跟从。敌军假装败退时,不要盲目追击,此时敌军主力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撤退,我军一旦追击,就容易落入敌军预设的战场,处于劣势。

⑤锐:锐利;卒:士兵,军队;攻:攻击,对抗。对弈精锐的低军,或者敌军备战充分,士气高昂,战斗力旺盛时,不应该与敌军硬拼。这时敌军更容易占据作战优势,至少会大大抵消我军的作战优势。

⑥饵:诱饵;兵:军队,部队。食:吃,引申为攻击。敌军的小股引诱部队,即使看上去再容易歼灭,也不要去攻击。如前所说的敌军假装败退都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这都是敌军计划好的行动,有详细的步骤和应对方案,是敌军掌控范围内的作战。此时我军一旦行动,就是被敌军掌控作战的节奏,很容易处于劣势。在辩论中,如果我方一直被对方追问,或一味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就是被对方掐住了辩论的节奏,我方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对方可以随时找到我方的破绽。

⑦归:回去;师:军队。撤回本国的军队。遏:阻止。敌军准备全军车退回本国时,不要去阻挡,试图阻止敌军回去。此时敌军全军上下统一思想,就是要尽快回国,如果你直接阻止,他们的想法是:不顾一切冲破阻拦。但是如果是追击,那就不一样了,此时他们的想法是:谁撤退得快,谁就可以安然无恙。海湾战争中,当伊拉克军队以及驻科威特的伊拉克官员、平民全部撤回本国时,联军并没有派军队在边境布防阻止他们,而是派遣空军和导弹部队追着攻击,造成伊拉克人从撤退编成溃逃。

⑧围:围困,包围;遗:留出,给出。阙:缺口。围困敌军时,如果敌军实力和士气都在,或者突围后有可能找到主力部队,此时即敌军还抱有希望可以突围而出,就会拼死突围,此时他们的全部希望在于拼死一战,打开缺口,这就会使得我军遭遇不必要的损失。而一旦留出缺口,给敌军逃跑的可能,敌军的全部希望就会集中在从缺口处逃跑,其抵抗意志就会消沉,此时我军在缺口外设伏,或者追击,更容易击败对方。

⑨穷:窘迫、处于绝地。寇:凶狠的敌军。迫:强迫,逼迫。对于深处绝地,又能够一战的敌军,不要过分逼迫对方,让对方不得不一战来求生存,此时逼迫越狠,对方的斗志越旺盛,会给我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时的最好办法是消除他们的斗志,将拼死一战求生存,变成有路可逃。

主旨

本段表面上是强调八种不宜作战的情况,实际上是批判那些将作战看成是找到敌军然后强攻的呆板思维。作战不是拳击台上的互殴,也不是中世纪堂堂正正的骑士决斗,而是智慧、谋略和力量的综合。作战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最后使用武器互相攻击,而是如何在战前以及整个作战中,建立并保持在战场的决定性作战优势。这就需要指挥官们摒弃作战就是暴力对抗的呆板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让指挥官们的作战思维里,存在一种“有所战,有所不战”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无论如何都不会只凭借蛮力去作战了。所以优秀的指挥官,应该准确判断出,那些战场情况下,我军难以建立优势,那些作战中我军已经失去了作战优势。注意:以上八种不宜作战的情况,其本质是基于作战优势的建立,是说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建立作战优势,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灵活调度,或者因为环境变化、武器装备因素可以消除不利,至对方于不利,赢得作战优势,此时就可以进攻。

在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期,彭德怀已经确定中国军队不具备作战优势,并且判断出美军具备随时反攻的实力,因此坚决要求停止作战,转入防御。而毛泽东则要求继续进攻,甚至打到36°线去。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