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斯庇尔(罗伯斯庇尔)


丹东是一个非彻底的革命者,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最先致力于推翻王权,打倒贵族,解民倒悬的事业,而最终他成了这份事业坚定不移的阻力,被他自己建立起来的组织送上断头台。

丹东不相信公民的道德,因为民意极具煽动性,道德在这里可能只是作为一种高度虚构的符号,被当权派利用。他也不相信穷人的道德,穷人对贵族的仇恨像极了阉人对男人的憎恶,他们恨钱只是因为他们没钱。

罗伯斯庇尔

道德为何物,这是丹东最开始思索的东西。书里写一个妓女,她母亲认为她用私处赚钱跟大家用手脚赚钱,起码同作为一种对器官的利用上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只要还有人劳动就有妓女。但是革命党强制让她们觉得自己是被无德社会压榨的,因为他们需要底层劳苦的例子去煽动民情,获得自身合理性。

丹东一直跟妓女厮混,因为她们是最反道德,反公共秩序,崇尚个人自由的群体。丹东信奉享乐主义,在他看来没有普世价值,只有个人道德是成立的,一个人只要不妨碍别人,那么他喜欢的就是道德的,他厌恶的就是无德的,而不是由社会规定哪些好哪些坏。

罗伯斯庇尔

这时候就引出了另一派人,罗伯斯庇尔。这个人呢,很像《圣经》约拿记里那个使者,无条件捍卫正义。上帝要毁灭一座城,但还是于心不忍,遂让这个使者去报信,这个使者就偷偷躲起来了,因为他觉得正义是必须被执行的,上帝也不可徇私枉法。罗伯斯庇尔也是这样,他是无神论者,还有点马克思主义,一心建立社会秩序,哪怕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牺牲掉再多人。

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下陀翁的《宗教大法官》,罗伯斯庇尔的观点和老二伊凡有点类似,即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做到个人神智觉醒的。摩西把大家领出来,自以为好,结果大家成了孤独的弃儿,这不符合牧羊的基本法。一定要建立群体秩序,掌握秩序的只需要上面几个人,而大量群众只要定量喂他们面包就行了,不需要让他们知道社会运转是怎么回事。

罗伯斯庇尔

所以两人各执一端,一个相信个人智慧,一个相信群体秩序。但实际上他们又是相通的,都是为了抵抗痛苦无意义。

里面有段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争论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个人的痛苦是无神论者心中的中流砥柱。很简单,我受苦了嘛,所以上帝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上帝,那我们就要自己找出路。

罗伯斯庇尔

丹东的出路是及时行乐,用快乐安慰痛苦。罗伯斯庇尔是建立法律,减除痛苦的发生。

不幸的是,他们两个都触到了虚无。所以上帝又回来了。

这种先杀死上帝,随便人折腾,折腾到虚无,最后再把上帝请出来救场,用缺席来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启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毕希纳不愧是我男神卡夫卡心水的作者呀。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