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的心

有温暖 有帮助 有关爱

一起学习 一起成长 一起幸福

文|桐桐妈(教育学博士)

编辑丨赵云红

导读

当前妈妈育儿中最需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弄懂孩子的心,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把正常的行为“异化”。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才能得到尊重,妈妈眼里的问题,也会少了很多!

妈妈真懂得孩子的心吗?

读懂孩子的心

理论而言,妈妈要做到真正懂孩子的心,很难很难,因为妈妈和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孩子的小脑瓜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孩子选择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行为方式,如果不去用心体察,或者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妈妈就可能捉摸不透。

实践中因为不懂孩子而出现的育儿困惑也比比皆是。我在网络邮件的育儿交流中发现,当前年轻妈妈的咨询邮件绝大部分是关于如何“搞定”孩子的,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表现让他们抓狂,却不知如何应对。

在接触了成千上百个这样的案例之后,我也慢慢发现了一个规律:妈妈的育儿苦恼,大都是不懂孩子的结果。大多数时间,孩子的行为本来是挺正常的,家长却为之苦恼不堪,想办法纠正孩子,碰壁后又屡生挫败感。

有个2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爱玩水,玩沙,她十分生气,认为这样容易弄脏衣服,给看护带来麻烦,写信恳求我帮助纠正孩子的这个“不良习惯”。

说实在的看到这样的邮件我很为孩子难过,他们在玩水,玩沙的敏感期不仅得不到妈妈的支持,还被作为问题孩子来对待,真是有点不公平啊。

从这个意义出发,我认为当前妈妈育儿中最需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弄懂孩子的心,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把正常的行为“异化”。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才能得到尊重,妈妈眼里的问题,也会少了很多!

妈妈为什么不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实践中之所以经常出现不懂孩子的情况,原因还是有规可循的:

(1)没把孩子当“人”看、当孩子看。

很多妈妈认识不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没有把孩子当成“人”来尊重,当成“孩子”来解读,而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否认孩子独立人格的存在,不愿意为了解孩子的感受作出努力,而是想当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孩子的想法,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自然难以真正地读懂孩子。

比如,孩子在两岁左右会经历一个喜欢护东西的阶段,但很多家长都意识不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物权敏感期”,不知道尊重孩子对所有权的主张,而是动辄给孩子扣上“小气鬼”的帽子,甚至逼着孩子去分享,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2)认识不到育儿也是一门学问。

不懂得涉猎孩子的心理发展知识,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过多地用本能的爱来主导育儿行为。孩子是比仪器更精密的个体,操作简单的仪器尚且需要学习,理解孩子的心也一样。

但有的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指望“不学而能”,或者即使偶尔学习一下孩子的心理发展知识,也认识不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机械照搬,不能读懂孩子也在所难免了。

(3)粗枝大叶,育儿不用心。

不善于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甚至不亲自带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缺乏跟孩子的沟通与互动。

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心理的外化,心理是看不透的,但行为是可以观察的,这是家长读懂孩子的基本功。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却指望对孩子的心思了如指掌,就有点天方夜谭了。

不试着懂孩子的心会有什么后果?

读懂孩子的心

有的妈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又不去主动学习,喜欢凭猜测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感受。孩子向东,妈妈猜西,还自以为是基于这个猜测跟孩子互动。

这样的妈妈很容易让孩子失望,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长期发展下去,至少可能出现如下两种后果:

(1)恶化亲子关系,孩子变得难以“管教”。

亲子关系是在心与心的互动中建立和巩固的,孩子最亲的总是那个最理解自己的人。一个不懂孩子的妈妈,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一旦恶化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教,因为孩子最听最亲的那个人的话。

(2)孩子失去沟通的欲望,变得沉默寡言。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感受总是不被妈妈理解的时候,就可能选择封闭自己的沟通欲望,变得沉默,不喜欢与妈妈讲话,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的心思就更难让妈妈了解,加上亲子关系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懂得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做一个懂孩子的妈妈,可以加强如下几方面的修养:

(1)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基本特点,甚至整个儿童期的发展特点,统揽全局,知识储备在先。

比如,孩子在某个年龄段,会经历一个“沙、水敏感期”,非常喜欢玩水,玩沙。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所处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就可能出于卫生习惯或看护方便的考虑而制止孩子玩这些东西,使孩子的需求受挫。

(2)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但不被表象所迷惑。

孩子的需求表达方式往往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因为幼小的他们或者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描述自己的感受,或者认为其他表达方式更有效,有了什么需求,很容易通过让人费解的方式表达。比如,当他们需要我们陪伴的时候,可能会用捣乱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当他们想逃避某个任务时,可能会通过说谎来找各种借口。如果此时我们的反应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直接去制止他们的淘气或说谎行为,则孩子可能就会感到不被理解。

(3)鼓励孩子表达感受。

一个善于表达感受的孩子,他的心思更容易被妈妈了解。所以,要想让孩子的心思更透明,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表达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孩子的感受跟自己期待的不一样,也不要轻易压制孩子,给孩子表达的自由。

试着读懂孩子的心时要注意什么?

读懂孩子的心

在试着了解孩子的心时,妈妈们至少应该注意两点:

(1)不想当然,尊重孩子的“不可理喻”。

朋友2岁的儿子过生日,朋友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爱,提前几天精挑细选,多方征询过来人的意见,为儿子选购了一套价值上千元的早教机,兴冲冲地把礼物拿给儿子之后,却没有得到期待的热情回应,更让朋友尴尬的是,让儿子玩得不亦乐乎的,竟是几颗豌豆和一个小瓶子,他就一直在那里把豌豆塞进去倒出来。

眼看着自己买来的昂贵早教机被冷落,朋友非常难过,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儿子玩那个早教机,结果小家伙对那个早教机更反感了。

朋友觉得儿子不可理喻,其实他儿子的表现一点也不奇怪,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在对空间很敏感的时期,喜欢玩那种倒豆子的小游戏实在正常。再者,孩子眼里的玩具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只要好玩,他们就喜欢,对价格没有什么概念。

(2)善于倾听。

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有时候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有一次桐桐在幼儿园咬了人,我们非常重视,很认真地去向老师了解情况,又结合她近期在家里的表现,猜测了各种原因,但都觉得不大符合桐桐的性格。

后来直接问了桐桐,才知道她咬那个小朋友是因为想让对方到家里来玩。显然,小家伙是想表达自己的爱意,但交往技能的局限让她不知如何表达,就下嘴了。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